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普拉特桁架(pratt truss)想到的

标签:
桁架索穹顶 |
分类: 土木工程 |
由普拉特桁架(pratt truss)想到的
http://s15/mw690/001E8kswzy6OtSS1VKK0e&690truss)想到的" TITLE="由普拉特桁架(pratt truss)想到的" />
进一步考虑,如果将普拉特桁架用于屋盖中,上弦可能需要做成人字形或拱形。如下图所示,如果桁架上弦采用人字形,在高度方向,力多边形变得更”扁“了;在宽度方向,力多边形由矩形变为锥形。力线变短,构件的内力进一步减小。
如果桁架上弦采用拱形,例如采用图示五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线,力多边形表现为在宽度方向上进一步朝锥形转变。力线变短,构件的内力进一步减小。
http://s9/mw690/001E8kswzy6OtT8Ie80a8&690truss)想到的" TITLE="由普拉特桁架(pratt truss)想到的" />
如果桁架上弦不采用合理拱线,构件的内力会如何变化?下面我们在合理拱线的基础上尝试改变上弦的形状。
图1 普拉特桁架
为了减小杆件的内力,我们考虑由跨中开始,依次增大每个“帝柱式桁架“的高度。如下图所示,将跨中的结构高度增大为原来的1.5倍,和原来相比,力多边形变”扁“了,也就是说杆件的内力减小了。
图2 模型A:水平上弦
图3 模型B:人字形上弦
图4
模型C:拱形上弦
模型C1(左图):增大第2、4上弦节点的高度,其余不变;模型C2(右图):同时增大第2、3、5、6节点的高度,其余不变。
S=sum(α·l·F)
其中α ——为调整系数,可以理解为材料强度的利用率,对于拉杆取1.0,;对于压杆,由于存在受压失稳的问题,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利用,如果假定强度利用率为1/1.5≈0.67,则α为1.5;l ——为杆件的长度;F ——为杆件内力,即力线的长度;
对于以上各个模型,材料总用量S和最大杆件内力Fmax计算如下:
项目 | 模型A | 模型B | 模型C | 模型C1 | 模型C2 |
最大杆件内力Fmax | 6733 | 6149 | 5450 | 5505 | 5743 |
材料总用量S | 280 | 207 | 186 | 192 | 193 |
通过初步的的对比,桁架上弦采用对应荷载作用下的合理拱线时,”材料总用量“最省,”最大杆件内力“最小。
http://s13/mw690/001E8kswzy6OtThAaFC8c&690truss)想到的" TITLE="由普拉特桁架(pratt truss)想到的" />
图5 在模型C的基础上,改变上弦形状:模型C1(左图,调整第2、4上弦节点的高度)、模型C2(右图,增大第2、3、5、6节点的高度)
如果将平面桁架沿中心做环形阵列,可以得到一个空间模型。以模型C为例,由于下弦杆g2和24会严重影响建筑净高,且阵列后会出现多根拉杆交叉,因此考虑取消下弦水平拉杆,然后沿下弦节点一周布置环索,这样原本由下弦杆承担的拉力传给环索,形成拉力环。如图6,上图为阵列后的结构平面投影图,沿桁架下弦节点设置了两道环索;中图为内环索的受力图及力多边形图,下图为三维空间模型。在上弦平面,我们也布置了两道环形结构,主要目的只保证上弦的平面外的稳定,根据屋面材料的类型,可以采用拉索或者刚性梁。如果模型中将红色杆件全部替换为拉索,便是一个简单的肋环形弦支穹顶,这么看,弦支穹顶是不是挺简单呢?
http://s10/mw690/001E8kswzy6OtTnsslz99&690truss)想到的" TITLE="由普拉特桁架(pratt
图6
由平面桁架(模型C)沿环形阵列形成空间结构,并设置环索
【1】Allen
E, Zalewski W. Form and forces: designing efficient, expressive
structures[M]. John Wiley & Sons, 2009.
后一篇:悬索人行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