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陌路的故事

(2022-04-04 13:48:40)

从潘公桥南边上桥,跨过五十步台阶,至潘公桥下桥往下走四十九步台阶,桥北堍有三条路,左手边去田盛街,右边去厂滩,中间去牛棚头。走过牛棚头就是老市陌路的入口,入口第一家就是杨大包子的发源地,那时候的杨大包子卖0.12元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汤汁鲜美无比,一不小心手上都溅有汤汁。市陌路全长三里,分上中下三段,紧靠市陌路街边有一条南北方向的小河,那就是市陌河,市陌路河上有三座桥,分别为 “厂桥”,“黑板桥”,“朱家桥”,市陌河是二岸居民农民的母亲河,清彻的河水孕育滋养着二岸的人们,市陌河的进口是龙溪港,出口蜿蜒十八里外太湖边上的“杨渎桥”村,我的姑婆就住在下塘甸过去的杨渎桥村,小时候乘航船去姑婆家,只要0.15元钱,航船是用一根很长的撸,由俩个农民人工手摇的,从市陌河到太湖边的杨渎桥要二小时,乘航船虽然很寂寞,但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过去,欣赏着一路乡村美景,听着大人们的“嚼舌头”(闲聊)倒也不觉得无聊。

那时候的市陌河虽小,但是二岸的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很强,从来不在河里乱扔垃圾,因为大家吃的水都是从市陌河中汲取,在河中洗菜洗碗洗衣服,水好了鱼虾也蛮多,成群的”撑鱼”(一种小鱼)游戈在河埠头寻找着食物。渔夫摇着渔船在河里捕鱼捉虾,我们在岸边经常观看,渔夫把“木鸭”赶下河去捕鱼,一会儿功夫木鸭就会从水下捕到鱼游到船边,把嘴中的鱼交给渔夫。

黄霉天的时候接连下了几场大雨,太湖里的水倒灌上来,市陌河水水涨船高,那些大鱼也游进了市陌河里,晚上外公和舅舅会带着鱼网,去市陌河里搬鱼,第二天一早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去木桶里看鱼,那时候还不认识草鱼白鲢鲫鱼,只知道木桶里有大鱼也有小鱼,会情不自禁伸出小手去抓鱼玩。

市陌路虽小也出过名人,著名歌唱家张建一就住在上市陌路,工友“米饭饼”那个门堂子里。

在市陌路家喻户晓的名人也有好几个:

例如杨大包子的杨水清。

会算命的小盲子,一手拿着二胡,一手拿着铜锣,給人家算命时,拉一曲二胡说几句话,在湖州城会拉二胡算命的,也只有小盲子一人。

外公家斜对面的“沈指头”,年约六十几岁,老太婆是个弱智,见人只会傻笑,儿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孝顺儿子给父亲买了一台五灯无线电收音机,沈指头晚上————遭举报,那一天———来抄家,正值大伏炎天热的要死,我们都赤膊穿条短裤,———给沈指头穿上寿衣寿裤,寿衣寿裤上贴满了——券,脖子上挂着佛珠子,头上戴着高帽子,赤着脚拉着去游街示众,回来时沈指头已奄奄一息,脚上烫起了水泡,躺在蔡师母家外面公用大厅里,还没到第二天早上就死了,谁也无法料到,儿子买了个收音机却害死了父亲。

黑板桥那里有个跛脚顺江,在生产队劳动休息时和人家闹着玩,不小心摔断了脚,不能下地干活,自主创业买了个缝纫机,做起了“洋机师傅”,后来还做了乡镇企业缝纫厂的副厂长。

“杀猪屠”阿时,过年时忙的要死,农民家里养的猪都要请他来杀,过年是他最高兴的日子,小時候外公家杀猪,亲眼目睹阿时杀猪的高超技术。

还有卖“枉兰头”的婶婶,背着枉兰头手敲搭搭板,走街窜巷叫卖,枉兰豆一小捆二分钱,含在嘴里清爽甘甜回味无穷,自从卖枉兰头婶婶走了以后,从此湖州人再也无缘枉兰头了。

市陌路拆迁后,树倒猢狲散,居民农民各奔东西,市陌河二岸建造了高层建筑共有六个小区,市陌河岸边垒起了条石,河面变的更窄了,河面上多了四座能通车的宽桥,市陌河的东岸有一条馬路,叫龙湾路,这条路因为馬路边上都是高层建筑,冬天西北风吹的要死,夏天热的要死,再也没有市陌路往日繁荣热闹的景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