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栁依依催人诗


标签:
杨栁西湖柳枝柳树依依 |
分类: 散文随笔 |
http://s7/middle/59f34682haa0505ba2246&690
http://s1/middle/59f34682haa0506575510&690
http://s5/middle/59f34682haa050701c9c4&690
http://s10/middle/59f34682haa0507c70209&690
http://s6/middle/59f34682haa0508987215&690
杨栁依依催人诗
人人喜欢杨柳,这源来自己美好的情致吧!杨柳展示着春天的美景,无论在公园、水边、堤岸、楼畔,都有很茂盛的柳丝千万条,真是好看!这杨柳,古人还以送别朋友的景象,折柳送别,暗寓了殷勤挽留的意愿。在中国古代的送别诗中,描写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意象是杨柳。“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杨柳青青,参差披拂,长条垂地;杨花漫漫,满天飘飞,今日惜别,何日归来?那杨柳仿佛是送行者伸出的千万条手臂,牵衣扯袖,不忍友人远去。从此,柳就与送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所以就有了折柳相送的习俗。古人送别时要折柳相赠,所以柳便成了分别时的念物。离人看到柳,睹物思人,自然会勾起无穷无尽的思念。
我最喜欢漫步在岸柳成行的小河边,穿行在春柳柔枝间,任其轻柔地拂摸着面颊,贪婪地吸嗅着那嫩芽发出的淡淡清香,竟感到一股股春的气息沁入心肺,有些陶醉,那感觉舒服极了。入夏不知什么时候,垂柳已经叶繁叶茂,多姿婀娜,细柳随风飘舞了,只弄出妩媚动人的千姿百态,撩人心魄。啊,难怪人们总是把柳比喻多姿多情的少女,展开轻盈的舞态,她带着春色,进入盛夏的门槛,她携着夏风,把喜悦和清新带来了酷天的一股清凉。这时,人们总要想起古诗中描写柳的诗篇来。杨柳依依,依依牵人心。
柳树,虽然不是什么名贵树种,但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枝条婆娑姿态优雅、秀色可餐,历来深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爱。你看,宋代大文豪东坡就与柳结缘,当年任杭州知府时就在西湖堤上遍植柳树,为今日西湖留下十大景点之一的苏堤;田园诗人陶渊明也爱柳出名,因室旁有柳五棵,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以柳泉居士自称。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当唐人贺知章看到柳枝上萌出了尖尖嫩叶时,便写出名篇《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柳树如同碧玉一样翠绿,柳条纷垂,像千万条绿线织成的丝绦,啊!那是二月春风剪出了如此美妙的细叶。这一问一答,情趣盎然,精妙传神,让我们感受到那洋溢着的春的气息和诗人在春天的喜悦之情。当然,在古人诗中,春柳不仅仅是初春生命的萌动,流露的也不仅仅是喜春情怀,还有借柳伤离别的情结。在《诗经》中,我们就看到过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作者以轻柔优美的杨柳,反衬辞别家园的依恋伤感之情。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寥寥数语,却表达了诗人诉不尽的思亲之情。唐代山水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更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诗人笔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清丽剔透的春景,一场春雨过,轻尘不起,房舍青青,沐雨后的杨柳清新翠绿。但在这时,友人却要西出阳关,只好以美酒劝慰友人,把心中的“送友情”表露得深沉含蓄无尽。让人感受到送别之情深,
好吧,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杨柳依依,不管是阳光里,还是风雨中,我们总是痴迷地望着这两棵柳树。柳树轻轻地扭一下腰肢,摇曳出春天的缤纷,招呼了夏日的热烈,送来一股清凉,或在烟雨的朦胧中,或在飞花的飘零时,她依旧笑春风、迎丽日、拂清凉、招雨露……虽细叶在严冬中尽去,但留多姿枝条仍婀娜。随意吧!让我们轻轻地折一根柳枝,做成笛子,吹响整个春、夏、秋、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