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式:上下五千年的“圆融”交响

标签:
奥运开幕式文化圆融杂谈 |
分类: 好一朵茉莉花——心理热点点评 |
终于看了期待已久的奥运会开幕式,李宁绕场一圈,长长的长卷不断地打开,最后点燃了圣火盆。我看到了中国人性格里的那种本来的“圆融”。
特别喜欢孔子三千弟子上场的那一幕表演,演员的着装让人欣喜,古意浓郁,有着春秋时代的那种严整、庄重、礼乐、诚实。张艺谋用灰色与白色,用巨大的竹简,朗诵《论语》的背景音乐,体现了一个电影导演对于精神底蕴与内涵的把握,瞬间抓住了我们的视线。最后,一个巨大的“和”字缓缓体现,其实也表明了上下五千年传统精神的精髓。张导演很全面地意识到中国人内在那种厚重、集体、隐忍与超脱。
这是一场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盛宴,如果你注意开幕的击否表演,犹如开启鸿蒙之初的生命感言,犹如黄河边的一次赞美诗,慢慢地,古琴响起,一幅长长的画卷慢慢展开,有黑衣人在上面舞蹈,并用身体做下画卷。比起人们更喜欢的喜庆的颜色,我却更喜欢这次对于冷色调的运用,这应该是张艺谋的一次艺术突破。那画卷展开最初的黑与白,体现了那时的文人墨客的黑白分明,青山绿水的情怀,中国画以黑白两色体现内在沟壑,其实这两种颜色就是万色之总,表明我们在最初的精神世界里是一种简洁、淡雅而有一点务虚的东西,这种务虚也许就是我们对于世界的一种善意的诠释,是给心理建立一个保护膜,纯净内在的灰尘。
舞者配合琴声,画卷慢慢展开,出现了水墨图画,这幅画又在后面的表演中慢慢完善。个人觉得这次的开幕式,对古意的诠释和体现要好过对现代的诠释。
几千人的太极拳表演,虽然并不是创意,却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依然是白色,冷色调,却有一种不可抵挡的气息与气场。
虽然大家都很喜欢张艺谋对于红色、黄色等暖色的运用,但在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中,我却喜欢他对于冷色调的恰当运用,给文化注入了某种“中和”、“融通”。这种气质也体现在主题歌的选择上,张艺谋没有选择热闹的曲调,而选择了《我与你》这首比较优雅、冷色调,然而美好的歌曲。莎拉布莱曼出现在场内,穿着白色,站在地球上演唱,体现了这场开幕式的世界意识,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的邀请。这和整体气场是比较适宜的,不热闹,不蒸腾,却很有韵致。也许有人会说它不够好听,但是没关系,因为这本来不需要太凸显,需要沉入内心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