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十八重溪之南田埔—14、13重溪探秘(70帧)图/文:铁马.福建

标签:
十八重溪13重十八重溪14重闽侯十八重溪蔡闽建铁马福建 |
分类: 闽侯、闽清户外线路、旅游 |

十八重溪,福州户外界永远的明星。随着早期徒步线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山友不满足现状,将目光转向十八重溪的更深处,继续用汗水和脚步探索大山腹地鲜为人知的秘境。
十八重溪中的13、14重,山高路险,自古人迹罕至,即便在十八重溪流域成为户外热门线路的今天,仍然鲜有人迹。2017年12月23日,探索线路:石门坑—南田埔—十四重溪下溯—峭壁抖魂—铜锣潭-乌缸潭-13重溪上溯-南田埔-石门坑圈越。
8点30分:起点:石门坑。下图中大厝是从其它地方拆迁而来。

沿机耕道上行十分钟后,队伍踏上了进山的古道。



大约20分钟后,队伍到达上图的塌方区,稍事休息后,开始登顶。从塌方区向上,直至山顶的石门坑垭口,山体陡峭,一条时断时续的石板古道曲折迂回,驴友称之为36道弯,我觉得72道拐更加贴切。山高林密,一直听到上方驴友说话的声音,却难得见到他们的身影。偶尔见到人影闪过,中间却隔着好几道迂回向上的小路(下图)。


对面和头顶的山头,怪石嶙峋。


(上图)10点,登上石门坑垭口,继续沿机耕道前行。路边有福州山地救援队1307号迷路、遇险公益救助指示牌(下图)。


下图的乌缸潭和上图的小庙。山高路险,香火依旧,新鲜的香灰证明信仰的力量。



主溪的景色。



15点:十三重溪与主溪会合处的大瀑布(上图:17年10月2日拍摄)。我们从瀑布的右侧攀爬而上,高绕过程惊险无比。一些地方山高路险,土石疏松,高高的悬崖边,仅靠几棵小树根踩踏而过,手边却没有半点攀附之处。



十三重溪山体陡峭,溪床下宽上窄,巨石堆垛,攀爬过程极为艰难。

15点40分,“V”字形溪床中嵌入一块巨石,截断了去路。此处的难点在:借助绳索爬上去后的向左横切(见文中第一图)。


16点50分,全队出溪(上图),踏上了南田埔下方早年耕种、现已弃耕的水田。田野中一片沼泽,选择草密的地方跳跃前行,左右避让,最终还是湿脚了。
从农田尽头寻得一条小路,大约40分钟后回到南田埔的破屋处。虽是一路登顶,但坡度和强度不大。

17点30分:全队回到南田埔。
19点:原路返回石门坑,结束全部行程,上车返回福州。

后记:闽侯十八重溪之南田埔—14、13重溪环溯,中等速度走完全程约需11小时(包括午休1.5小时)。自石门坑拆迁屋处出发,途经石门坑垭口、南田埔、14重溪下溯、十八重溪主溪、13重溪登顶、南田埔、石门坑。其中:出发点至山顶石门坑垭口和13重溪中上段,运动强度较大。全程风光指数五颗星、难度指数四颗星(14重溪溪床平缓,难度较低。13重中后段溪陡、石大,攀爬的难度和强度都较大)。

后记:闽侯十八重溪之南田埔—14、13重溪环溯,中等速度走完全程约需11小时(包括午休1.5小时)。自石门坑拆迁屋处出发,途经石门坑垭口、南田埔、14重溪下溯、十八重溪主溪、13重溪登顶、南田埔、石门坑。其中:出发点至山顶石门坑垭口和13重溪中上段,运动强度较大。全程风光指数五颗星、难度指数四颗星(14重溪溪床平缓,难度较低。13重中后段溪陡、石大,攀爬的难度和强度都较大)。
鸣谢:闽侯十八重溪之南田埔—14、13重溪环溯,跟随福州原生态户外俱乐部(领队:YAYA、三马)及十余位驴友同行,承蒙关心与帮助,顺利走完全程并完全采风,谨此一并致谢。
特别介绍:福州原生态户外俱乐部乃福州户外运动的佼佼者。领队为福州山地救援队一线队员,具有相当高的户外运动专业水准。队伍管理严格、行为规范,全部行程中的各点到达时间都有预案。领队与收队之间,前后呼应,确保全队在行进过程中的步调一致和安全。
驴友介绍:
迷鹿:福州户外资深驴友、福州山地救援队一线队员。
六叔西留。福州山地救援队一线队员、福建省电视台新闻频道资深记者。
驴友:May
眼底浮云,福州山地救援队志愿者。
旋转木马,福州山地救援队志愿者。
驴友;水中鱼。
驴友:阳光。
驴友: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