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幼学琼林》释译(珍宝)

(2016-04-19 22:04:40)
标签:

转载

分类: 中国风物和汉语学习

《幼学琼林》释译(珍宝)

周道云  考辑

 

【原文】山川之精英,每泄为至宝;乾坤之喘气,恒结为奇珍。

【注释】精粹之英,瑞祥之气,皆谓至宝也。

山川山岳和河流。

至宝极其珍贵的宝物。至:极,最。

乾坤:《易经》中的两个卦名,引申为天地。

奇珍指奇异珍贵之物,乃天地山川之灵气所钟。

【译文】名山大川所蕴藏的精粹英华,每每泄露出来而成为奇珍至宝。天地之间的祥瑞灵气,总会凝聚成为奇珍。

【原文】故玉足以庇嘉谷,灵珠可以御火灾。

【注释】玉、灵珠:古代认为珠玉等是山川精华泄露出来的,可以防灾得福。古代传说中灵珠可以避御火灾,谓之避火珠,古书中多有描述;《左传》王孙圉曰:玉足以庇阴嘉谷,而使无水旱之灾。

嘉谷: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

【译文】所以玉石可以庇互五谷,使无水旱之灾;珍珠可以防御火灾,这些都是珍宝。

【原文】鱼目岂可混珠,碔砆焉能乱玉。

【注释】鱼目混珠: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珠:珍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碔砆混玉:比喻以假乱真,似是实非。碔砆:音武夫,似玉之石。

【译文】鱼目怎么能和真珠混在一起,去冒充珍珠呢?碔砆虽然很像玉,但是怎能冒充做真玉呢!

【原文】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注释】丽水:指金沙江,出产金沙。

朱提:朱提山,在四川西部,出产白银。

【译文】丽水中出产金沙,朱提郡出产银矿。

【原文】曰孔方,曰家兄,俱为钱号,日青蚨,曰鹅眼,亦是钱名。

【注释】孔方、家兄:晋代鲁褒曾写《钱神论》,称钱“亲如家兄,字曰孔方”。

青蚨:《搜神记》中记载的一种虫子,据说捉住母虫,子虫就飞来,捉住子虫,母虫就飞来,将母虫和子虫的血分别涂在八十一文钱上,买东西时花去其中一种钱留下另一种,则花去的钱都会复飞回来。

鹅眼:南朝宋沈庆通家私铸的钱,一千文穿起来还不到三尺长,被称为鹅眼钱。

【译文】孔方兄、家兄都是钱的别称。青蚨、鹅眼也是钱的称呼。

【原文】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玙琬琰之玉。

【注释】《搜神记》载:隋侯出行,见蛇被伤,救而治之,其后蛇衔明珠相报答,其珠夜光可以照堂。

璠玙、琬琰:美玉也。孔子曾曰:美哉璠玙,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屈原在楚辞中也有吸飞泉之微夜兮,怀琬琰之华英的美誉。璠玙、琬琰音凡于晚演。

另一联略异:可贵者,明月夜光之珠;可珍者,璠琬琰之玉。璠瑜:鲁之宝玉也。

【译文】值得珍贵的是越南的明月珠,大秦的夜光珠;值得珍视的是鲁国的璠瑜玉,西序的琬琰玉。

【原文】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缇巾之中;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卞和之足。

【注释】燕石为玉:宋国有一个人把燕石当做玉,用十重黄色的丝巾包藏起来。《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

缇巾:黄色丝巾。缇音提。

缇袭: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卞和:楚国人,得到一块璞玉,献给楚王,结果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认为是欺骗自己,先后砍去了他的双足,后来文王相信了卞和,剖开璞玉,果真得到一块美玉,起名为“和氏璧”。 刖:音月,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另一联略异: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而藏;楚王以璞玉为石,两刖其足。

【译文】宋人把燕石当成宝玉,用缇巾箱匣重重叠叠地包里密藏;楚王则将璞玉当作石头看待,两次砍下卞和的脚。

【原文】惠王之珠,光能照乘;和氏之壁,价重连城。

【注释】惠王之珠:战国时魏惠王,曾吹嘘自己有玉能照亮前后十二乘车。《史记》魏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颗。

和氏之璧:和氏璧被赵国得到后,秦国言欲用十五座相连的城换取它。可谓价重矣。

另一联略异:魏侯之珠,光照十二乘;和氏之壁,价重十五城。

【译文】魏惠王的宝珠,光芒可以照亮前后车二十馀乘,和氏璧的价值很高,可以用它来换取十五座的城池。

【原文】鲛人泣泪成珠,宋人削玉为楮。

【注释】鲛人泣泪成珠:鲛人,中国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鲛人神秘而美丽,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搜神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鲛音交。

削玉为楮:传说宋国人用玉刻削成楮树叶,放在真楮叶中很难分辨真假。

【译文】鲛人哭泣的眼泪化成了珍珠,宋人以玉雕琢成楮叶真假难辨。

【原文】贤乃国家之宝,儒为席上之珍。

【注释】儒为席上之珍:这是孔子曾经说过的话,意思是说儒者就像席上的珍宝一样等待人来聘用。

【译文】有贤能的人是国家的宝贝,读书人是席上的珍品。

【原文】王者聘贤,束帛加璧;真儒抱道,怀瑾握瑜。

【注释】王者聘贤:汉武帝派人带束帛和玉璧请申公到朝廷来任职。《汉书》载:武帝敬贤,使束帛加壁,以蒲裹车轮而迎申公。

束帛加璧:束:一捆。帛:丝织品的总称;束帛:帛五匹;璧:指平圆正中有孔的玉器。五匹帛上面再加美玉。古时聘请或探问时奉送的贵重礼物。

真儒抱道:真正的儒者坚持真理,就像怀里拥着瑾,手中握着瑜一样。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瑾、瑜:都指美玉。《楚辞》载:怀瑾握瑜。瑾瑜皆美玉,在衣为怀,在手为握。儒者遵循规矩,使美玉得相应尊位。

另一联略异:贤主聘士,束帛加壁;真儒抱道,怀瑾握瑜。

【译文】古时君王聘请贤士,要以束帛加美玉为聘礼。真正的儒者坚守道义,怀瑾握瑜品德高洁。

【原文】雍伯多缘,种玉于蓝田而得美妇;太公奇遇,钓璜于渭水而遇文王。

【注释】雍伯多缘:雍伯,应为伯雍。相传古时有一个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家境欠佳,性至孝,父母死,即以葬地为家。有一仙人给他一斗石头,说:“种之可以产玉,且获美妻。”数年后玉子生石上,后又在玉田中得白璧五双。后闻徐氏女美,往求婚,徐家索白璧一双为聘,伯雍乃娶徐女为妻。《搜神记》载:杨伯雍种石得玉。右北平徐公有好女,人求之多不许,杨往求,徐言如得白璧一双即可听婚。杨于种玉处得白璧五双,遂聘徐女。

太公奇遇:周文王访贤者,遇姜太公垂钓于野。太公向文王进言,说:“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君王只有不惜爵禄网罗人才,才能使天下归之。”文王遂拜太公为师。《史记》载:姜子牙年八十,钓于渭水,得鲤剖腹而得璜玉,上刻文曰:周受命,吕佐之。后文王出猎于渭水,遇姜子牙,请出为相。号太公望。

另一联略异:雍伯种玉,而得美妇;太公钓璜,而遇明君。

【译文】杨雍伯缘分很好,在蓝田种玉,又以所收获之玉为聘礼,娶了美貌的妻子;姜太公有奇遇,在渭水钓得璜玉,而后遇见周文王,辅佐文王建立了周朝。

【原文】剖腹藏珠,爱财而不爱命;缠头作锦,助舞而更助娇。

【注释】剖腹藏珠:破开肚子把珍珠藏进去。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资治通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唐太宗曾经问侍臣:“听说西域商人得美珠,剖身以藏,有这种事吗?”侍臣说:“有的。”太宗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一样笨吗?

缠头作锦:舞女缠在头上的装束,也指赠给舞女的锦帛及钱财。

另一联略异:剖腹藏珠,因贪财而殒命;缠头用锦,乃助舞以添娇。

【译文】剖开肚子来藏珍珠,这种人只知爱财而不知爱惜生命,把锦缎里在头上,既助舞姿更添娇容。

【原文】孟尝廉洁,克俾合浦还珠;相如忠勇,能使秦廷归璧。

【注释】孟尝:字伯周,东汉官吏。会稽上虞人。初仕郡吏,后举茂才。历任徐县令、合浦太守。合浦原产珠宝,因官吏搜刮渐移他地,他上任后革除前弊,去珠复还。典故珠还合浦、孟守还珠即由于此。深得民心,后人多有纪念。

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广西合浦产珍珠,因太守贪欲无度,珍珠都迁移走了,后来孟尝担任太守,十分廉洁,珍珠慢慢又迁回来了。

相如勇忠:相如,指蔺相如。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十五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却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译文】孟尝君廉洁,能够使已迁住他处的珍珠,又返回合浦生殖。蔺相如忠勇,终于使秦国归还了和氏璧。

【原文】玉钗作燕飞,汉宫之异事;金钱成蝶舞,唐库之奇传。

【注释】玉钗作燕飞:汉武帝时有两仙女赠玉钗,汉武帝送给赵婕妤,宫人想打碎玉钗,结果玉钗变成白燕飞天而去。

金钱成蝶舞:唐穆宗时,宫中牡丹花开放,有黄色、白色的蝴蝶数万只在花间飞舞,皇帝命令张网捕捉,得到数百只,仔细一看,原来是府库的金钱。

【译文】玉钗化为燕子飞去,这是汉代宫廷的异事;金钱变作蝴蝶飞舞,这是唐朝国库的传奇。

【原文】广钱固可以通神,营利乃为鬼所笑。

【注释】广钱固可以通神:唐代张延断案,有人送他一万钱,请他不要过问此事,张延不理会,第二天,有人又送十万钱,张延说:“十万钱可以通神灵,我担心遭受灾祸,不能不停止了。”

营利乃为鬼所笑:南朝刘伯龙担任官职,家中很穷,想赚点钱,旁边有一个鬼拍手大笑,刘伯龙叹息说:“贫穷是命,今天被鬼笑话。”

【译文】钱财多了,连神明都可通达,营谋了利益连鬼都会耻笑。

【原文】以小致大,谓之抛砖引玉;不知所贵,谓之买椟还珠。

【注释】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相传唐代人赵嘏至吴,常建欲得其诗,知他必游灵岩寺,乃先题诗二句于寺壁。赵嘏游寺见后,补上二句以成一绝。常建诗不及赵嘏,时人乃谓常建之举是抛砖引玉。

买椟还珠:楚国有个商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生意好,他用木兰做成装珍珠的“椟”(匣子),用桂椒熏过,缀着珠玉,插着玫瑰,再以翡翠装饰。郑人买下椟,而把珍珠还给卖主。椟音读。

另一联略异:以此致彼,谓之抛砖引玉;以贱失贵,谓之买椟还珠。

【译文】拿小的价值较差的东西,引来较大较好的东西,这种方式称为抛砖引玉。只看外观不知实际的价值,这钟贪贱失贵的行为叫做买椟还珠。

【原文】贤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贪得无厌,虽辎铢必算。

【注释】否:指不贤的人。

罹:遭受苦难或不幸。罹音离。

玉石俱焚: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锱铢必算:即锱铢必较,《荀子》:“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锱铢:音资珠。极小的重量单位。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另一联略异:贤否莫辨,谓之玉石俱焚;贪吝无厌,谓之辎珠必算。

【译文】好歹不分善恶一同遭祸,称之为玉石俱焚。贪得无厌,计较一些微小的金钱,称为淄铢必算。

【原文】崔烈以钱买官,人皆恶其铜臭;秦嫂不敢视叔,自言畏其多金。

【注释】崔烈铜臭:本来是指铜钱的臭味,后用作指钱或讥讽富人。讽刺贪财庸俗的有钱人可以用“铜臭味”、“浑身铜臭”、“浑身铜臭”等词来形容。《后汉书》,描述东汉灵帝时的卖官歪气,冀州的名士崔烈用五百万钱当上司徒之位,结果儿子崔均说:“外面的人都说你有铜臭味。”因此令崔烈的声誉下跌,大家嫌弃他这样的铜臭行为。这就是“崔烈铜臭”的典故和铜臭一词的来由。

秦嫂不敢视叔:传说苏秦潦落时,嫂子不给他做饭,受到赵王重用后,嫂子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见他,苏秦问她为何,嫂子说:“因为你地位高,钱非常多”。

另一联略异:崔烈买官,人特嫌其铜臭;苏秦拜相,嫂亦畏其金多。

【译文】崔烈用钱财买来官位,人们都厌恶他身上的铜臭味;苏秦佩了相印以后,他的嫂子不敢正眼看他,自称是害怕苏秦位尊而多金。

【原文】熊衮父亡,天乃雨钱助葬;仲儒家窘,天乃雨金济贫。

【注释】熊衮:唐代御史,奉公守法,家无积蓄。父亲死后,上天降下十万钱帮他安葬。

仲儒:翁仲儒家贫,上天降下十斛金给他家,因此他可以与王侯比富。

另一联略异:天雨钱,以助态哀之葬;天雨金,以济仲儒之贫。

【译文】态哀清廉,父亲死了而无钱安葬,天上降下钱弊来帮助他办理丧事。翁仲儒家境穷迫,天上落下金子救济他的贫困。

【原文】汉杨震畏四知而辞金,唐太宗因惩贪而赐绢。

【注释】杨震:汉代人,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惩贪而赐绢:唐代长孙顺德接受别人贿赂的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又赐给绢十匹,使他羞愧难当。

另一联略异:杨公以养廉而辞金,唐帝以惩贪而赐绢。

【译文】汉代杨震畏惧四知,而不接受别人赠送的金钱;唐太宗为征贪污受贿,故意赐给绢帛。

【原文】晋鲁褒作钱神论,尝以钱为孔方兄;王夷甫口不言钱,乃谓钱为阿堵物。

【注释】钱神论:中国西晋鲁褒所写讥讽金钱崇拜的愤世嫉俗文章。“孔方”一词源出于此文。

阿堵物:晋时,王衍一生从不谈论钱或说“钱”字,他的妻子故意将钱放在房中,挡住他走路,想逼他说出一个“钱”字。谁知王衍看见了钱,因钱堵住走路,就教他妻子把那堵物拿开,就是不说出一个“钱”字。

【译文】晋鲁褒称钱为孔方兄,王衍一生厌恶谈钱,他的妻子故意用钱挡住他走路,他说把那堵路的东西拿开。

【原文】然而床头金尽,壮士无颜;囊内钱空,阮郎羞涩。

【注释】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形容陷入贫困的境地。

阮郎羞涩:晋代阮孚带一个包囊游会稽,有人问他包中是何物,阮孚说:“只有一文钱看包,恐怕它羞涩。”

另一联略异:床头金尽,遂致壮士无颜;囊内钱空,未免阮郎羞涩。

【译文】虽说平常的百姓,不可以私藏宝玉;然而人生在世,那一个不需要用到银钱?一旦床头的黄金用完了,即使是大丈夫,也会觉得颜面无光。口袋里没有钱的时候,阮郞也会感到有些羞涩。

【原文】匹夫不可怀璧,人生孰不爱财。

【注释】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

怀璧:《左传》:“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杜预 注:“人利其璧,以璧为罪。”因以“怀璧”比喻多财招祸或怀才遭忌。

另一联略异:虽曰匹夫,不可怀璧;然而人生,谁不需财。

【译文】但是平常的百姓,不可以私藏宝玉,这样会引来祸患;人生在世谁不贪爱钱财,但要取之有道。

【原文】斑斑美玉;瑟瑟灵珠。

【注释】斑斑:形容斑点很多。此为玉名。

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此为珠名。

【译文】鲜明温润的美玉,晶莹圆丽的明珠。

【原文】琉璃瓶,最宜卜相;琥珀盏,尤可酌宾。

【注释】《五代史》载:废帝欲择相,左右皆言卢文纪及姚显有人望。帝书二人姓以箸挟之,得文纪,遂以为相。

《博物志》载:松脂沦入地中,千年化为茯苓,再千年化为琥珀,可谓珍贵。以此皿待客示尊重也。

【译文】琉璃瓶最适宜用来占卜宰相。五代时候,朝廷要选宰相,就是把每人写的姓名放在瓶内,焚香卜告天地,然后选出;琥珀盏是应酬宾客酌酒用的器具,取其琥珀明亮,能延年益寿。

【原文】嗣续将盛,鸣鸠化金带之钩;爵禄弥高,飞鹊幻玉纹之印。

【注释】《韵府群玉》载:山西张氏,世代有阴德,忽有鸠入室。张祝之曰:尔为祸耶,飞入承尘;尔为福耶,飞入我怀。以手探之,得一金钩带,遂宝焉。自是子孙日富盛。

鹊幻玉印:传说唐张憬见飞鹊忽堕于地,化而为石,剖之得玉印,忠孝侯之印。

【译文】古时山西有个张氏,看见一只鸠飞来,投入怀中,化为金色的带钩,后来他的子孙,很是蕃盛;唐朝有个张璟,看见一只飞鹊忽然坠落在地上,化而为石,剖开来得一玉印,印文为“中孝侯之印”,后果然封侯,官爵高升,俸禄富厚。

【原文】魏博铁铸错,犹惜不成;张说记事珠,忽然顿悟。

【注释】聚铁铸错:形容失误无可挽救。《五代史》:“聚六州四十二县铁,铸一个错不成。”

记事珠:是传说能帮助记忆的珠子。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

另一联略异:魏博铁铸错,悔恨已迟;张说记事珠,遗忘可免。

【译文】五代时的罗绍威因魏博镇的牙兵骄横不可制,而尽杀之,但却因此被朱温所困,他很懊悔,说:“聚六旅州四十三县的铁,铸成一个错,也不会这样大”。唐朝宰相张说用珠子记事,如有事忘记,拿起珠子一想,便顿时觉悟起来。

【原文】夏桀乃昏庸主,国有瑶台;郭况是贵戚卿,家多金穴。

【注释】夏桀:即桀(夏朝君主)。又名夏桀、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夏桀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后指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

郭况:真定槀人。父郭昌,母真定恭王女刘氏,号郭主。其姐郭圣通为汉光武帝的第一位皇后。

金穴:藏金之窟。喻豪富之家。咏富贵。后亦用以代指外戚家。《拾遗记》载:郭况,光武皇后之弟也,累金数亿,家僮四百余人,以黄金为器。工冶之声,震于都鄙,时人谓郭氏之室,不雨而雷,言其铸锻之声盛也。错杂宝以饰台榭,悬明珠于四垂,昼视之如星,夜望之如月。里语曰:“洛阳多钱郭氏室,月夜昼星富无匹。”其宠者皆以玉器盛食,故东宫谓郭家为“琼厨金穴”。

【译文】夏桀这昏庸无道的君主,不但做肉林酒池,还为自己建造琼宫瑶台;郭况是汉光武帝的内弟,这尊贵的国戚,很得皇上宠幸,赏金甚多,时人称他家是金穴。

【原文】韩嫣一出,儿童觅绿野之金丸;汉祖既还,亚父撞鸿门之玉斗。

【注释】韩嫣金丸:喻贵族生活奢侈。《西京杂记》载:“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日:‘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鸿门碎斗: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召刘邦会宴于鸿门。酒席间,楚霸王的谋士范增劝项羽杀刘邦,不听,刘邦假意奉承,赠送财宝给项羽等人,奉送给范增一个精致的玉斗(酒器),范增愤怒不已,摔碎玉斗说:“将来我们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后,项羽果然败亡。“鸿门碎斗”即指此事。

另一联略异:奢华太甚,韩嫣弹出金丸;计画未成,范增撞开玉斗。

【译文】韩嫣性奢侈,曾用金子做打鸟的弹丸,京城的小儿每见韩嫣出猎,便随行,到野外草丛里去寻觅弹丸,所以长安人说:“苦饥寒,逐弹丸”;汉高祖刘邦到鸿门赴宴,范增劝项羽在席上杀死他,项羽不忍,刘邦得以逃归,亚父范增用剑击刘邦逃走时留赠给他的玉斗,怒道:“将来夺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这刘邦”。

【原文】刻岷姬之形以玉,好色惟然;铸范蠡之像以金,尊贤乃尔。

【注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烹:烧煮。飞鸟打光了,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译文】夏桀兵伐岷山,岷山之君献给夏桀两个美女,一个叫琬,一个叫琰,桀受二女,刻其名在苕华玉上,这是嗜好女色的缘故;越王勾践破吴后,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一古之名训,遂泛舟游于五湖,不知下落,勾践思念他,以黄金铸像而朝礼。

【原文】珊瑚树,塞满齐奴之室;玛瑙盘,捧来行俭之家。

【注释】珊瑚:是珊瑚虫群体或骨骼化石,是一种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食物从口进入,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在中国,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征,一直用来制做珍贵的工艺品。红珊瑚与琥珀、珍珠被统称为有机宝石。清代皇帝在行朝日礼仪中,经常戴红珊瑚制成的朝珠。珊瑚还有养颜美容、活血明目的功效,是中药名贵药材。

齐奴:即石崇。西晋时人,字季伦,小名齐奴。初为修武令,累迁至侍中。后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至巨富,与贵戚王恺等争为奢靡。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可谓“富可敌国”。

玛瑙:有记载说由于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是一种不定形状的矿石,通常有红、黑、黄、绿、蓝、紫、灰等各种颜色,而且一般都会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层状及圆形条纹环带,类似于树木的年轮。蓝、紫、绿玛瑙较高档稀有,又名“玉髓”。玛瑙是水晶的基床,很多水晶是生长在玛瑙矿石身上,它同水晶一样也是一种硅矿石,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由于它的硬度大,再加上以前科技与生产技术不成熟,一件玛瑙制品,价格非常高昂,不是寻常百姓所能拥有,但宝物形象,令人珍爱,自古以来,历久不衰。

行俭:即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父仁基,隋光禄大夫,自王世充所谋归国,被害。赠原州都督,谥曰忠。

【译文】石崇生于青州,小名齐奴,珊瑚玉树,他家里塞满了一屋;唐朝裴行俭有玛瑙玉盘,广二尺,名贵非常,一军吏捧端盘时不慎跌碎,军吏很害怕,叩头流血,行俭安慰他说,你不是有意的,不必如此。

【原文】燕昭王之凉珠,炎蒸无暑;扶余国之火玉,冽冱无寒。

【注释】冱:音互。闭,塞;冻结。

【译文】燕昭王有招凉珠,即是暑月炎蒸,炙热灼人,将珠揣在怀里,便没有暑气;扶余国献给唐武宗的火玉,可以燃鼎,虽到寒气逼人,凛冽刺骨的冬季,把火玉放在室中,就不必披裘。

【原文】锦帆锦帐,炫人耳目;金埒金坞,骇我见闻。

【注释】锦帆:锦制的船帆。亦指有锦制船帆的船。借指装饰华丽的船。

锦帐: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金埒:用钱币筑成的界垣。埒音烈。

金坞:以黄金筑坞。形容雄厚的财富。

【译文】石崇和王恺攀比富豪,用锦作帆,用锦作帐,照耀得人家睁不开眼睛;晋王武子养马,编钱布地,号金埒,董卓筑郿坞,高厚七丈,与长安城等,积黄金数十万于其中,人称金坞,这些让我听了惊骇不已,说不出话来。

【原文】从吾所好,岂曰富而可求;有命存焉,当以不贪为宝。

【注释】从吾所好:吾:我;好:爱好,嗜好。根据自己的爱好行事。

富而可求: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贪为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左传》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译文】富贵难道是可以追求得到的吗,让我走自己的道路好了;死生是命中注定,贫富也不例外,所以要像子罕说的那样,当以不贪为宝。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