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选材 因课设练 巩固方法 回归体验
内悟升华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细细品味着这册教材,“主题选材、因课设练、巩固方法、回归体验、内悟升华”这五个词语印入脑海中。这不正诠释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吗?
一、主题选材
关于课文,第三单元以“奋斗与生活”为主题选了4篇叙事散文。有赞扬著名人物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有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的《生命的林子》、《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此外,本单元还有一篇读书方法指导的“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
精彩人生往往属于在逆境中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
•
勃朗特“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小作者杨红樱读《鲁滨逊漂流记》后产生的希望: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的“宇宙之王”霍金“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一代名僧玄奘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的事,引发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的哲理。
《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
勃朗特在沉重生活压力下,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的逆境里,不但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终于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全文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是夏洛蒂
• 勃朗特的成长经历:贫苦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这条线索展现了夏洛蒂 •
勃朗特姐妹不屈的奋斗历程,表现了她们坚强的意志。二是与保守和偏见相抗争的线索。文中诗人罗伯特 •
骚塞的一句话,是当时保守与偏见最真实的表现:“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从这条线索去看,夏洛蒂
• 勃朗特姐妹的成功,不光是自己的成功,更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发人深思的话语,震憾灵魂的故事,激荡着我,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二、因课设练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范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二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如:第9课《轮椅上的霍金》课后第2题“
读一读,再抄写,然后任选两个造句。”就是这样一个读、抄、用三结合的习题。三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如:第11课《一个男孩子必读的书》后第3题“讨论一下:‘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的练习明显多余以往教材,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第8课《小草和大树》课后第4题“勃朗物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如:第10课《生命的林子》课后第3题续写“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了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
”以上作业均因课设练,不采取按单元设置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让我们的学生在领会课文本身的同时又给了他们跳出本去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
三、巩固方法
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这一内容就设在本单元,推荐的是《鲁滨逊漂流记》。教材先是安排了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初步接触该书,然后在“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中简介全书内容。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还利于激发动机,增加兴趣,也有助于把《标准》提出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回归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课标》在前两个学段习作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小学5-6年级(第三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样新的要求。
本单元习作训练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练习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主题为“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是包括说、听、写等练习在内的综合性训练。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使美味成为孩子非常喜欢的食品,喜欢的东西学生自然有话要说。这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了一篇写美味的范作,《鸭血粉丝汤》一文为学生提供了示范与借鉴。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口头表达的要求,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美味”;二是写作要求,即“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教学时,可以打破传统的听说训练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美味畅所欲言。在教学中,还可以用猜谜、讨论、直观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再让人人参与,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介绍美味的方法有步骤有重点地介绍,并通过创造性的互动,逐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五、内悟升华
本单元后的综合练习包括字词句训练的“语文与生活”,读读背背方面的“诵读与感悟”,让学生描红、抄写一段课文的“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方面的“学会申诉”,练习写禾字旁和月字旁的“学写毛笔字”。
语文与生活。这首综合题有几项要求:一是要认识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羊成修改作文草稿的好习惯;二是通过文学家们修改作品的故事,知道“念”是一种修改文章的好方法;三是通过修改一段话的实践活动,练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诵读与感悟。这次提供的短文讲了一棵小草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在岩缝中长大。当人们赞美它的顽强时,它却谦虚地告诉人们,什得赞美的是阳光、雨露和岩石妈妈。故事为我们展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与谦虚的美德。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短文,然后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抓住岩石妈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要让学生知道,成长不光需要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因此,我们还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也与本单元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霍金回答记者的话很相似: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样有着前后联系的文章,让学生在诵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口语交际:学会申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条: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结合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承接,考虑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将口语交际的目标进行如下梳理:
1.情感态度:要积极参与,有自信心,自然大方,讲礼貌,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过程中抵制不文明语言,注意语言美。
2.学会表达:要用普通话交谈;交流时要逐步做到表达完整、清楚明白、具体生动,表达时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能使用态势语言进行表达。
3.学会倾听:听人讲话要认真耐心,能了解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逐步做到“抓住要点”,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4.学会应对:逐步做到能顺利地进行日常交流,并能在交流中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本次口语交际训练有两项要求:一是回顾思考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二是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引导学生学会申诉,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哪些合法权益受到过侵犯。在思考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区分“合法”与“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试说、评议;再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在创设的情境中真练实说,丰富体验。要提醒学生有礼有节,注意文明用语,要能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组织交流后,与同伴合作练习,学会向不同的对象申诉。通过这样的练习,以利于训练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
学写毛笔字。在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同时,撑握禾字旁和月字旁的书写特点,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纵观这册教材,她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精品教材。任何一种教材都有她的编写意图,只要我们每一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能与孩子们一同去用心地了解她,去细心地品味她,精心地运用她,我坚信她的魅力将你我手中绽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