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AP2000梁单元算例——理论解vs有限元解

(2011-06-17 14:37:22)
标签:

frame

sap2000

    本文采用SAP2000软件计算了《计算固体力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算例2.5-1,通过对比理论解答和有限元解答,以期对梁单元有更深入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SAP2000中的FRAME element是基于Shear梁理论的,即在欧拉-伯努利梁理论的基础上考虑了截面剪切变形,但没有考虑截面转动的影响。(当取剪切面积修正系数为0时,模型退化为欧拉-伯努利梁)
    算例1.长50mm的悬臂梁端点作用有集中荷载F,计算其静态变形,并比较材料力学和有限元方法的结果。梁截面为10X10(mm)方形实心截面,材料弹性模量为7.0X10^7 kg/(mm ·s^2),泊松比为0.31,荷载F=1.0 kg·mm/s^2.
    由于sap2000有效位数的原因,在有限元模型数据输入与用理论公式计算时,截面主惯性矩和剪切系数均取Iy=Ix=I=833.333mm^4,k=0.833 333。SAP2000分析时仅采用一个单元。结果如下(sap2000仅能输出小数点后三位数据):

Euler-Bernoulli  Shear   Timoshenko
理论 SAP2000 SAP2000 理论
7.142860E-07 7.143E-07 7.367E-07 7.367432E-07

    算例2.考虑两端简支梁,体密度为2.7X10^-6 kg/mm^3,其他参数同算例1,分析其频率。
<
简支梁前5阶固有频率的理论解
频率阶次 不考虑惯量修正 考虑惯量修正
Euler Timoshenko Rayleigh Timoshenko
1 9,235 8,792 9,087 8,664
2 36,942 31,069 34,727 29,717
3 83,119 59,816 73,010 55,698
4 147,767 90,688 119,604 82,846
5 230,885 121,928 171,028 109,967

<
SAP2000结果(集中质量矩阵)
频率阶次 Euler Shear
1   9,234   8,787
2  36,931  30,910
3  83,049  58,700
4 147,380  86,816
5 229,170 122,580
注:采用10个单元

   
    SAP2000采用不同单元划分数目时的结果如下:

SAP2000计算的前5阶频率(集中质量矩阵)
模型 1 2 3 4 5
Euler Shear Euler Shear Euler Shear Euler Shear Euler Shear
A_1单元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B_2单元 9,167 8,640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C_5单元 9,233 8,776 36,844 30,384 81,562 54,779 134,310 72,970 N.A. N.A.
D_10单元 9,234 8,787 36,931 30,910 83,049 58,700 147,380 86,816 229,170 112,580
E_40单元 9,234 8,790 36,935 31,055 83,104 59,739 147,740 90,439 230,840 121,340
理论 9,235 8,792 36,942 31,069 83,119 59,816 147,767 90,688 230,885 121,928

    由上述表格,可以得出下属一般性结论(较书籍原文有改动):
    1.剪切梁的结果小于或等于欧拉梁的结果,即剪切梁较欧拉梁柔。随着阶次的提高,二者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剪切梁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2.利用集中质量矩阵的有限元结果小于等于理论结果,即结果偏柔。
    3.利用集中质量矩阵时,单元数少的结果小于等于单元数多的结果,即结果偏柔。随着单元数的增加,有限元结果从小向大逐渐收敛到理论结果。
    4.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剪切梁结果的收敛速度小于等于欧拉梁结果的收敛速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