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花骨藏仙:诗人荆无涯评论

标签:
花骨藏仙新作三首诗人荆无涯评论自然的使者回归初心 |
分类: 明月诗文摄影 |
花绽初心
一场秋雨,河床宽了
淹没了许多水草,上午九点
一朵朵小白花,重开水面
此花,当地称“水白菜”
只在十里上游,于清清的流水中
明开夜合,水白菜叶片宽大
秀色可餐,猪吃为食
人吃为野菜,亲临
便为主人,不分春秋,每次
都心甘情愿,被一朵朵
拉下水,一诺千金的
花绽初心,叶舒本意
水中有繁根,牢牢系着
鱼儿的家,鱼儿在“家”翻弄
一串泡泡冒出水面
听到:一直都在等……
顿觉,从内至外,一见钟情的
至达——如根、如叶、如花
如水如岸,如云亦如天
2018、10、3
流水为棺
第一次看见
死在水中的豆娘
双双保持着,交媾时的心形
紧抓着一根,纤细的茎
一场大雨,淹没了它们
这会儿,它们依附的水白菜
已露出水面,一只同类落花上
花下的一对,以流水为棺
花上那只,以天空为穴
以我为证,生与死
在一根茎上,繁衍无常
有声于内:“从万变中取出不变……”
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平常秋天
生死相依的,逼近了——
如花本性,流水初心
2018、10、5
花骨藏仙
下午,水低落些
更多的水白菜,露出水面
总有水鸟,游历白花闪烁中
风,用水做的宣纸
没完没了的,构建
人所不及的迷宫,这嬴弱的
常被一场雨,淹没的水草
水落,一如既往的
花开,流水的父母
养着一群豆蔻小女——
花骨藏仙,她们从不会不大
流水亦不会老,一瓣春两瓣夏
多一两瓣,就是秋冬了
每相见,一波十里的
弹我如天,拨我如云
以琴瑟,炼魂合魄——
为根、为种子,以不同形
珠联八方——形在、神在
型不在的,神——
无处不在中
2018、10、8
写诗经过:这三首“水草诗”,写得颇不容易,花了五年才写出,但仍尚不尽意。自从2013年在河流上游,看到这种水草花,便顿生萌动。仿佛是我骨子里的什么,在清清的流水中随波起伏,自带灵妙。问询三年,最后在河流源头、玫瑰村,才知道这种水生植物叫“水白菜”,也是一种野菜。水白菜叶片宽大,脉络清晰唯美,人、畜皆可食用。一条小溪从山上流经小村,水沟道开满了水白菜花,当地人在水边洗菜,视为平常。但在我眼里是不平常的,一种四季都开花的野生水草(冬季花开的少),只在上游十华里,才能见到。说明水白菜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涨水时,淹没了花朵,水落了,又重开水面。每逢傍晚,花瓣合拢,第二天上午九时后才重新开放。常有一些野生水鸟觅食其间,在白花闪闪中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或是清晨,我天黑就起身,赶早来,水白菜含苞入静,我情有独钟的在水边——花非花般的等待。几次提笔,但不知写什么。这种只开在上游的水中花,在我的骨子里、在我生命中扮演什么?令我花注视了五年,五年中,没有看到过拍摄水白菜的其他人。这种野生水草,在典籍里查不到,在百度也没搜到。水白菜花于两岸的波光山影中,洋溢着一种仙气与贵气。到了2018年秋天,我才能以诗解语,五年的过程的确有些长,但世间种种都是悟的过程……感恩诗歌和所有的缘遇,让我在尘缘纷扰中不再幽怨,感谢曾经的苦难,让我一点点看清自己,一寸寸接近生命本真,让我真正拥有了一处内心的风水宝地与一场场清欢盛宴……
人藏于自然,而在渐渐远离自然。亲近自然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境界。现今物质的社会,这个道理知晓的人多,明白的人少之又少,而以自身去践诺的人就更少了,但李明月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偶然的机会,读到她最近的一组诗歌《花骨藏仙(组诗三首)》,或是缘份使然,或是她的那份初心打动了我,就有了写几句的冲动。误读之处,还望海涵。
这几年在新浪博客上读过一些李明月老师的诗歌,她的文字平淡从容,以静包容万物的躁动。印象最深刻的就有她上山喂猴子的事件。感觉她就像一个自然的行者,正行走在回归初心的路上。这条路注定会有孤独和寂寞,但也定会有不少同行者和追赶者。
《花骨藏仙(组诗三首)》这组诗歌(写得颇不容易,花了五年才写出,但仍尚不尽意——写诗经过)在五年里一直藏于作者的内心,或是一直在她的内心修行,直到五年后破茧而出。这是缘,亦是份。缘是天意,偶然的遇见,怦然的心动;份是人为,主观的依恋,刻意的维护。一首诗的内核需要诗人用心去浇灌,就像一枚美好的种子,渐渐破土、吐芽,慢慢长大。
初读这三首诗歌,感觉文字一如既往的平淡,但内藏机锋,像有一个轮回,缓慢地渗透、碾压读者那颗世俗的心。
“亲临/便为主人,不分春秋,每次/都心甘情愿,被一朵朵/拉下水”(《花绽初心》),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和溶入?春秋平淡自然,时间缓缓漫长,在远离喧嚣的一隅红尘,“水白菜花”遵循天道,顺着自己的心意自在生长、绽放,花开花落随流水,悠然芳香只问心。只有用心的人可以偶遇它,关注它,从而释解它。也只有无欲无为的人才会一次次地被它“拉下水”。我想象一下李明月老师在水中触摸水白菜花时的情境,一定是初见时惊喜,再见时会心,守候时随流水起伏,像一个吐纳的过程。伴着水中花,忘了心悲喜,此刻的亲近更像是一种自然的回归。“从内至外,一见钟情的/至达——”(《花绽初心》),这是极致地抵达初心,而遗忘自我的救赎,是一种心灵的轻和柔软。
“第一次看见/死在水中的豆娘/双双保持着,交媾时的心形”(《流水为棺》),一种触动源于想要被触动的内心,清澈的流水照见生命的延续和不屈,亦如镜面反射光以及摇晃的肉身。发现不难,而再发现需要持之以恒的修行;这样的再发现是一种对万物的拔高。流水为棺,是流动的也是曲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认识是作者的心性使然。或许颤动的心只有托付流水,才能在万变中取舍不变吧?“有声于内:”从万变中取出不变……”/又一个视死如归的,平常秋天”(《流水为棺》)。决然中以平常心看待,死亡只是另一种新生。从来只有平常心,何妨此去解芳魂?初心如此,也不枉作者五年的寻踪、求解、守望和了然了。
水鸟是点缀,自然的竞争自有自然的法则,而风不止,它或它们瓦解万物,又构建万物在内心的高度。“总有水鸟,游历白花闪烁中/风,用水做的宣纸/没完没了的,构建/人所不及的”迷宫(《花骨藏仙》)。一座迷宫衍变太多的未知,一切未知都是赐予,诗题藏有一个“仙”字,这或是作者故意露出的破绽。在世人眼中,神仙总是快乐的,美好的,也是道家的追求终极。其实神仙自在内心。“为根、为种子,以不同形/珠联八方——形在、神在/型不在的/神——/无处不在中”(《花骨藏仙》),万物初心无为时,仙神何处不在中。万事万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回总是长久的。或许今世的相遇,不是初见,而是等待的因果吧。
写完以上的文字,我的灵魂得以一次净化。追寻中国道教文化,取无为之心,践无畏之路;舍去红尘羁绊,还我自由之身。我想李明月老师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了。一条路不需要总是坦途,荆棘阻我,去之;清风扶我,喜之。寂寞有寂寞的喜悦,孤独有孤独的辽阔。人生苦短,只有受之,放之,才会了然于心,释解于怀吧。
荆无涯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5844c0102yg5i.html

人的一辈子会走进很多误区。其实,走进误区也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人明明走进了误区,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结果错误地走下去……人生如弈棋。围棋大师吴清源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错多的,输棋,犯错少的,赢棋。人生亦如是。

人生的误区有很多,关乎财富,关乎生命,关乎价值。有的地方看似平地,实为陷阱;有时你以为这条路最便捷,其实却该走另一条路。比如我们买房子,以为这套房子的所有权是自己的。其实,在关乎房子的所有权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买房人思维都走入了一个误区。产权证上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你了,你拥有的“产权”是70年:也就是说,你只拥有70年使用权。想开了其实也无所谓,比70年长又怎么样呢?70年:差不多所有的买房人都不知道自身何处为安了。

证严法师说:“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一语,足以警醒我们在自己人生的棋盘上少出几招坏棋。细想起来,人生里哪样东西是我们真正拥有的啊?我们不敢说我们拥有自己的生命,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是时候没有人和你商量,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人提前告知。除非大修行者预知自己的大限。况且,在这个时代,有几人是寿终正寝的,大多是病魔缠身、饱经痛苦、舍不得放不下、煎熬到最后才离开人世。

失利、疼痛、疾病、衰老之嬴弱以及失恋的撕心裂肺,许多东西不是你想放下就能放下的,因为你情不自禁、不具备这个能量。那么,在归你使用的几十年光阴里,要尽可能地享受每一餐淡饭、每一杯粗茶,每份亲情和每一阵清风细雨,欣赏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学会逐渐放宽自己的人生格局,借事炼心,以积攒能量减少物欲牵引、减少情不自禁。为人父母者,以身为则,教导好下一代,淡化物欲、金钱,为儿女培植美善,知山乐水,亲近自然的情怀。此方为高情商教育。在几十年的人生里,以孝敬长辈,为人之常情。为父母者做到了,儿、女看到自然会效仿,以身教化,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这亦是我们在短暂几十年里,要好好使用权限的部分。

一切早晚都是人家的。所以,不要为别人的东西着急。不能说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物质和财富并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和拥有。500强的公司的老板很有钱,当然,他们也只是拥有这些钱的使用权,他需要管理钱和花钱,没管好没花好的、便会遭遇牢狱之灾。一件价值不菲的古董,几百年多次易手,经过了多少人,每个人、每个姓氏只是保管一段时间。性命临终时,这个空间所谓的宝物,一件也带不走。甚者为宝物赔上性命,为物贻命:为不智、为大不值。
我的大弟曾为“十大民间十收藏家”之一。为了“收藏”,拼命的掏了多年,到了中年,身体日渐衰败,我用穷言语,亦不能阻止。到2018年秋天,已离开人间四整年。一个亲人离开,剩下一大推冰冷物件,让老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没有一个亲人为这堆“市价不菲”的物件而释怀,更无家人争夺遗产之争。搭上一条命换来的,不是生命必需的东西,那么说,是一大堆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世人眼中,我大弟成功了、成“家”了,在古玩圈混得小有名气,可代价是什么?一大堆琳琅满目,他能带走了什么?所谓个人收藏,过了就是贪。贪就是人祸。呜呼、悲哉……

影帝周润发是我们大家熟知的,他的传神演技塑造了各类人物,他是一个好演员。同时知道他很有钱,有妻出自名门,膝下无子女,能个一个女人厮守多半辈子,可见这位影帝并不花心。但花钱上,周润发很是“抠门”,一部诺基亚数字手机用了十七年,直到用坏了才更换数码手机。还知道他极少请客吃饭,在“抠门”这一点上,同行亦颇有微词,亦无影帝形象。直到2018年秋天惊爆:周润发捐款56亿!吃了一个大惊,原来这位影帝、对自己、对别人的“抠门”,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把这笔巨款捐献出来!他说:我只是这笔钱的保管者,不是拥有者!这,不得不让人敬仰、赞叹!这就是影帝周润发的境界!他是一位合格的“保管员”,他为物欲横流的尘世,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这个新的形象,将散发经久的光芒……

从有钱人变没钱人再变成阶下囚,在现实有很多案例。钞票能说明什么:钱可以维持生命的温饱,基本所需,这是正当使用。如用在大吃大喝,用在奢侈和炫耀,那么,钱在你手里就变成铜臭了!吃喝过量,超过了生体所需,各种血液病和循环系统的病症、就要光顾你了!奢侈和炫耀会给你带来一时快感,但更多的是空虚和无聊,时间的难耐。因为你暂短的快乐是建立在物欲的基础上,不是本真的,本真是从内心溢出的。无事而乐,没有依赖感,这是修为的境界。钱:使用在正当的事情上,用在道义上,他才体现、金钱的真正价值与超值!

“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警醒我们参悟当下,让自己一点点静下心来,清醒过来,积攒能量,摆脱时尚、物欲对我们的牵引,摆脱被牵引、被奴役的心理惯性。从时尚和物欲中脱离奴性,能够自由、自然的生活,有钱能过好,钱少照样能过好,这缘于我们内心的能量。人活一生,命长命短,财多财少,都是缘分,能做到随缘,随缘才能心安、才能不为金钱所烦、所累……才能充分使用好自己的人生,自己活好过好,才能够惠及身边及更多人。那么,归属自己使用的一段人生便是增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