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芜湖梅氏初修谱序
(2025-10-27 15:04:34)| 分类: 梅氏源流 | 
芜湖梅氏初修谱序
 
梅川古梅村,余世姻族也。髫龄时,从父兄庆吊乡里,往来邑西,周十数里尽称曰梅村,而梅氏与他姓相杂。梅氏坟茔华表绵亘村墟,父兄谓:“唐宋间,梅为新安望族,烟火几万家,故村以姓著,地以村传,至今不得而没也。”越数年,过祁门登梅鋗城,草蔓烟荒,不胜今昔之慨。而其远山排翠,清风戛松,又若英气犹留,有风雨不能剥蚀者,敬之慕之。窃谓士生斯世,迹垂不朽,当如是也。自是思得梅氏与谈梅鋗城故事,并南昌尉山仙迹。
適女兄年将笄,许字住鸠江梅子玉崙,随归梅于芜。玉崙以至戚来探谒,实则经理坟茔华表,日无宁晷。余奇之,细叩祖功宗德,玉崙曰:“昔商高宗语商贤伯曰:‘若作和羹,尔为盐梅’。遂赐姓梅氏。周贤标,秦长沙守茂,汉初汝南侯鋗,皆远祖也。暨我姓奉为始祖福公者,以郡文学补南昌尉,数上书言变,后去官归寿春。王章讥刺大将军王凤,为所诛,群下莫敢言,上书急谏。成帝久无继嗣,复上书以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为殷后。绥和元年,又言宜封孔子后,语在成纪。晋陶公为京局监;侃三公唐初自江右高安之丰安乡来迁歙右,支派繁衍,聚族几万家。宋挚公官侍御,著《五瘴》;居实公由进士任湖南提举。迨宋贼寇烽起,官兵燎捕,渠魁率残寇自祁休来,过村见绵亘十余里且属一姓,恐倡义举复为所擒。夜分,布散部落,因风纵火,无存无没,可怜焦土,故祖功宗德仅存什一于千百,欲信而无徵者也。至今土著于芜,族众恐世远年湮,先泽愈不可考,公议纂修谱系,因愚来谒之便,着令经理坟茔华表,舅氏其何以教我?”且嘱余谱成之后,缀数言以为序。维时,余谦让未遑也。
越一岁,余授徒于宛陵梅氏,谈及昌言、圣俞两先生德业文望,且询以歙右之古梅村同祖与否?宛陵诸子曰:“同出南昌尉后。自侃三公迁歙,距吾昌言公十三世。昌言公讳询,歙之与昌言公序昆弟者,讳读;圣俞公讳尧臣,歙之与圣俞公序昆弟者,讳挚,宋官侍御;挚之孙文藻,即居实,任湖南提举。两地簪缨,殆相辉映。”余所闻於宛陵者如此,益信歙右古梅村为新安望族矣。
嗣是由乡会荐,谬膺简命,列在讲官。癸未科以吏部侍郎偕大宗伯,余同典会试。是科授庶吉士者,梅氏有四人,以门下生来谒,询及歙右之梅川古梅村,皆谓同出南昌尉后,则余与梅氏姻谊、乡谊且兼世谊矣。未几蒙上赐,责难陈善,玺书随拜大学士,盐梅之任益滋余罪。余思盐梅,梅村受姓所由来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在梅氏乎!
适鸿胪寺丞梅子两墩过余,以谱草告成乞序言,践玉崙前约也。政事之暇,披而阅之,其系图、序事,以欧阳文忠公、苏氏老泉两家为例,质而不俚,文而不伪,殆所谓尽善尽美者欤!且其开端首列盐梅,余固志焉未逮矣。如商贤伯者,直言诛妲己,身被醢刑,忠义凛凛烈烈,虽死犹生,令余有奋不顾身之义焉;如周贤标者,仕行著于诗,垂三十余首,诗虽失纪,令余有想像之征焉;如秦长沙守茂者,令余有之屏之翰之志焉;如汉初汝南侯鋗者,向登其城敬之慕之,今阅其功标庾岭,不让燕然,碑碣令余有马革裹尸之顾焉;如南昌尉福者,一朝变姓名去隐吴门,克免新莽之乱,令余有明哲之思焉;如处士华者,修洁洒落,遁身不出,令余有恬退之风焉;如侍中挚者,《五瘴》之说,上为国家,下为生民,令余有尸位素餐之惧焉;如提举居实者,文章宗主,令余有栽培奖进之勤焉。代有达人史传可证,皆足资余之不逮者也。
在梅氏以为谱系,在余以为官箴,可乎?况乎接踵兴起之士彬彬雅雅,所以绵家声而光家乘者,又将为余补苴衅漏也。株守一官,不重有赖於梅氏哉!爰欣然缕始末序之,以弁其首。
 
万历十五年(1587)岁次丁亥姑洗月吉旦
年家眷弟 许国 顿首 撰
 
【撰者简介】
许国(1527-1596),字维桢,号颍阳,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徽商许鈇次子。明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翰林检讨、国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平夷云南大小金川叛乱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万历二十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号文穆,皇帝敕在歙县故里建石坊作为纪念,即歙县“八脚牌坊”。著有《许文穆公集》。
 
【译文】
梅川的古梅村,是我家世代联姻的宗族所在地。我童年时,跟随父亲和兄长去乡里庆贺喜事或吊唁丧事,往来于县城的西边,看到方圆十几里都被称为“梅村”,而梅氏与其他姓氏混杂居住在一起。梅氏的坟墓和华表(墓前的石柱)在村子和废墟间连绵不断。父亲和兄长对我说:“在唐宋时期,梅氏是新安郡的名门望族,人烟稠密,几乎有上万户人家,所以村庄因姓氏而闻名,地方因村庄而流传,直到今天也无法被埋没。”过了几年,我路过祁门,登上梅鋗城,只见野草蔓延,荒无人烟,不禁生出古今兴衰的感慨。而那远山排列着翠色,清风吹动松枝,又好像英雄气概依然留存,有风雨也无法侵蚀的东西,令我敬畏和仰慕。我私下想,一个人活在这世上,要想事迹流传不朽,就应当像这样啊。从那时起,我就想结识梅氏的人,和他们谈谈梅鋗城的故事,以及南昌尉在尉山修仙的遗迹。
恰逢我的姐姐快到十五岁(到了可以盘发插簪的年纪),许配给住在鸠江的梅玉崙,随后嫁到芜湖的梅家。玉崙以至亲的身份来探望拜见我,实际上是为了经营管理祖坟和华表的事,每天都没有空闲。我对此感到惊奇,仔细询问他祖先的功业和德行。玉崙说:“从前商高宗对商朝的贤臣梅伯说:‘如果要调制美味的羹汤,你就是那调味的盐和梅子。’于是赐姓为梅氏。周朝的贤臣梅标,秦朝的长沙郡守梅茂,汉初的汝南侯梅鋗,都是我们的远祖。等到我们这一姓奉为始祖的梅福公,他以郡文学的身份补任南昌尉,多次上书谈论时局变化,后来辞官回到寿春。当时王章因讥讽批评大将军王凤,被杀害,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梅福公却紧急上书劝谏。汉成帝长期没有子嗣,他又上书建议应该建立三统(指天人、地统、人统),封孔子的后代为殷商的后嗣。绥和元年,他又进言应该册封孔子的后代,这些话记载在《汉书·成帝纪》里。晋代的梅陶公任京局监;梅侃三公在唐初从江右高安的丰安乡迁来歙县西部,支系派别繁衍,聚族而居几乎有上万家。宋代的梅挚公官至侍御史,著有《五瘴说》;梅居实公由进士出身担任湖南提举。等到宋朝贼寇战乱四起,官兵到处搜捕,匪首率领残兵从祁门、休宁过来,经过村子看见连绵十几里都同属一姓,害怕他们倡导起义,自己再被擒获。到了半夜,匪寇分散部落,趁着风势放火,无论留存与否,都可怜地化作了一片焦土。所以祖先的功业德行,仅仅在千百中保存下十分之一,想要相信却缺乏证据。如今我们在芜湖定居,族人们害怕年代久远,祖先的恩泽更加无法考证,共同商议编纂修订族谱。因为我(玉崙)前来拜见您的便利,就命令我经理坟茔华表的事务。舅父您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吗?”并且嘱咐我等到族谱修成之后,写几句话作为序。那时,我谦让还来不及呢。
过了一年,我在宛陵(今宣城)的梅氏家中教书,谈到梅昌言、梅圣俞两位先生的道德、学业和文章声望,并且询问他们与歙西的古梅村是否是同一祖宗?宛陵的几位梅氏先生说:“同是南昌尉梅福的后代。从梅侃三公迁到歙县,距离我们的昌言公已经十三世了。昌言公名叫梅询,在歙县和昌言公排兄弟辈分的,名叫梅读;圣俞公名叫梅尧臣,在歙县和圣俞公排兄弟辈分的,名叫梅挚,在宋朝官至侍御史;梅挚的孙子梅文藻,就是梅居实,担任湖南提举。两地的官宦仕途,可以说是互相辉映。”我从宛陵梅氏那里听到的就是这样,更加相信歙西的古梅村是新安的望族了。
这之后,我通过乡试、会试被推荐,错误地承受朝廷选拔,位列讲官(为皇帝讲学之官)。癸未科考试时,我以吏部侍郎的身份与大宗伯(礼部尚书)一同主持会试。这一科被授予庶吉士的,梅氏有四人,他们作为我的门生来拜见我,我询问到歙西的梅川古梅村,他们都说同是南昌尉梅福的后代。这样看来,我与梅氏既有姻亲之谊、同乡之谊,而且还兼有世交之谊了。不久后承蒙皇上恩赐,要求我(作为辅臣)勇于谏言、陈述善道,随后被任命为大学士,身负“盐梅”(调和鼎鼐,喻指宰相职责)的重任,更加增添了我的愧疚。我想到“盐梅”,这正是梅村这一姓氏由来的典故啊。《诗经》里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就会有人敬仰,行为像大道一样光明就会有人效仿),这大概就是梅氏吧!
恰巧鸿胪寺丞梅两墩先生来看望我,告诉我谱稿已经完成,请求我写序言,这是为了履行当年与玉崙的约定。我在处理政事的闲暇,翻开谱稿阅读,其中的世系图、记述,都以欧阳修(文忠公)和苏洵(老泉)两家的体例为准则,质朴而不粗俗,文雅而不虚伪,真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了!而且它在开端首先列出“盐梅”的典故,这固然是我心向往之却未能达到的境界啊。比如商朝的贤臣梅伯,直言进谏要求诛杀妲己,自身遭受醢刑(被剁成肉酱),忠义之气凛然壮烈,虽然死了却如同还活着,让我产生了奋不顾身、坚持正义的勇气;比如周朝的贤臣梅标,他的政绩品行被记载在诗歌里,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首,诗歌虽然失传了,却让我有了想象和验证的凭据;比如秦朝的长沙郡守梅茂,让我有了成为国家屏障和栋梁的志向;比如汉初的汝南侯梅鋗,以前登上他的城池我敬畏他仰慕他,如今阅读他的功绩,在庾岭立下标柱,功绩不逊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那碑碣让我有了“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念头;比如南昌尉梅福,一旦改变姓名离去,隐居在吴门,得以避免王莽之乱的灾祸,让我有了明哲保身的思考;比如处士梅华,修养高洁,潇洒超脱,隐遁终身不肯出仕,让我有了淡泊退隐的风尚;比如侍中梅挚,他的《五瘴》之说,上是为了国家,下是为了百姓,让我有了占着职位白吃饭不干事的恐惧;比如提举梅居实,他是文章界的宗师,让我有了培养提携奖励后进的勤勉之心。梅氏世代都有显达之人,史书传记可以作证,这些都足以弥补我的不足。
这对于梅氏来说是家族谱系,对于我来说却可以作为做官的箴言,可以吗?更何况梅氏接连不断涌现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优秀人才,他们用来延续家族声誉、光大家族历史的行为,又将要为我弥补缺陷和疏漏呢。我像枯木一样守着一个官职,不正是大大地有赖于梅氏(的激励)吗!于是我高兴地详细叙述始末,写成这篇序,放在谱书的开头。
 
万历十五年(1587年)岁次丁亥三月吉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