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音乐剧《猫》

标签:
杂谈 |
在9月26日这样一个我们举家欢庆的日子里,在连续两顿大吃大喝之后,我跟老公去看了音乐剧《猫》。之所以去看,是因为人家正好在这天演。
之前对音乐剧完全没有概念,对《猫》,了解的仅仅是那首《memory》。
北展剧场坐的满满的,跟拿着荧光棒狂热追星族大呼小叫地聚集的演唱会不是一种气场。有些人盛装出席,当然也不乏看热闹的。我们前面坐了一对卿卿我我的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一直在讨论“我们班、你们班”的事情。后面坐的也是一个中学生,跟旁边的阿姨聊天,说去年就来看了,还买了原版的碟,今年还看,因为欲罢不能——我想,这是什么境界。
各色猫等你唱罢来我登场,神圣的猫、智慧的猫、顽皮的猫、残忍的猫、敬业的猫、落魄的猫。。。完全就是人类的写照。而那首《memory》,便是那只曾经娇艳迷人、傲视群猫,如今破衣烂衫、人人唾弃的猫在临终前回光返照般的呐喊。
猫们卖力演出,几乎让人忘了他们是人。不禁想起前几天在洛带古镇有个鬼屋前的牌子上写的那句话:“真人扮鬼,严禁打鬼”。所以当猫们在中场休息时满场乱串的时候,尽管他们身形矫健、神出鬼没,像极了猫,我还是时刻牢记他们是人。有只“猫”窜到我们面前,我刚想打个招呼,关键时候英语还是没人家说的好,猫被旁边的观众邀去照相,我只能蹭了一下。还跟老公解释:“你在呢,我们人家搂搂抱抱不好”。
(怎么样,我是不是也挺像猫的?还是像什么别的动物?)
要说这美国音乐剧,还真是懂得跟观众互动交流,不仅用中文演唱了一段《memory》,要起掌声来也颇有二人转的风范。
因为一直盯着看字幕,错过了一些精彩的舞蹈表演,真是遗憾。说起字幕,想起N年前,带着老外去看京剧,同样有字幕,台上莺啼婉转“冤家————”,字幕上显示“my sweet heart--------”晕死!不知道出自哪位翻译界高人之手。
总之,是个欢乐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