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司马城
司马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430
  • 关注人气:2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回忆初中老师系列(6)------文学殿堂的引路人——刘树丛老师

(2016-02-11 16:45:46)
标签:

转载

分类: 童年*母校*学生时代
    上初一时,教语文课的是刘树丛老师。刘老师教的时间不长,仅一年时间,但他给我打下热爱文学,热衷写作的基础。吃水不忘挖井人,尽管40多年没有见到他,但感恩之心仍在,在此我写写对他的记忆,聊表寸草报晖之心。
    刘老师是六班班主任,六班与我们五班相邻,低头不见抬头见。他仅教五、六两班,加上几乎每天都有语文课,刘老师成了与五班关系最近的老师。他不用花名册就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也像班主任那样批评每个同学,这是其他老师所不及的。
    刘老师个子高高的,面色有些苍白,五官轮廓鲜明,面目清秀,举止儒雅,说话不紧不慢,有板有眼,有中年教师的稳重感,但也透露出身体的孱弱。他讲课时左手总是伸向身后,插在后腰间,不知是习惯,还是腰部有疾。他像大多数老师一样,不苟言笑,更不爱激动,喜怒不形于色,平稳得如同长者。
   一 学拼音
    初一一开学,语文课首先是学汉语拼音。这个小学一年级的课,我们上中学才学。因为60年代初推广汉语拼音,把过去所学的拼音字母给废了。一切从零开始,bpmf、dtnl、gkh、jqx、zhchshr、zcs,我们像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以朗朗的“拼音”声开始了我们的中学生涯。记得当时上节课是语文的bpmf,下节课就成了英语的abcd,字同音不同,字同写法也不同,搞得大家脑子都乱了。刘树丛老师不急不燥,以新旧拼音对比,用纯正的普通话发音教大家。当年的老师,南腔北调者居多,能真正字正腔圆发出普通话音调的老师并不多。当时学习的进度很快,到双韵母、三韵母时,各种字母的拼接,把大家弄得很晕。拼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就是强化训练,达到熟悉程度。刘老师课前有小考,课后有作业,课上还随时叫同学到黑板前拼写。搞得大家很紧张。我因为母亲过去曾教过我一些,还算学得不太吃力。有不少同学一时跟不上,影响了学习成绩,也给老师造成学习不行的印象。汉语拼音是我们的第一课,也是一根杀威棒,把一些同学搞得很狼狈。
    二 语文课
    两个月后,我们结束了新拼音法的课程,大家才正式打开课本,开始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因学汉语拼音占用了时间,所以课程相当紧,刘老师表现出焦急的情绪。记得有一次,我因作业未及时交(以为不用那天交),而被老师叫到教研室,同时叫去的还有六班的同学,约六七个人。刘老师先问为什么没写,回答原因后,他斥之曰“不是理由!”弄得大家瞠目 结舌,垂头丧气。以后再也不敢耽搁,当天作业当天再累也要做完,第二天交上去。
    语文课无非做两件事:学课文、练写作。写作课每周只有一次,学课文天天有。刘老师采取拆分的方法,先将文章中的生字、生词摘出来,一一标明读音,再详细讲解,并要求学会应用。阅读全文后,分段、分节讲解,最后再综合起来,把握中心思想。这是一种结构分解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的方式。但今天看来,过于讲究形式上的研究,把活生生的课文拆开,文中的魂就丢了。就像把一个人分解为各个器官,人的整体作用就会完全失去。但它的好处是便于学习字、词、短句,有利于学会写作。对年纪尚轻的我们是绝对需要的。不知别人怎样,我在以后几十年间里阅读文学作品时,仍然按照刘老师的分析法阅读:随时拿笔标出生字,查字典辨认。然后分段,分节、分章,乐此不疲。既掌握了大量生字、熟语、成语,又学会了描绘人物、场面,情景,还学会了叙述,无论语言叙述还是文字叙述,都很得心应手。在写作时许多词汇会流利地在笔下流淌,只要有内容,文笔从来不成问题。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归功于小学和初一语文课的训练,其中刘老师功不可没。
    三 作文课
    刘老师的作文课对我的写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时,我的作文平平常常,成绩虽然不错,但也不突出。父亲为了培养我的读书习惯,自小为我订了《小朋友》、《儿童时代》、《连环画报》等杂志,各种书籍更是不断购买。为了读书,父亲让我到二中图书馆用他的借书证借书读。书是读了不少,但作文始终一般。小学六年级时,老师出题让写一次活动。我写了学校召开三好学生颁奖大会上,我领奖的过程。结果惹来麻烦,抓毕业班的女校长看了大怒,批评老师:这样水平的学生还能当三好生?怎么考中学?老师挨了批评很生气,校长还不放过,又把我叫到校长室,直接训了我一顿。上了二中,刘老师出题,记一次活动,我为了省事,把小学那篇作文交了上去。不料刘老师给了我很高的分(可能95分),是我上中学以来的最高分,并在班上点名表扬。此事让我终生难忘:怎么同一文章的评价却水火两重天呢?其反差也太大了。看样子是老师的水平问题,自己的作文能力不那么差。至此我建立了信心,对写好作文重视起来。刘老师提倡多读杂志小说,除了多借书多读课外书外,每到周日我还到王府井杂志书店待上4、5个小时,蹭看那里摆放的各种杂志。看得多了,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也慢慢培养了我对文学的爱好。阅读文学作品,关注文学杂志,以及写作逐渐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至今未改。
到初二后,刘老师离开我们班,我再也没有和他联系过。多年后,自己回顾刘老师授课所产生的后续作用,感到越来越大:一是汉语拼音现在成了每日不能离开的工具。打开电脑,十指翻飞,字母在屏幕上跳跃,翻开字典,不用选择偏旁部首,直接翻书就能查到所需的字,靠得都是汉语拼音。拼音成了我们唯一与电脑和字典联系的媒介。二是刘老师的课文拆分法,属庖丁解牛式,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不可或缺。但到初二以后,赵老师更多使用和推荐的是形象分析法,注重文章的内容和形象的塑造,是另一种分析法。它们的差别是形式与内容的差异,只有共同操作,才能相得益彰,全面了解文章的特色和内涵。三是鼓励培养了我对写作的信心和兴趣,使我终生浸润其中,享受创作的乐趣。
    追究是谁让自己对文学情有独钟,不弃不离的。逐本求源,就是刘老师!是他把我领到文学殿堂的门口。在这个殿堂里,奇珍异宝无数,让人目不暇接,但需要辛勤耕耘才能进去,沽名钓誉者、投机取巧者、见利忘义者、伪善虚荣者都会被拒之门外,它需要持纯洁的心,热烈的情,执著的爱,不屈不挠的斗志,才有进去的资格。
    听说刘老师身体不好,不愿见昔日学生。47年间未见,我十分怀念他。我想,是否见面,并不重要,他的学生不计其数,是否记得我也不重要。令人欣慰的是,他的身影已在我的头脑中永存,他理解文学的方法,已化为我的行为,继续带我前行,前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