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2019-05-20 20:24:40)
标签:

童模

童星

人格健康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前段时间,浙江女童模妞妞在拍摄期间遭到母亲踢踹,更有人爆料称拍照时被打是妞妞的常态;从妞妞母亲的朋友圈发现,妞妞曾经4天拍了400件衣服,工作量巨大。

而在南方沿海一带,童模行业的暴利是导致父母们“催熟”孩子,让其承受巨大拍摄压力的直接原因。有一些孩子反而承担起养家责任。童模们春天要拍摄夏装,忍冻挨饿,有时还要被打,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为了讨好,甚至喂养父母。

在童模这个圈子甚至有这样的传言:有些童模父母为了不让孩子长的太快接不到活,会故意让孩子营养不良、睡眠减少来抑制发育。不由得让人想起解放前的童工们,不但很多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还要过早的去为父母家庭挣钱,同时承受很大的工作压力,身心遭到严重的摧残扭曲,几乎缺乏一个正常的童年。貌似童模比童工有前途,还能成为明星,但是他们的身心健康还是受到较大伤害。到底为什么家长让孩子从事童模行业?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心理让他们对孩子这么狠心?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童星们,你们到底丢失了什么?

其实,临床心理咨询师很多都是在人的童年做工作的。在我们看来,人的童年经历极其宝贵,小时候,尤其是6岁前,几乎塑造了人一生的人格基础。长大后很多情感体验,几乎都是在重复童年的经历。换句话说,如果你童年过得很快乐,很阳光,有依恋安全感,情绪相对稳定正面,那么你一生的情绪背景也就是这样的。除非后来遇到重大的危机转折,否则很难改变这基调。

但如果你的童年,过得很辛苦,有肢体暴力,虐待,苛刻,剥削,没有按照你的身心发展规律去安排相应适合的学习与活动,而是过早地进行工作,进入成人世界,甚至挣钱养家,可想而知,你长大后会怎样呢?

好莱坞歌手小甜甜布兰妮就是这样的例子。布兰妮出生于路易斯安纳州一个保守乡下小镇,她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第二个。布兰妮3岁开始,母亲就报名让她参加爵士乐、芭蕾舞、踢踏舞等各种训练班。不久,她又开始参加各种体操比赛,地区舞蹈比赛。4岁时她就参加了选美比赛。烫了头发,涂抹厚厚的唇膏,展示早熟的性感8岁时,她就有了经理人。11岁时,她加入迪斯尼频道的米奇老鼠俱乐部,一个儿童歌舞团体……

布兰妮12岁时,她父母已经离婚,但是他们一心维护女儿萌芽的演艺事业,将分居的事情押后了6年。最终,布兰妮靠着美妙的歌喉,以及萌芽的性感和纯洁乖乖女孩子形象之间的反差,最终成名了。然而成名后呢?她的生活开始越来越荒唐。

2004年,她在拉斯维加斯喝醉酒后和童年朋友贾森闪电结婚。55小时后,这次婚姻被宣判无效,发表声明说,这仅仅是一个开过头的玩笑。布兰妮还有令人担忧的面部痉挛和一系列强迫症状。 “我记得有一次和她走在街上,她的面部古怪地抽搐,头也在摇晃,她似乎无法控制。她还谈到,她听到声音,用古怪的语言和自己说话,对自己喊‘闭嘴’。就好像她有多种人格。当和布兰妮在一起谈话时,她最多能专注两分钟,不久,她的腿开始摇晃,手开始在桌子上敲打,然后,她站起来,非得去别的地方。” 她认为整个世界都围着她转,她极其自私,非常自负。

2006年,她和凯文 费德林轰动一时的离婚事件,以及随后争夺两个孩子监护权的官司更让情况恶化。她被判失去了孩子抚养权。布兰妮一度举止怪异,体重大起大落,情绪躁郁。她开始着装暴露地频繁光顾各种夜总会;还被判酒后无照驾驶;甚至进入戒毒中心还不到24小时又逃了出来,冲进一家理发店,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剃光了头发……作为一个童星,从那么小就开始职业生涯,她大概完全不知道正常的童年该是什么样。

一位前助理说,布兰妮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常行为,对此她毫无参考标准,无法从真正在乎她的人那里获得指导。

众叛亲离,孤立无援,日益和现实脱节,布兰妮的精神状态显然更加恶化。家庭成员们表示担心,失落的童年最终会损害她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经历了糟糕的低潮期,布兰妮的事业刚有些起色又遭遇重击。今年,布兰妮取消了在拉斯维加斯的演出。父亲病危时,布兰妮神经高度紧绷导致失眠,不得不求助医生。如今,她因精神状态不稳定再次进入治疗机构,进行强制治疗,恢复精神健康。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缺少了正常的童年,人格严重不健康

酗酒,冲动性人格特点,闪婚闪离,强迫症状,自私与自负,婚姻问题和举止缺乏理性和自制力,躁郁,上瘾行为等,这些都出现在布兰妮这个曾经童星的身上。从童年开始就缺乏正常的生活,而是表演、挣钱,过早开始职业生涯,显然伤害了她的精神健康,让她三段婚姻失败,事业大起大落,目前仍要接受精神恢复治疗。

和童星们类似,那些被迫成为童模,过早踏上模特儿职业生涯,每天疯狂拍片赚钱,丧失了正常童年的孩子会怎样呢?在发展心理的阶段上会是一种被迫早熟,混乱,而没有准备好就社会化的状态。

3-5岁,自主性、自律性还没有学习并养成好的孩子,就要接通告拍片?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说法,3-6岁的孩子还处于前运算阶段,有严重的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缺乏守恒,这样的孩子就要进入成人社会,和精明的成人打交道?肯定会因为达不到要求而会不断受罚……

而且,此阶段,孩子还处于俄狄浦斯恋父恋母期,其实还不能完全离开父母的悉心照顾,刚刚需要进入幼儿园进行初步社会化,结交朋友的时期,就要进入商品社会,同公司、经纪人、摄影师、商人等打交道?

打乱了心理发展、人格发展的规律,这样的童模长大之后,肯定会出现人格方面的不完善、不成熟的问题。严重的就好像小甜甜布兰妮一样,出现人格紊乱、躁郁等精神问题。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啃小族”,你们究竟是什么心态?

那些把孩子送去当童模,当童星,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其过早承担养家职责,甚至让孩子挣钱养自己的父母究竟是什么心态呢?

在这里看来,这类家长其实是一种“啃小”心态。他们首先内在是十分功利的,很希望借着孩子的机会让自己在名利上有所丰厚的收获。这类家长往往自身成长受到限制,没有达到自己感觉满意的状态。

比如,有可能自己做其他生意,没做好,或者赔钱了,苦苦寻觅,结果发现童装生意,童模生意,很赚钱。利欲熏心的他们,开始打自己孩子的主意。

数据显示,2016年,童装市场规模已经高达1400多亿。市场的需求催生了童模这个独特群体。在浙江湖州童模培训基地,有的童模年收入能达到百万以上。而童模拍一套衣服的报酬,一般在80-150元不等,一些接单量大的童模,甚至一天要拍摄近8个小时。

由于童模报酬不错,有的孩子甚至一个月辛苦拍摄多的话,挣几万没问题。有的甚至一天的日薪都达到15,拍摄100多件衣服……据悉,职业童模们年收入可达数十万,高的甚至上百万。多拍几年,万一红了,以后慢慢就是明星名模了。这些大人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持续地为自己挣钱,靠孩子来养活自己。自己做起了孩子的助理和经纪人。

这些家长如意算盘打得倒是挺好,基本自己不用上班,就经纪自己的孩子成为童模,然后再成为有名的成人模特儿,年收入也会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万一走红,年收入上千万也是有的……这一条的明星之路,光鲜照人,孩子的收入和一个大人都差不多了,还需要花时间,花功夫勤奋学习吗?就算大学毕业,收入也不过如此吧?

于是,为了延长孩子们的童模生命时长,就出现了抑制孩子成长发育的事情。为了能让孩子多赚钱,多听话,于是出现了暴力现象……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已经侵袭了目前这批“啃小族”的家长,他们把自己没有实现的发财梦、明星梦强加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牺牲自己宝贵的童年成长时光,接一个又一个单,拍一张又一张片,来“喂养”自己内在的这个巨婴。这些家长人格成长显然也不合格,他们很可能在小时候曾经被父母剥削,来满足父母的需求。

比如,父母不顾他成长发展的需要,从小压榨他,让他过早独立;揠苗助长,期待他学习各方面好,对他太严格要求,甚至有暴力倾向;父母期待他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却并不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牺牲孩子来成就自己的功利心……

被如此培养的人,也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是过着一个被人安排,被人控制,被人左右的人生。他们缺少被理解,被看到,于是内心扭曲了。他们可能长大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不喜欢的人生,感到抑郁、彷徨、痛苦。也有一些自虐虐人的现象,对家人也开始有了一些语言暴力、控制,甚至肢体暴力。

这样的人当了父母,也许就会把孩子当成当年的自己。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任何乐趣,他变得非常喜欢钱,喜欢功利,对孩子也缺乏感情,显得冷漠,情感隔离,工具化孩子,如法炮制也希望孩子帮自己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比如变得更有钱,更有名……于是,他成了“啃小族”,借孩子来喂养自己内在那个受伤的,还没有真正得到成长的孩子,其实也间接报复了父母。

直击童模被打事件:“啃小族”,请你们放过孩子!

 

放过孩子,给他们正常美好的童年

    很多事情都是轮回的,犹如电影《土拨鼠日》里的描述。虐打童模的父母们,其实大多也遭遇了类似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于是,强迫性重复,复制自己的伤害在孩子身上,剥夺孩子正常的童年,以补偿自己未得到的,但这终究是个悲剧。

怎么办?首先,父母们要先尝试从孩子的需求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功利地,工具化地对待孩子可以吗?为何要让孩子承受一个成人对他的经济期待和依赖?要看到自己是否有这样一对父母,也这样对待过自己?现在,帮助自己能够正念,发现这种行为的荒谬之所在。

父母进行人格方面的心理辅导。这样的父母,驱使孩子挣钱,甚至虐打孩子,剥削孩子,已经变得情感隔离,冷漠,控制,这样的父母人格是相对退行的,很可能有依赖型人格障碍,也有一些边缘性人格特征。父母要帮助自己先人格和心理正常健康起来。

最后,放过孩子,让孩子回到学校去,根据孩子的内心需要去安排他喜欢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但要保护好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不能随意地控制孩子、暴力孩子。珍惜童年的价值,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身心成长规律去顺其自然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