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bmiddle/59f34682h984f57da6ba9&690
竹在心中飞扬
在北方,人们都从未见过真正的竹,但竹之宁折不屈和中通外直的风骨,令我们敬慕已久。竹,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苍劲而挺拔,更有竹之心虚有节的气质,能不使人不欣羡?!
不知有多少人咏过竹画过竹。只是,每当我看到有关竹的文字和图画,都会令我很惬意,仿佛他人的诗情画意正倾诉着我的敬慕和挚爱;看到他人爱竹咏竹,更会令我很感动,觉得好亲切,宛若他人用心爱着咏着的,恰是自己钟爱的珍宝,不觉心生骄傲,更倍加珍爱起来。
爱竹之情,如播在心田的种子,褪去了包裹着的一层层朦胧的粉绒,在记忆的春天里萌芽、茁壮。爱之深时,便在泛着墨香的小书房里添了盆永远青翠的竹。那寂寞的竹,站在冬末轻吟,和着《竹林听雨》的乐响,翠意似水,缓缓润了心扉、漫过书房。
有朋友知我爱竹之情,赠了幅竹林画来,虽不名贵,我却爱之颇深。于是,书房的墙壁上,便生出一片葱翠的竹林来。从想像中感知到最是飘雨的时节,最是淅淅沥沥的雨。更欣羡着一场竹林听雨的陶然。奈何总没这样的境遇,不免心中几许幽怨。而我,总是期待着一场雨,一场竹林雨。想像中又是飘雨的日子,又是几许期盼。窗外细雨,轻扣窗棂。望着墙上那片竹林,疏风轻拂着,几点鸟鸣入画,恍惚间,似有雨敲竹韵的悠然……诺大一片竹林,翠生生的竹,绿的影子倒映在涟漪的边缘,清新得宛如雨后清丽的晨。一条褐色小径,蜿蜒着隐匿在竹林深处。一缕馨风袭来,拂过面颊,透过血脉,心也便是绿了的三月,怡然。
那淅淅沥沥的雨,和着心音的韵,飘落。一滴两滴、千滴万滴的雨,轻吻着婆娑的竹叶,细腻得宛如亲吻珍爱的烙着青花的瓷。雨渐密时,风也便舞动开来,抖着竹叶沙沙作响。雨敲竹韵,恰一弹拨着的琵琶曲。
想象着,古代一女子,在竹林深处竹影掩映的阁楼中,眼盈相思,轻拨心弦,细雨敲窗过,韶华悄自流……我,听雨。隐见潇湘馆,黛玉斜倚花锄,眉宇间葬满落红片片。又见湘水边,君妃翘首,珠泪点点,云水间香魂萦绕,斑竹舞动、竹林幽怨……
柔软的叹息,劈开记忆的闸,那竹子化成的愁、竹子化成的泪一起走来。竹箫声起,如泣如诉,吹彻古今。
好在一同听雨的,定有苏轼,这个举杯高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人。于是,耳畔响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防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放歌来。又于是,寂寞了许久的雨,便也下得肆意欣然开来,那孤独的竹林、高傲的竹,陪同诗人一起,咀嚼起“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诗意来。从此,那轻巧灵便的竹杖芒鞋,踏过了是非;雨敲竹林,擦亮了傲骨;竹林深处,
烟雨一生。
又是,雨从陶渊明的东篱上滴落到白居易的云窗下。那孤独的竹林、寂寞的雨,便裹挟着唐宋的诗韵,穿过历史,安然地走进温暖、走进心扉。许是,竹林听雨,听的是一种过往,听的是一种希望,更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傲骨和昂扬。
搭一间竹舍,轻倚竹窗,观竹观心,期许千年。细雨微醺,清风浅拂,思想意境中别有一番的宁静。烟霞氤氲起,竹香飘逸来。是谁,打翻了竹林一池的琴韵?琴声四溢,如丝如帛,如醇如茗,醉了人,醉了心,醉了情!更有那竹林满眼的翠,和着琴声,一直流向血脉的深处,静立,终成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