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北京的城墙——内城东垣(组图)

标签:
转载 |
分类: 史志*老照片 |
内城东垣是老北京城朝东的一面城墙,墙基是元大都城东垣旧址、旧基,於明初包甃城砖而成,不同於北垣和南垣是明初新筑。京城东垣自是废去了北边五里,同时废去了光熙门,延用了崇仁、齐化二门,改造後为东直、朝阳二门。1920年代初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做过详细考察和测量,他在《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写道:“它们(城墙)无疑会比北京的任何记载道出更有趣、更准确的故事来。它们是一部土石作成的史书,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和补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自其诞生以来直到清末的北京兴衰变迁史”。他的测量数据内城东垣长5330米,外侧高11.2~11.4米,内侧高10.48~10.7米,顶宽11.3~12.3米,基厚16.9~18.1米。这个数据仅次於北垣,而略高於西、南垣。
东垣在古代是用於防御东面来敌,漕运也是经大运河由东面而来。所以东垣内由北到南建有京师各大仓廪,从东直门南小街到朝阳门南小街南北一线迤东到城根依次建有海运仓、兴平仓、禄米仓等大型仓廪,还有城墙外的太平仓。东垣南段有始建於明正统年间的观象台,时称观星台,即建於元大都东南角楼城台旧址之上,与明北京城东垣融为一体。值得庆幸的是古观象台得以保存至今,还有明北京城东南角楼,以及一小段东垣残迹。而东直门迤北的东垣裏边,从康熙年间就住进了俄国人,又建教堂,又建坟地,逐渐的就演变成了沙俄的北馆,再後首儿就是苏联大使馆,现在则是俄罗斯大使馆。东交民巷使馆区取缔了,外国使馆都挪到了东垣外,唯有苏联大使馆还留在了城内,现在俄罗斯大使馆在二环裏边也是独一份。可见俄国人占中国人的地方是占到家了,不但疆域北边被它们挖去了一大块儿,就是京城北边也被他们挖去了一大块儿。
1860,东直门北面全貌及迤北内城东垣外壁、墩台、护城河 [(英)费里斯·比托 Felice Beato]。
1870s,朝阳门迤南的内城东垣与护城河,护城河内沿城根下的建筑是太平仓。
1880s,东直门迤南内城东垣与护城河。
1890s,古观象台城台南侧的内城东垣上面,在城墙上由南向北拍摄。
1890s,内城东垣内壁,东北角楼下的俄国人坟地,远处为内城北垣。
1901,内城东北城角内的俄国军人教堂,画面右半边远处是内城东垣。原注释:peking china,russian military
memorial church.
1900,庚子事变时内城东垣内壁,在城根儿与联军合影的光膀子孩童(当时京城的贫民孩子)。和洋人一起照相显得很是兴奋
[八国联军相册]。
1901,朝阳门瓮城外迤北的内城东垣及护城河,远处城楼是东直门。河面上有摆渡的小船 [(日)小川一真]。
1902-1905,朝阳门瓮城外迤北的内城东垣及护城河,远处城楼是东直门。修復箭楼时,主要靠摆渡过护城河进出城 [(美)雷尼诺恩
C.E. LeMunyon]。
1902-1905,内城东垣外壁及护城河景象,远处城门为东直门 [(美)雷尼诺恩 C.E. LeMunyon] (1)
1902-1905,内城东垣外壁及护城河景象,远处城门为东直门 [(美)雷尼诺恩 C.E. LeMunyon] (2)
1905年前後,朝阳门瓮城外迤北的内城东垣与护城河,远处城楼是东直门,护城河上有摆渡的小船。
1910年前後,朝阳门迤北的内城东垣外壁、墩台、护城河,从朝阳门瓮城闸楼向北拍摄,远处可见东直门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和东北角楼。
1914-05-08,内城东垣内壁,远处城楼为朝阳门。由登城马道上向南拍摄。原注释:Tree growing from a stone
wall. [(美)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 Meyer, Frank Nicholas]。
1914-06-27,内城东垣外壁和伸出的墩台(马面)。由墩台北侧面的垛口向北拍摄。原注释:Zizyphus sativa var.
spinosa. [(美)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
1914-6-27,内城东垣墩台上面拐角处的雉堞内侧。原注释:Shrub habit. [(美)弗兰克·尼古拉斯·迈耶 Meyer,
Frank Nicholas]。
1915,内城东垣朝阳门城楼外南侧城墙外壁和迤南第一个墩台,瓮城墙已拆除,护城河内沿上是环城铁道东直门车站,以及东直门南水关。
1916,内城东垣拆除瓮城後的东直门城墙外壁,环城铁路列车及东直门车站。
1916,内城东垣内壁,由东直门城楼内侧北马道上沿向北拍摄,可见俄国北馆的教堂和环城铁路穿过角楼内侧而新修的连接北、东城墙内壁的隔墙。
1917-1919,内城东垣,远处可见朝阳门城楼与箭楼,在古观象台上向北拍摄,天文仪器为天体(球)仪和象限仪。原注释:Observatory,
World & Sector.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19-7-3,朝阳门迤北的内城东垣与护城河,远处可见朝阳门城楼。原注释:June 3 1919, YMCA Students
Speaking, Wall & Moat.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1920s,朝阳门(瓮城已拆除)迤南的内城东垣与护城河,这裏行船向南可直达大通桥。
1920s,朝阳门(瓮城已拆除)迤南的内城东垣与护城河。
1920年前後,内城东垣朝阳门迤南城墙外侧,环城铁道裏边的太平仓,可以看到巍峨的城墙和壮观的仓房,以及刚通了几年车的环城铁道。
1921,古观象台北侧的内城东垣内壁及登城马道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1921,内城东垣内壁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1)
1921,内城东垣内壁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2)
1921,内城东垣内壁,朝阳门与东直门间的登城马道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1921,内城东垣外壁,长在城墙中的树,可见城墙外壁包甃有多层城砖 [(瑞典)奥斯伍尔德·喜仁龙 Osvald
Siren]。
1930s,内城东北角航拍,角楼已于1920年拆除,画面中东垣与北垣围起的大面积区域是俄国北馆(现在的俄罗斯大使馆)。可见东直门外香河园的自来水厂水塔。
1930s,东直门城楼迤南内城东垣内壁。
1933,朝阳门迤南的内城东垣外壁、墩台、护城河。原注释:City moat, walls, and gates in Peking.
[(德)赫达·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1940,内城东垣朝阳门附近城墙、护城河航拍 [(日)志波杨村]。
2009-1-3,内城东垣南段残墙和墩台(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