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外传(3)
(2010-04-26 10:34:12)
标签:
情感 |
从才子佳人,到婚姻破灭
王小姐成婚心切,多次催促,郁先生抛妻弃子,1928年春,两人在上海举行婚礼。
婚后郁达夫体质虚弱,黄疸缠身,并有轻微肺病症状。王映霞和母亲,每天精心用鸡、甲鱼、老鸭熬汤,帮郁先生调理。王映霞虽尚年轻,但把郁的版税、稿费之收入,均管理的井然有序。她在日记中道:当时,我们家庭每月的开支银洋200元,折合白米20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的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这一段时间,约3年左右,他们确实甜甜蜜蜜,连得两子。稍后,渐渐地摩擦不断。首先郁的才子习气,总是不修边幅,头发不理,胡子不修,衣服不换,皮鞋不擦,甚至10天半月不洗澡。总要王伺候、催促,于是似乎每次都剑拔弩张的地步。再有,郁经常喝得烂醉如泥,醉卧朋友家或马路上。王好言相劝,郁却耍小孩脾气。一次王说了几句,郁一怒之下,离家而去,独个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黄浦江边,手表、钱包均被小偷摸走。
此时,王开始思考,自己为这样一位任性的男人,耗上青春,值得与否。她虽然比郁年龄小的多,可她的心理年龄比郁成熟的多。她无论如何,接受不了他歇斯底里的情绪化。
他们之间感情的裂缝终于撕开了。有一阵子,郁受邀去福建讲课,于是,王与浙江教育厅长许绍棣之间有所暧昧。事情传出,郁开始不愿意相信,可当他拿到王与许情书时,完全失态了。当着好朋友的面大喊大叫:想不到她这样不要脸。郁还嚎啕大哭,要王在许与他之间选择,跟许走,还是跟他去南洋。此时,许可能不想搅得太深,退缩了。男人啊,关键时刻靠不住,自私呢。女性倒显得情深,有勇气。
接下来,风波不断,并把婚姻推向破灭。1939年3月间,郁把以往两年新写的诗词加注编成《毁家诗纪》,在《大风旬刊》30期周年纪念特大号上发表,写得内容竟把王映霞“背夫偷情”的种种事态,赤裸裸地公布于众。王立即以书信体裁写给郁达夫一封长信,在《大风旬刊》第34期发表,其中有云:为了孩子,为了12年前的诺言,为了不愿使你名声狼藉,才勉强维持这个家庭的残局,把你的一切丑行都淹没下去,然而你却是一个欺善怕恶、得寸进尺的人,在忍无可忍的状况下,只好把你那颗蒙了人皮的兽心揭穿了。
他们结婚12年,终于离了。办完手续,她要离开新加坡了。行前,她把身上仅剩的10几元大洋,掏出来给了郁达夫,。他没有接受,眼圈一红走了,不久,又叫人送来了200元给王映霞作路费。
这个世上,有的男女之爱,是天作佳缘。有的却开始情投意合,后来你死我活。“美好的意愿,善意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