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这部传说中的好片,走出电影院时,冯小刚作词的主题歌还回荡在耳边。脑子里窜出一个词“烦恼”。我们为何产生烦恼,又如何解决烦恼?我们为何产生矛盾争端,又如何解决争端?这部贺岁片给了我们一些新的角度。
影片中由舒淇扮演的小三儿梁爱爱,让人又爱又痛。作为小三儿,最有乐趣的时候,大抵是把自己同对方原配比时的那种胜利感,是同出轨男人纠葛的猎艳感。然而,这个小三儿却有点儿背,她为了这段爱情不断地酗酒,可见那些让你快乐的东西转过来就是美女蛇,是要啃咬人的灵魂的——所谓烦恼,最初却是那种让人产生快感的东西,于是你就要去留住它,去追求它,你越是执着,就越是沉迷,然而,世界总是平衡的,它不会让你总是得胜,而要用另外的方式来惩罚你,因此,反过来,你就产生了求之不得,辗转思服的难受——于是,你就作践自己,此时的爱情类似于毒药。
是的,这部片子写到了信仰与宗教。男主人公秦奋与梁爱爱同游日本,他们去了一个基督教堂。秦奋在小教堂祷告自己的罪,结果说得连牧师都筋疲力尽,说教堂装不下他这么多罪。其实中国人对罪并没有明显的定义,人们普遍相信的是人自身的约束力,儒家相信人是大抵善良的。在这部片子里,罪其实就是产生分歧争端的原动力——人们只喜欢为了自身考虑,却很难站在别人角度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小时候的自我中心和自私思维让我们犯下很多的的罪过,而要去除烦恼,就要先认罪,先去反观自己身上做得不对,考虑不周的地方,并逐渐产生慈悲之心,能够拥有爱。不但爱自己,也付出爱给别人,同时爱世界。
这部片子里写得最传神的并不是葛优那N次的相亲,却是梁笑笑的自杀。她纵身一跃,跳进深海,想要永久摆脱情爱的纠葛。这是无奈之举,却也让人从揪心的,人类最极端的摆脱烦恼的行为中,发现了烦恼给人带来的巨大原力——当人只是思考自己的得失时,烦恼容易最大化。这一次死里逃生,一下子深化了整部片子的主题。
再回过头来说说秦奋,他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大龄剩男,他征婚,没有华丽的言辞,只有最实在的告白。而征来的人无不有些问题。同性恋、倒卖墓地者、未婚先孕的女子、性冷淡的丧偶者、失忆者、小三儿、女股疯......这是一个社会的万花筒,人们沉堕其中,盲目而辗转——或重或轻的抑郁症困扰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秦奋用自己的冷幽默调侃着一切——到底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共度终生?也许只能是一中种此的灵魂拯救和爱的交换给予了。
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能够和你共度一些烦恼,在人生的道途中耐心行走,却不轻言放弃的人。如若没有包容,没有信任,没有悲悯之心,也许根本很难找到另一半——你的另一半根本不可能就是毫无瑕疵的仙女儿或王子,而是普通的人,他们有着所有人一样的执着心、烦恼心、自我心,带着一些罪,一些无法马上解决的心理问题——但是,你愿意和他共同成长,共同去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愿意接受他好的、坏的,所有的一切。
冲突解决终端机其实是一个虚妄的东西,最后它被扔进了海中。其实真正能解决冲突的东西还是来自于内心的修为,来自不再理想化一切,愿意放下自己与子携手,愿意滋润别人生命的勇气与温暖。生活并不是浪漫的张贴画,而是一种善恶平衡,中庸之道的游戏......
觉得葛优这次演了一部蛮温暖的戏。走出影院,感到天空放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