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爱看宫斗虐心戏?

标签:
延禧攻略如懿传婚恋审丑 |
分类: 好一朵茉莉花——心理热点点评 |
近期,像《延禧攻略》《如懿传》这样的宫斗虐心电视剧又霸了屏,尤其《延禧攻略》收视率节节攀升。目前播放量已经超过100亿,评论众说纷纭,多级分化,但毋容置疑,《延禧攻略》在商业和关注上收获了成功。
人们街头巷尾,网络媒体也在发文热议。目前,北上广深人们压力巨大,不少白领丽人以看《延禧攻略》魏璎珞,每集打怪升级,手撕贱人,为人生一大快事。新生一代年轻人,不再甘愿做白莲花一般的“三好”人设,而是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正义,而奋力拼搏,“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那个魏璎珞说出,“我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谁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办法对付他。”这朵“黑莲花”对于坏人睚呲必报,不做唯唯诺诺的老好人,这种精神也抓住了广大年轻人的心。
连我这个平时不怎么看电视剧的人,每到夜深人静,不管一天工作有多忙,多累,辅导了孩子的课业,也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减压时光,偶尔浏览一下这两部电视连续剧。
只是看着清宫的红墙绿瓦,内饰布置,人物造型,听着琵琶小曲儿,好似时光流转。感觉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了,近百年来中国变化特别大。尤其近十几年来,传统不断被摈弃和超越,现代化节奏越快,越觉得,其实人们的心并没有变得那么多。旧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清宫戏的盛行其实也证明了这一道理。
那么,究竟为什么有的人这么喜欢看这种电视剧呢?
宫斗虐心戏的减压功效
第一方面,生存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看这种片子多少有一些减压的意思。宫廷斗争既是情场斗争,也可视为职场斗争。一群妃子类似员工,皇帝就是老板,看她们通过怎样的手段彼此竞争,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最后上位。这个过程中,观看者可以看到情场、职场的各种陷阱,斗争,透过角色的跌宕起伏的经历和变化,好像自己也身临其境,实践了一番。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了解潜在危机,做好细节公关,最后排雷通关,何乐而不为?
职场的路是孤独的,我们只能单枪匹马,独自去铲除那些问题和阻碍。职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对好人,我们友善和睦以待,对坏人,我们不能心慈手软,纵容其犯错,欺软怕硬,拿出必要的手段来自我保护,捍卫自身的权益,以让正义得到伸张,不公受到相应打压,也是必学的现代职场养成术。
某些人可以从中进行心理放松,婚姻减压。宫斗戏,虐心戏,很多时候体现了人类的某些本能心态,比如求偶斗争、攻击倾向。用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反映了人类爱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本能需求要服从现实需求以及超我需求,而受到了无形的压抑,其实身而为人,就不可能那么自由。
而宫斗戏里,通过观看坏人,比如高贵妃此类,害人的戏,观众间接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本能。且,通过看魏璎珞等人自我保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学会了强有力的生存能力。通过观看如懿跟皇帝前期深情厚谊的感情,爱的需求又获得了较大满足。总之,为自己的生活减压。当然,后期如懿与皇帝的决裂,也让我们能看到情爱无常,人性的复杂沧桑。
http://s8/mw690/001E8azqzy7nYyQqCwf17&690
正视传统婚恋“顽疾”,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类戏帮助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潜意识,反其道而行之,培养婚姻正能量。集体潜意识,又译作“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术语。指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处于人类精神的最低层,为人类所普遍拥有。一个文化下面,会有这个文化人的集体潜意识。
现代社会,婚姻问题层出不穷,但究其根源,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属于男权社会,实施一夫多妻制传统,这种集体潜意识,会让当下的一些男性遇到婚姻问题,并不善于从夫妻双方去解决问题,反而下意识可能通过向外寻求,发展“小三”来弥补,满足自己婚姻中未满足的需要。而不少中国女性对男性则体现在不够信任,爱吃醋等方面问题,心理安全感不足。
了解到这一集体潜意识心态,那么就会更充满觉知,女性不必要有事没事同性斗争和争风吃醋,男性也不能一遇到情感婚姻问题就向外寻找温柔乡。通过观宫斗剧,从反面角度,揭示出一个真理———男配多女,其实问题更多,变相让人可以正视婚姻中的问题,珍惜当下,寻求相应正规有效的婚姻心理咨询,来真正获得高质量的婚姻。
http://s4/mw690/001E8azqzy7nYySBOSf63&690
宫斗戏里既有情趣,也有精神糟粕
这种戏也有对于生活情趣的玩赏。这种戏除了宫斗、虐心,其实也有一些所谓的生活情趣。比如,皇帝和自己喜欢的妃子互赠罗帕、礼物,题匾额、送荔枝、鲜花给贤良的妃子,欣赏妃子的琵琶演奏、舞蹈、歌曲、绘画、京剧、冰嬉、制香、烹饪之术等,既有彼此心心相印,又有醋意横生,闺阁之中的趣事,完美展现。虽然宫中步步惊心,但如果不做评判的话,还是有意境和情趣在,让观众从中有一些艺术享受。这部分的艺术功能类似《红楼梦》。
最后也提醒大家,斗争毕竟消耗精力,不可以盲目模仿和学习。宫斗戏其实并不值得提倡,因为里面也充满着一些精神问题因素,在过大的妃嫔之争中透露出俄狄浦斯冲突(恋父弑母情结),皇太后和皇帝宠妃之间又存在婆媳斗争,皇帝和太监之间又有过于残酷的皇权对人性的泯灭……封建集权制度下,皇权过度集中,体现不出对于个体的尊重,反而亵渎了人权,抹杀了个体感受,让人格发展滞后,制造出更多的巨婴现象和人格障碍问题。这些都是糟粕,是需要摈弃的。我们不能盲目“审丑”,丧失掉原则和底线。这种戏也只是当戏看看就过去,完全不能当真,更不可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