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梅枝凤传
(2025-06-08 15:47:47)分类: 梅氏精英 |
梅枝凤传
胡良
梅枝凤是清初有名的宣城派诗人、文学家;他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结交名士,其著作较多,但留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致使他很少被关注和研究。了解梅枝凤的家庭出生、思想品德、心性、科第、交游、文学成就,对于研究他的著作和宣城派诗歌的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一、梅枝凤的家庭及出生
梅枝凤,字子翔,号东渚,安徽省宣城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九月,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享年75岁。先后娶有两位夫人和一妾,共生有四个儿子。妾申氏生长子梅旹,娶殷氏为妻。原配吴孺人生次子梅曙、梅历,梅历娶沈氏为妻。梅旹、梅曙、梅历均为秀才,梅旹和梅曙早死。继配万孺人生小儿子梅音,梅音娶魏氏为妻。
梅枝凤出生于商贾之家,他的父亲梅有振是宣城县有名的商人,做生意非常诚信而倍受宣城县人的尊敬。有一次卖麻,刚刚谈定好价格,而行情却一下子涨了很多,有人就劝梅枝凤的父亲,既然还没有签约,就可以重新议价,按高价卖。梅枝凤的父亲却坚持按最初议定的价格卖,不愿意抬高价格,这和那些签约又毁约的商人相比,人品风格是非常高的,在当时传为美谈。梅枝凤的父亲不仅是个诚信的商人,也是一个出名的仁爱孝子。梅枝凤的奶奶卧床生病10多年,其父一直亲自侍候左右;而且还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已故哥哥的孩子,直至孩子成家立业。《(光绪)宣城县志》的懿行和孝友有详细的记载:“梅有振,字复予,性笃孝友,母病痿痹,负而卧起者十余年。兄没,抚遗孤踰己出,卒能成立。曾鬻麻,贾人甫定议,而价踊贵,或劝增其值,有振坚持初议,平生赎鬻焚劵事不胜纪。”父亲的这些美德给儿子梅枝风以深远的影响。
二、梅枝凤的优良品德
梅枝凤是一个有名的孝子。其好友施闰章当时已官至侍读,被康熙帝派往山东一带考察学政,临行前,他约梅枝凤同行,梅枝凤以父亲年老为由,不忍心远离,谢绝了施闰章的邀请。果然不出五个月,梅枝风的父亲就去逝了。梅枝风的生母赵孺人在一场火灾中遇难,梅枝凤恨不得自己替母亲受死受疼,就作了一首六百字的诗来记述自己的哀痛之情,看见了这首诗的人也悲痛得无法把诗读完。梅枝凤的继母葛氏患有疽病,污秽难闻,无法亲近,可是梅枝凤率领夫人日夜在床前侍侯,不知疲倦,尽心尽力,毫无怨言。
梅枝凤也非常有爱心。梅枝凤的哥哥梅枝乔和梅枝南、弟弟梅枝遇都英年早世,孩子都成了孤儿,梅枝凤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抚养,送他们读书并且成家立业,确实费了很多心,出了很多力。
梅枝风的仁爱不仅仅表现在对待家人,对外人也是如此。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宣城县连降大雨,山洪暴发,许多尸棺从山上冲下来,漂流在水中,梅枝风看见了,急忙叫人打捞起来,抬到大路上,是谁家的就还给谁,无人认领的就重新埋葬并作好标志,每逢过年,即用酒来祭祀,就像祭祀自家祖先一样。为此,有人创作《掩流棺诗》来纪念这件事情。好友吴肃公看了梅枝凤的《掩流棺记》后,甚赞梅枝凤德行厚重。但同时认为,做了这样的大善事,受了恩惠的人都有可能忘记,更何况是鬼呢?因此,他建议梅枝凤把《掩流棺记》刻板印书,广为传播,就可以扬名了。但是,梅枝凤断然拒绝了好友的建议,坚决不印书扬名。
康熙十一年(1672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间,宣城县汗涝灾害严重,农作物收成特别差,家族里断炊的就有八十余家,梅枝风多方奔走呼吁,让年轻力壮的人家出一些粮食给老弱病残的人家,想方设法尽力予以帮助,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
三、梅枝凤的交游、心性和科名
梅枝凤年少时就喜欢读书,沉浸于古代典籍,是宣城派诗人的后起之秀;其才华横溢;许多名人均与之交情友厚。吴肃公称:“吾友东渚先生以诗文著称三十余年,多名公长者之交。”当时的文坛领袖沈寿民和周镳都曾与梅枝凤朝夕论文,沈寿民甚至为其父亲立传。梅枝凤的著作里有很多名人的序,梅枝风的交游可以从这些序中窥见一斑。《石轩诗选》有沈寿民所作序,序中云:“同吾里而蚤及吾门兄弟衍衍以相友也,东渚诸梅而已,诸梅擅名高,而予游以老子翔而已。”可见,沈寿民与梅枝凤是同乡,与梅氏家族是世交,与梅枝凤是至交。“国朝六家"之一的施闰章也与梅枝风交情甚笃。施闰章在其著作《施愚山文集》提到:“忆昔弱岁,与子翔同学为制科之文。”有“云门五子”之称的徐缄在为梅枝风的《东游草》作序时称:“吾友梅子翔与施少参愚山往复议论,其诗日进。”可见,梅枝凤与施闰章从小就是同学,长大后交往密切,相互学习,因而梅枝风的诗作进步很快。
梅枝凤曾建一楼,许多名人均来祝贺,施闰章曾为该楼取名,毛奇龄为该楼作记,沈荃为该楼篆额题词。清代名人王士祯曾在梅枝凤的《东渚诗集》序中作了详细的记载:“(梅枝风)近构一楼,下瞰溪水,蜿蜒如环如玦,绕楼徐逝,每天籁忽发山雨欲来,飞流溅沫之声交集于耳畔。今翰林侍读施愚山取浩然诗句名之曰“满听”,而检讨毛西河且为之记,沈绎堂宫詹又为之篆额,于是楼之名遂著而君之诗亦因以愈传。”由此可见,梅枝凤也是个风雅之人,寄情于山水。除了建满听楼外,梅枝凤还在水边筑堂,取堂名叫石轩;另外还建有慎墨堂书房,空闲的时候梅枝凤就在这些风景优美的楼台里赋诗作文来自娱自乐。梅枝凤生性严厉刚毅,一丝不苟,每天在满听楼训导自己的孩子成了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临死的时候也还要垂示教训。
梅枝凤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却历经坎坷,屡试不遇。吴肃公谓:“凡八试省闱,卒不遇,郁郁弃諸生。”施闰章为梅枝凤的《东渚诗文集》作序时,称他“少负隽才,轗轲不遇,岂非命哉?”梅枝凤从小就刻苦读书,才华横溢,享有很高的名声,但是后来纵情山水,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了。王士祯曾在《东渚诗集》序中说:“梅君子翔,东渚诸梅之眉目也。少躭坟籍,放意云壑,若将终焉。”徐缄则称其:“子翔坚坐万山中,读书怀古。”
四、梅枝凤的文学成就
梅枝凤生平提倡儒家学说,认为它们才是正统的学说,摒斥一切空洞浮泛不切实际的东西,重言有物,重实质,反空言心性,这成了梅枝凤一生的治学宗旨。
梅枝凤在诗文上的造诣很高,其文章健雅有法度,讲究章法结构和句法炼字,其诗感情真挚,不加矫饰,语言简净,句调整严,诗韵协调,格律深稳;语言追求自然清丽,意境崇尚清幽雅致,回味悠长,具有“清真雅正”的艺术特色,为宣城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沈寿民曾对梅枝风的诗文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子翔文章健雅有法度……而诗特性情之一见焉耳,区区拔帜艺苑,犹浅视吾子翔哉。”徐缄亦称:“吾友梅子翔产于宣,又都官裔也,厚重而有文,扶舆之所涵育,气泽之所酝含。”潘九衍曰:“历叙质疑酬答交情,如见其字句精切,用意曲折,俱有一叚至情溢于笔墨之外。”潘九衍甚赞梅枝凤的诗感情真挚,字句精练,委婉曲折,回味无穷,如写“崎岖丧乱、岩栖旅舍”的《赠别朗先上人兼讯沈耕岩夫子》:“知君湖海意,多为乱离坚。客路看秋叶,江楼起戍烟。归家言拜母,浪迹岂逃禅。此去兰溪上,孤怀好与传”,抒发了“沉至缠绵”之意和“依依惜別”之情;再如《伏生墓》:“九十传书老博士,邹侯故国有遗踪。丰碑不复遭秦火,孤幕依然是汉封。麦秀平畴深雊雉,山空隔岭远鸣钟。只今祠庙荒榛里,丹壁辉煌照古松。”描述了易代之变、抒写遗民酸辛人生和寒士之心志,深切而真实。
梅枝凤一生勤于笔耕,著作甚富,有《石轩集》《东游草》《慎墨堂诗品》《东渚诗文集》《补葺都官集》《孙子注蒐刻姑山集》等,今仅存《东渚诗集》。
总之,梅枝凤是清代宣城派有名的诗人、文学家,是儒家学说的传播者,孝顺而关爱他人;交游广泛而且多为名士;追求科第却名落孙山,退而隐身山水,一心著述,终成一家。
资料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