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走八闽~印象福清·龙山祝圣塔(水南塔)

标签:
转载 |
分类: 福建乡情 |
福清龙山祝圣宝塔,又名水南塔,位于福清市龙江街道下梧村水南自然村,以其地处龙山之麓,故名龙山祝圣宝塔,又因其位于龙江之南,故俗称水南塔。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居士林庚舍地兴建,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四日,遭大风破坏,仅存4层。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由黄姓鸠金续建3层,7年始成,后又毁,明初重建。
现存水南塔为青、白花岗岩石混合结构,塔高22米,周长14.8米,座径约5.4米。仿楼阁式,七层八角,塔刹已毁,转角用倚柱,柱头用斗拱出锛,第一层塔门口原有两尊浮雕武士,现已被盗。塔腹系直筒式,一至四层,室壁悬挑,石阶呈螺旋状盘旋而上,无雕饰,古朴端庄,属北宋建筑风格;五至七层,圆拱形门顶,双向开方形门,塔壁各面还设有佛龛,龛内各坐浮雕佛像一尊,塔内曲尺形石阶直达塔顶。
塔的外檐双层叠涩伸出,因风吹雨打已损毁严重。平座窄小,无栏杆,腰檐较短,将檐下的龙首木昂衬得更长。塔基直接用粗糙条石砌就,不加粉饰,不设须弥座。第一、七层单向开门,二至六层双向开拱形门。第六层门楣上嵌有“龙山祝圣宝塔”石匾。底层八角瓜楞形倚柱系由青、白花岗石连接。每面均镶嵌一幅青石雕刻佛像,佛像有男有女,手势不一,均趺坐于莲花座之上,雕工相当细致,在塔檐的下方还有一组三人并排阴刻的小坐佛,雕工相对粗糙。最精美的当属塔壁底边镶嵌的长方形青石雕佛传故事图案。
1933年3月,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的德国人艾克(见下图)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四卷一期中发表《福清二石塔》,文章由中国古建筑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翻译,书中有一段对水南塔的描述:“由塔基至塔顶都简朴非凡,无平座,无栏杆;除各角外无支柱,只有极大的石昂伸出,表示一种整体的协调,那是任何建筑物优劣最后的试验。此外更能表示出中国历来木质楣式建筑,亦有适用于石作之可能,同时又不是完全盲从模仿的;而将来中国建筑由木质变成石质,亦能如欧州建筑一样,也在此看出途径。”艾克(1896-1971),生于德国,母为伯爵之后,父为波恩大学神学教授,他有一个中文名字叫“锷风”,1923年厦门大学创校时,聘请他来华任教,担任哲学系教授,在这一段时间,他游历八闽,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1928年清华大学创校,又邀请他到北京任教。1931年后,梁思成加盟中国营造学社,任法式组主任,为加入该社,艾克拿着这些八闽风光的照片作为见面礼拜访梁思成,其中就有一张水南塔的照片,梁思成出于对水南塔的热爱,依照艾克的照片摹画了这张“水南塔”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南塔的一些特征:塔体外部一至四层每个转角处的圆柱均以块石垒成,五至七层的圆柱则是通体一根石柱。
1981年2月25日,福清县政府公布水南塔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福清汽车站附近的小吃店解决晚餐,完成了计划行程,享受晚餐,心情挺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