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九都峡谷-看不够的美景(106帧)图文:蔡闽建

标签:
闽侯九都溪闽侯九都村蔡闽建闽侯牛栏溪铁马走遍福建 |
分类: 闽侯、闽清户外线路、旅游 |
九都峡谷,别名:九都溪、牛兰(栏)溪,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南屿镇九都村境内。
重新下降到溪里,一块位于小溪出口、不大也不太陡峭的岩石上满是泥土和青苔,湿滑无比,陪了许多小心,我还是摔了一跤,呵呵,狼狈哈。
档路的深潭上飘着一叶竹筏,上面还放着一支篙,不知就里的兄弟(光背者)一脚上去,人仰马翻,一身水湿。
溯溪过程中,遇到不可跨越的深潭,只能爬上一侧山体高绕过去。重新回到溪里,时常遇到溪岸边陡直的石壁,只能借助绳索。
风险较大的地段,领队、强驴一字排开,站在索降队员的下方护驾,团队的互助精神永远伴随着每一个人。
爬山涉水,一般人食品、水背负的重量在5公斤以下,领队则要背负更多的绳索和装具,重量是我们的几倍。曾经惦量过他们的背包,确实太重了。队伍到达和离开,他们探路、收放绳索所付出的体力、责任更是一般人很难做到和完成的,让我们向默默奉献的驴友、领队们致敬!
站在不起眼的石头上,跳下去太高,迈过去太远,只能坐下,慢慢地滑下去,才是安全之策。
二只不知从何处逃逸而来的鸭子,给静谧空灵的山涧增添了无比的生机、野趣。
风餐露宿,乐在其中。一个背包里带着全部家当,炉头、燃气、油盐酱醋、酒菜肉面,一应俱全。
摄影师很辛苦,当大家都休息的时候,依然拿着相机不停地拍。摄影师最开心,回来后看着一天的收获,那情那景美啊!
令人奇怪的是:大山深处依旧有手机信号。吃饱喝足,躺在岩石上晒晒脚丫、玩玩手机,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可怜的二只鸭子,到底没有逃脱“魔掌”。可惜山涧的景色里再也看不到活物了。
山崖上一条不足30厘米宽的通道,身体只有贴在坑洼、凹凸的山壁上通过。(上图)。战战兢兢的我用相机拍下了脚下最窄处。(下图)。
背后是数十米深的悬崖,坐在这里与心爱的人谈理想、说人生、聊家常,是何等的浪漫与惬意。呵呵,俺没那能耐和胆量,只能远远地端着相机羡慕忌妒恨。
集体照,鸭子成了今天的主角,它比其它同类幸运-在这个世界上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并留下了自己的倩影。
(上图)向上的峡谷还很长,当天走完是不可能的。我们从(下图)的左侧山体切入,向上寻得一条下山的路。
(上图)一条建造在悬崖上的小水渠,石块砌成的渠道是我们下山的路。许多地方积水并长满了青苔,脚边是望不见底的深壑,(下图),走在上面确实很恐怖。
水渠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小山寨。人口不多,历史不短。经询问当地百姓得知,此为:洋门(音)。
刚办完喜事不久的农家,喜气楹门。
从村里出山的小路旁生长的参天大树可猜测山寨的历史,应该是有些年头了。
临近山下,峡谷对面的桉树,在风中摇弋,舞动的叶子背面不时闪现在阵阵银光。
我们此行的起点和终点,早上9点到达,溯溪而上,历时八小时,绕了一圈于17点回到了原地。
后记:九都峡谷山不高涧不深,却非常漂亮。景色在每一次移步和转身中不停变换和更新。以至于我在整理此篇博文时,限于篇幅,不得不将许多照片忍痛割爱。九都不知道有几条溪,活动通知此行为“九都溪”,然而网络上检索驴友所拍的九都溪照片,与此行景色截然不同,为避免混淆,使用了“九都峡谷”的名称。
名词解释(摘录自百度百科):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V形谷的一种。一般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