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九都村—横串古道—永泰方广岩景区全景(65帧)图/文:铁马.走遍福建

标签:
永泰方广岩景区福州永福古道福州横串古道蔡闽建铁马走遍福建 |
分类: 永泰户外线路、旅游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李叔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曲曲弯弯不见尽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古道见证了普罗大众栉风沐雨奔波于世间的一幅幅历史画卷。晚风拂柳笛声渐远,世间冷暖已随夕阳落入重山之外。剪不断,理还乱,一壶浊酒伴明月,却难解世间聚少离多的轮回。
横串古道,为古时永福县(今永泰县)联通侯官县和福州府的陆路官道,(水路为大樟溪。)故又称之为“永福古道”。岁月变迁,古道的大部分已被公路和机耕道碾压、替代,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现在,只能从小段的遗存中领略当年古道的风貌。
2017年11月19日周天,跟随福州“随缘户外”,领略了一番横串古道的风采。8点14分:徒步的起点:闽侯县南屿镇九都村。
虽有冷空气光临,怎奈力道不足,沿途粗大的古枫依旧一片黛色。反倒凌霜傲雪的青松,不知何故,枝叶焦枯,为阴霾笼罩的初冬山峦,凭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下图)。


漈上村,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山村。山坡上枝繁叶茂,生长了数十、百年的大树比比皆是,粗大的枝干,一二个成年人都难以环抱(下图)。


“龙漈境”前(下图),一位老者见到我们,情不自禁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当年:一群大学教授到村里考察,对村庄周边的景色赞不绝口,愿意无偿帮助村庄景观开发。可惜当时村里穷,拿不出开发资金,此事就此搁浅。话语中透露出许多无奈和伤感。
九都村上山的水泥路,止于漈上村。过了小石桥后,只有一条沙石路面的机耕道,直达横串村(下图)。

9点50分:横串村。村庄不大,除了一户村民外,所有村民已经搬迁至永泰葛岭镇。


空空如也的大院,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气势。

村民先人的牌位,也许比这幢房子的历史更久远。

席地而坐,泡上一壶酽茶,和着老厝的古风,别有一番风味。

队伍中的小驴友。别看现在她最小,将来有一天,摆起龙门阵:俺十岁就开始走线,可牛可牛了。


横串古道,仅剩下横串至36弯山顶部分保存完好,其余基本都被扩建成了公路或机耕道。

传说中的古驿站(下图),绿色雨伞处的山墙下,有一块永福县正堂所立石碑:“严禁永侯两邑恶丐、匪病......不许入乡滋扰......。”



(上图)古石桥上春光明媚,桥下树根虬曲,老藤缠绕(下图)。

一条石板小径,穿行于遮天蔽日的枝叶藤蔓之中,犹如时光隧道,跨越几个世纪。


劳作归来的村妇,纯朴、乐观、开朗。


(下图)11点40分:下山的路口。传说中的36道弯从此开始。

高速公路穿山而过,非常壮观。乡村公路沿高速公路的左侧,直达葛岭镇。

虽然小路拓展成了大路,依然弯急坡陡。中上段为砂石路面,临近坡底为水泥路面。





方广岩景区是此行的重点。驴在户外,翻山越岭已是常态,即便景区亦不例外。过了高速公路的立交桥,左边山脚下有小路,向上爬二、三十米,即为景区石板路。横串古道是条热门线路,徒步至此,估计每个队伍都会进景区一游。驴们习惯了逃票,景区管理人员也见多不怪,无奈之中,睁个眼闭个眼,只要驴们别破坏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游览设施,不给他们招惹太多麻烦,也就阿弥陀佛了。


酒瓮瀑布,极其壮观,可惜没有水。旁边山体中,还有一条大裂缝,同样壮观,只因雨大,无法拍摄。



上天梯不足百米,虽然陡峭,在俺们驴友面前,小菜一碟。





方广岩,岩体如瓦,凌空于悬崖之上,形成一可容纳千人的洞穴。宋建隆二年于洞中建佛亭,明中叶始用百余根杉木支架于悬崖峭壁之间,扩建为寺,并建造天泉阁、大雄宝殿等庙堂五间。后历经几番修缮、重建,现存的方广岩寺为清代建筑。









后记:横串古道为福州户外最美的徒步线路之一。从闽侯九都村始—40分钟—闽侯漈上村—50分钟—永泰横串村(午餐时间不计)—1小时20分钟—门前山隧道口—方广岩景区。除九都村至漈上村一路上坡,略有强度外,全程道路平缓。从横串村往后,尤其36道弯,一路下坡,徒步相当轻松。
方广岩景区:自福州市内乘坐公交车,至永泰县葛岭车站下,徒步不足千米即到。
鸣谢:福州横串古道徒步,跟随福州随缘户外(领队:随缘、野狼、奕翔)的三十余位驴友一同前往,沿途看山看水看古厝。承蒙关心和帮助,顺利走完全程并完成沿途采风,谨此一并致谢!
随缘:福州随缘户外群群主兼领队。随缘户外活动以中低强度的户外线路为主。
随缘户外领队:野狼。
随缘户外领队:奕翔。
驴友:箩箩:福州户外运动的厉害角色。
驴友:快乐小鱼和她的女儿。
驴友:小鹏:拯弱济困,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主动帮助弱者脱离困境的好驴友。今年走蛟龙溪,泅渡深潭时,他后面用绳子牵着一个弱驴,前面还推着二个户外背包,那情景强悍而温馨,把大伙的心狠狠在暖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