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2019-03-04 14:32:04)
标签:

转载

早年间的朝外大街 1.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早年间,我家独门独院,住在神路街8号,紧挨着牌楼,正对着“二门儿”后门儿。

 那时候,以东岳庙、神路街为中心,朝外大街东西四里地,是很繁华热闹的。南北两面街上,商铺一家连着一家,尤其是进入腊月,临近春节,更是人声鼎沸。商铺街摊,卖灯笼风车的,卖长串糖葫芦的,卖鞭炮捏泥人的,云集在东岳庙山门外,小孩子钻在人群里,趴在地上抢别人放的“蔫儿屁”炮竹点呲花,妈妈们则挤在新华书店的摊儿前,挑选喜兴红火的年画儿。天上下着雪花,空中飘着风筝,叫卖声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鸽哨。日子虽然清苦,可脸上却都是对“年”的期盼。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光景,像老早的黑白默片,一幕幕,此起彼伏。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说起商铺,我的记忆很深。朝外大街南侧,从神路街牌楼往西,有一家澡堂子,叫春泉浴池,两毛六一张澡票,逢年过节老少爷们儿去洗个澡,理个发。他东边院里,是中学同学蔡小玲、陈靖的家。挨着他的西墙,隔着一条窄窄的胡同,有一个托儿所。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接着走,是元发日杂商店,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日常用品琳琅满目,我中学一位女同学宁玉琴的姥爷,在解放初,是元发的老东家呢。

元发的西边胡同,住着初中同学张新生家,紧挨着一家成衣铺和一家经常卖点儿“出口转内销”商品的日夜杂货店,隔着一个公共厕所,是远近闻名的“九江酒馆”,一间屋子,除了柜台,摆了两、三张木桌,有白酒、啤酒,连带小菜儿有花生米、煮毛豆、粉肠小肚。散白酒,9分一两、13一两,那是朝外的板儿爷老炮儿酒友谈天论地儿扯闲篇的好地界儿。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荣盛夹道,一直通向深处的群众剧院,我小时候,在那里租过小人书,一分钱一本儿,趴在茶馆窗户上,蹭着听过相声。那里还有小吃摊、拉洋片、卖鸟卖小金鱼儿的,热闹极了,号称小天桥。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坛口市场(网络图片)

 往西转身儿,是新声电影院,后来改名叫紫光电影院了。电影院的旁边朝东的大院里,住着中学同学聂棋才、张来茹。街面上朝北,有一家小门脸儿,砸烟筒、焊洋铁壶,一提起“一窝猴”的不雅绰号,远近闻名。老人佝偻着身子,整天敲敲打打,手艺极好,家里大概有八、九个孩子吧,生活很艰辛。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再往西,记不清是不是一间理发馆了,反正在80年代,是一间小菜店儿,在冬天家家存储大白菜的年间,卖点儿大棚的西红柿、黄瓜、蒜黄细菜,这在当时,是极为破费的了,儿子出生之前,他妈大三九天儿嘴馋,我去买了两块钱的冻黄瓜,差点儿没把后槽牙咬出血来。

隔壁,是初中同学孙德义、孙德勇家,紧接着是教学仪器厂,那是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小单位,厂子临街几间房,是高中同学白永祥的院子。白家院子的西墙,是邮局的公用电话报刊亭。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接着,是南北直通日坛公园的坛口市场,后来改名景升东街、朝外市场、市场街,街口有家清真的坛口小吃店儿,偶尔去买个炸糕、油饼,他家店也卖面茶、豆腐脑、丸子汤、炸豆腐。卖饺子,一两六个,涮羊肉是简易的,你买几两羊肉片,服务员在大铁锅里替你涮好,盛在盘子里端给你去就着二两小酒解馋。后来这家店改名麦香回民小吃店,我的好几个同学,好像有海秀丽、关淑杰、王淑玲、张振贤、李秀云,都做过他家的服务员。再往后,经过改造,这里建了一个规模不小的朝外菜市场,被男生热追的王秀霞,在菜市场卖了好几年菜呢。

 小吃店隔一条细窄的胡同有两间小门面房,一间专门刻制印章,一间是钟表修理店儿。再旁边,是一家笼屉店,在门口的空地儿上,经常看见一个老师傅在用竹劈儿编那巨大的食堂饭馆儿蒸馒头用的笼屉帽儿。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挨着笼屉店,是爸爸下放改造时工作过的自行车修理铺,门儿朝东。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照片左手带标语的房子,就是后来的元顺永油盐店(网络照片)

然后是有名的元顺永油盐店,西边胡同里,好像有个挑补绣花厂,接着往西,就是人人皆知的朝外大街80号大院儿,那是一个高台阶的大杂院,朝外街道办事处在这个院里,街坊邻居,大事小情都往办事处跑,那时候,办事处主任,就算是老大的干部了。中学同学海秀萍也住在这个院里,她的妈妈是我工厂的胖尹师傅。

 再往西,有一个小食品店,隔一条胡同,就到了朝阳门桥头儿了。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生长在神路街的孩子们

 有人说往事如烟,我说,往事是风干的记忆。翻着泛黄的老照片,蒙太奇的镜头,一幕幕浮现眼前。岁月随水东去,谁说人生如秀?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上,是我对朝外大街60年代到90年代的回首,明天,继续翻找东岳庙往西到朝阳门一带的记忆。


[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注:欢迎老街坊老邻居老同学转载小文,如有记忆不准确的地方,敬请指正!

图文:李鹏(新浪博客:西部行者LP  13901020046

          欢迎大家提供朝外大街、神路街、北京第64中学老照片[转载]早年间的朝外大街1.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