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被爆炸炸爆了的我们(转自百度百家)

(2015-08-16 11:15:05)
标签:

天津爆炸事故

微博微信大爆炸

谁是真谁是假

该信谁不该信谁

天津爆炸事故//   微博微信大爆炸//   谁是真谁是假//

 该信谁不该信谁//


早晨,从手机中看到天津爆炸事故,震惊,悲伤,整整一天,一直刷手机,微博,微信,到现在,心情变得沉重而复杂起来。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刚想说灾难,就有人说不是灾,是难。正在被消防英雄感动,就有人说不要感动,感动会遮蔽真相。可我明明已经感动了,好不容易才平静,又有人说感动怎么了?该感动就要感动,该问责定会问责。刚放心地感动了,谁知又有人质疑,消防员应不应去那么近的现场?刚觉得或许在消防工作上的确存在问题,接着又有老消防员解释了这个疑问,告诉我们消防员必须要这么做。

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看别人发祈福的照片,想转,就有人说祈福管个屁用,又是老一套,08年我们都是汶川人,后来又都是玉树人,今夜肯定要是天津人,也不管天津乐不乐意。看到有公布的捐款账号,刚在电脑前打开网上银行,又有人说千万别忙着捐款,尤其别捐给红十字会,那是郭美美家开的,虽然郭美美已经进去了,她们家还开着红十字会。那就找民间组织吧,还没弄明白哪家靠谱,又有人说好多假的民间组织浑水摸鱼,一场事故下来,挣的钱都能自己开红十字会了。去现场帮忙?又看到有人说非专业人士过去纯添乱。按兵不动,明明又看到视频,说什么都不缺,就缺人!

我更不知道该信什么好了。都在骂天津台放韩剧,CNN记者被打。刚义愤填膺,很快,又有人说CNN记者要拍遇难消防队员尸体,是被家属阻拦,刚反过来义愤填膺,又有人把视频截图发上,说家属怎么还带着工作证?是证明他爸是他爸还是他妈是他妈?天津台内部人员也出来鸣冤,说半夜出去了一百多记者,影像资料都给了央视,本地台在播现场,卫视只是在广电不批准的情况下不允许随时加播新闻而已。

只能期待官方的新闻发布会,刚定下来下午四点半开,就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在指挥现场开?这时候了还非要把发布会放在酒店?当然,如果在指挥现场开,肯定又有人质疑说纯粹作秀,给指挥现场添乱。发布会开了,结果是爆炸物不明,事故原因不明,滨海新区区长张勇倒也谦虚,说我不是专业的,所以暂时说不太准

谁是真,谁是假,该信谁,不该信谁,一时间,我有些恍然了。

只是觉得有那么多聪明人,批评政府,批评媒体,批评民众,批评一切。这种批评如同一次次爆炸,炸昏了人们的头脑。当然,一切都可以批评,但显然,这种时刻,最需要的并不是批评,而是应对。

事实上,每次重大灾难事故后,都会出现这样的乱象。伴随着这样的乱象,各种谣言丛生。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谣言传播公式,就是重要性×模糊性。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就不会产生。所以说,在灭火和救治伤员的同时,尽快调查真相,公布真相,才能消除种种关于爆炸事故的谣言。

另外,谣言传播还会起到一种效应,叫沉默的螺旋。意思就是说,对于受众来说,如果谣言内容正好满足了个人对于事件或社会的主观判断,就很容易被二次传播。而且在二次传播过程中,受众会自觉省略大量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细节。传播者会按自己的情感动机或过往的经验,在传播和转述事件中不断简化周边信息,强化核心细节,从而使谣言更加合理的过程。

微信和微博正在这个螺旋中飞速运转。谣言止于智者,也始于智者。智者,就是在你想静静的时候,故意问你静静是谁的那个人。

所以,不该沉默的,应尽早开口。

该沉默的,还是住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