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明
2014-01-13 14:00
小雪随笔---三回黑土地(一) 小雪是农历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立的一月五号到七号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雪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中国的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我离开那魂牵梦绕的黑土地已经有35年之久了,曾经于八九年九九年两次回访,但都是在夏秋之际,一直都有个愿望,想在北大荒最寒冷的季节重新体会一下那肆虐的烟炮和刺骨的寒冷,今天,在小雪到来之际,我如愿以偿了。踏上了这块久违的黑土地,这里的气候早已和我的认知里的状况大相径庭了,虽然已经是小雪节气了,但是,这里的气温已经和四十年前不一样了,我没有看到在我记忆中的大烟炮,最低温度也由那时的38°---39°提高到28°---29°了,别看只有10°之差,给人的感觉缺有天壤之别。和以往一样的是这里的空气依然是那样的清新,清新的近乎没有污染。久居城市生活的我,贪婪的呼吸着这久违的新鲜空气,如今,这新鲜的空气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奢饰品了。 一三年即将完结之际我又回到了那曾经让我伤痕累累痛苦欲绝之地,可能会有人会发问,既然那里是你的伤心之地,为什么你还能两次三次的回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留恋那里的一草一木,它们见证了我在那里生活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更怀念那里淳朴正直的人们,在我历经蹉跎之际,他们大多数没有随波逐流,我忘不了人们曾经为我鸣不平的眼神,也深深的理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人们不敢直言的苦衷,值得庆幸的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依然是我,不同的是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笃深。
洪玉明
2014-01-13 14:37
小雪随笔---三回黑土地(二) 如今的二九零农场早已今非昔比,记得九九年我携妻带子一家三口再访黑土地之时,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两轮摩托,如今替代摩托的是各类的轿车,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场部四周清一色新盖的楼房,一水儿的地暖,没有暖气片的楼房里显得非常的宽敞。场部原来办公大楼的旧址早已盖上了建设银行,建设银行的对面是一座新建的邮电大楼,原来场部商店的旧址如今成了商业街,招待所的旧址上也盖上了豪华的饭店,以往我们每次探亲假都要光顾的客运站如今也改变了它的功能,摇身变成了二九零社区,唯独没有改变的是俱乐部,原来俱乐部的建筑模式是俄式的,如今,虽然修葺一新,但给人的感觉总有一些不伦不类,场部医院的变化不大,只是在医院的后面新起了一座大楼。 我记得我们在农场的时候,各个连队都是以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主,如今的北大荒几乎清一色种植的都是水稻,土地承包到个人,听他们讲;好一些的年景一垧地能收获9吨左右的稻谷,2013年农场气候恶劣,五分场地势低洼,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其他没有水患的连队也因为气候的原因,成熟的稻谷千粒重不够,即使是这样,每垧地也能收获近8吨稻谷,每吨稻谷的中间价在2750元左右,以十垧地为标准来计算、2750×8×10=220000。除去每垧地约7000元的税费,8000元左右的杂费,杂费中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如此算下来,每十垧地可以挣到70000元左右,从育苗到收割半年多点有限,每年卖完稻谷农机具入库大约有五个月在纯休息的状态,这样看来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 此行在农场逗留了九天,由原马棚班的的班长佟良俭为向导,和李树聪两口子,张成祥姜要兰两口子、李仁远、张文清、廖宪孔等人小聚,席间,提起往事大家都很动容,李树聪说”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还能来咱们农场再看看这些老哥们!咱们这些老哥们一年少似一年了“。我和老李打听“四连现在还有谁在?老李告诉我”在四连住的人一共还有二十多家,你熟悉的就剩木匠老尹了“。席间我们相约第二天回四连看望老尹。
洪玉明
2014-01-13 14:40
小雪随笔---三回黑土地(三) 第二天,由李树聪陪同我们驱车来到了四连,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皑皑的白雪,一对对野鸡欢快的田野里觅食,【这几年农场严令猎取野生动物,因此野鸡得以繁衍生息。】拉开老尹家房门,首先看到的就是房间里的简陋陈设,由房间里的陈设就能看出老尹家的生活不是那么富裕 ,老李问老尹“你看看谁来看你了 ”?老尹身穿一件褪了色的旧军装,眯着眼睛用力的上下打量我,半晌也没有认出我是谁,看来眼力已是不济。老李告诉他“是小洪,洪玉明从北京来看你了”,听了老李的提醒,老尹似乎也认出了我,用力的拉着我的手,颤抖的说“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没有忘了这帮老哥们呀”!。老尹是连里的木工,我在基建班的时候常和他打交道,这是一个极老实的人,从不多说少道,只是身体不太好,时常要受到一些照顾,如今已经80岁高龄了,步履虽然有些蹒跚,看的出来,精气神到还不错,一番寒暄之后,聊起四连现在的状况,老尹说“现在在四连常住的也就是还有二十多户,差不多都搬到场部去住楼房了,男生宿舍早已经拆掉了,女生宿舍和食堂也改为家属房了,咱们连还算不错的呢!五连现在只有六户人家了”,经老尹这么一说,我就更加迫切的想看看四连现在的状况了,于是,暂别老尹在老李的陪同下把场院、种子库、仓库、马棚、男生宿舍旧址,女生宿舍、食堂和那口我们知青时代常在那里打水、洗衣的水井拍照下来留做纪念。在回来的路上,碰到了一个魁梧的中年男人,经老李介绍才知是马棚喂马的老于头于庆秋的小儿子,盛情之下到他家里坐了一会儿,可巧的是正赶上机务加油员刘世厚之女来他家串门,才知道刘世厚早已故去,聊天中得知老于家还在四连的只有于庆秋的这一个儿子了,曾几何时,老于家可是咱们四连的第一大家族啊!不知是因为四连现在只有二十多户人家还是因为老于家在四连还有一户人家呀!我感觉到心中有一些酸楚,有一些激动,久久不能平复。辞别了饱浸我汗水和辛酸泪水的四连的黑土地我们回到了场部。 7号晚上我应郝明杰梅亚杰之邀来到了哈尔滨,由他们二人牵头请来张瑞来王玉兰夫妇,黄庆元夫妇,吕连义共计八人小范围的来了一次聚会。席间,战友们谈起了分手后各自的情况,思念之情溢于言表,说到动情之处,连义忍不住热泪盈眶。由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只在冰城逗留了两天,分手之际我们相约再见。
:
前排左起:王玉兰、郝明杰。
后排左起:梅亚杰、洪玉明、张瑞来、黄清元、吕连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