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Baby后,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在家工作生涯。回想我的上班经历,真的该感谢现在的老板格外开恩,能够让我在家里办公。虽然拿不到坐班费了,但是却省去了每天上班的繁琐,每天还可以睡到自然醒,每天醒来有时间分析分析自己的梦,看着电视,吃会早餐,再悠哉游哉打开电脑,收查邮件,再看看需要回复什么。
上午有时候还要带带孩子,推她出去晒晒太阳。然后再慢悠悠地做今天的工作。或是编稿,或是写稿,或是写书。终于从交通工具的麻烦中解放出来了,不需要再在地下铁看各种人,不需要来回折腾。
无端生出很多空闲时间,于是也有了一些无端的烦恼。看来人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琐碎的事情,比如和同事聊聊天,去外面看看人来人往,听着公交车响和乘务员的报站声,在地铁里看地铁电视,比如绿豆蛙系列,看看目前女孩子男孩子都流行什么装束,检查自己有没有过时。然后再了解城市里流行的电影电视剧,顺便看看地铁站上新换的广告小姐,还有那些漂亮的广告。
上班和不上班的生活,后者却是缺少了一些无关信息的刺激,人慢慢沉入了一种自我的玄思。。。好像有点与世隔绝了吧?前天采访一个漫画作家,她说自己从来没有乘过什么公交车、地下铁,出门就是老公的车接送,也不关心流行时尚,每天还打太极拳,就是纯做饭、散步、买菜、遛狗,可谓比我生活得还像个古人。这种生活另类吗?
一直以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接受常态生活的人。上班时,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上下班打卡。也不是没在世界五百强工作过,每天挂着一个胸牌上楼下楼,行走在最高级的写字楼,看着地下一层的那些摩登商铺,摩登男女,然后去食街吃点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工作餐,只有工作餐时,同事们才会八卦,也顺便搞点办公室暧昧。永远不可能自然醒,上下班用去两个小时。很多时候加班到夜里十二点,甚至凌晨,再打车回家。第二天又要若无其事地十点左右出现在办公室。
大家喜欢中午在用餐的地方说点闲话,大龄剩男剩女特别多,当时最常考虑的问题是,宫门一入深似海。难道一辈子,就是这家公司的人了?我的人名后面也要挂起这样一个标牌,活得不再像自己。
很多人都很佩服这种杜拉拉似的高级白领生活,对我却并不觉得享受。人性被压抑,工作琐碎不堪,精益求精。然后,我知道我不是一个找不到饭碗的人,不需要这样成为他人手下的蚂蚁。于是,我为了出自己的书而辞了,走的时候如释重负。
那家公司如今仍然很强盛,地铁里四处都是他们的广告,但我感觉,那并不是真实的感觉。我在琢磨,真实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我有一个主编朋友,也是辞去了在外企的工作,做了一个颠沛流离的自由作家,还患过抑郁症。不一定有安全感,但是她愿意,觉得自由。后来去了一趟云南,又治愈了自己的抑郁症,回来就开始出版自己的新书,跟一大帮艺术家搞在一起。而我现在呢?挣得不见得有在当年的公司多,目前公司的背景也并不国际化,只是觉得骨子里会有那么一丝幸福感。知道这就是自己灵魂的方向和目标。从此不悔。
我也出了几本书,目前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但好像又有新的烦恼,活得理想了,精神上的喜悦度提升了,物质上的保障感开始有了点下降。人总在求平衡,但此消彼长吧,不可能所有的好事都会降临到你一个人头上。
从很多人的眼光来看,我这半生够丰富了。家庭也有了,事业也算小有成,经历也算丰富。但人性这种东西,如果不自我折磨,好像对不起观众了。我知道我有一颗善于折腾的灵魂,因此,平稳度一直不是那么高。我在找的,不过是日常的,以及终极的幸福感。
我好像失去了什么,我好像希望得到什么,但很多时候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上周末去了趟北大,看到了北大之秋,那么美,那么从容自在,那么心旷神怡。买了一张现代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票,又去买了一杯咖啡喝,身边走着的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人。好像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幸福,一点点的甜。
好了,幸福是不可追求的东西,就像小鸟一样。
爱情不是,婚姻不是,工作也不一样是。那一定是你自性深处的某种满足,你体内流露出来的甜蜜感,是被精神之光充溢的归宿感。我该如何抓住你呢?你如此稀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