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2017-10-05 20:38:30)
分类: 梅氏精英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

——初始梅德愚先生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今日,收到90岁梅德愚老先生《因明大疏校释》(上、下册)2本。

    我与梅老并未谋面,是通过他的胞弟德庸先生(88岁)介绍认识的。收到书稿以后,我及时与德愚老先生通话致谢。电话那端的声音特别慈善,极富亲和力,不禁为之敬仰,特别是娟秀的签名题字,更令我这个后学所折服。出于好奇,百度网上,竟然搜得先生的照片、字迹和书稿,先生的品德和为人,早已在他人的夸赞声中,真可谓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

    一、梅德愚先生简介

    梅德愚,男,籍贯贵州安顺,现居河北秦皇岛市。1927年生,现年90岁。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煤炭部工作。198962岁时从建在秦皇岛市的煤炭工业管理学校(中专)退休。退休前的职称是副教授(中专最高职称)。退休后,先应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的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之约到北京参加《大藏经》的标点工作;继后又应《佛学大辞典》主编任继愈之约,参加《佛学大辞典》编委会,协助主编任继愈审读《佛学大辞典》全文。大辞典出版后,又编写了《因明大疏校释》(上、下册),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二、梅德愚先生书稿录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三、网名“北人杨虹”笔下的梅德愚先生

    因明学是印度哲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佛学典籍中亦占有重要的位置。唐时由玄奘法师带回中土,译为《因明入正理论》,并开始传播。并委其弟子窥基撰《因明入正理论疏》作详解,这便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因明大疏》。

 

因为因明学义理深奥,加之文字句词识之艰辛,故历来研究者都很少。前人亦说:兹土因明,绝响已久,义理严密,求索匪易。近代熊十力先生后,治因明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先生积一生之学养,晚来耗十年之心血,志在为后人开一方便法门,将《因明大疏》用现代汉语校译注释,几易其稿,现终于杀青。可称功德无量。

又及:

梅师平生淡泊,置名利於度外。晚岁感《因明》几成绝学,受任师殷殷所嘱。举毕生之学养,历十数之寒暑,搜幽探微,所集足可充栋;伏案笔耕,其中甘苦唯先生知耳。尤为甚者,时下市场经济,出版几经曲折。好在今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学生为师高兴,为《因明》之学脉不绝而庆。

因明是印度佛教的逻辑学说,兼有辩论术和认识论内容。因明有新古之分。新因明为印度陈那论师创建,唐代玄奘法师所传为陈那新因明;西藏所传则是后起的法称因明。因明入正理论》由陈那弟子商羯罗主撰写,是研习陈那新因明的入门书。此论的注疏最有名的是玄奘弟子窥基撰写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后世尊称为《因明大疏》。它集唐疏之精华,提纲挈领,阐发幽微,代表了唐代因明研究的最高成就。


上世纪七六年初,春风料峭之时,我在偏僻山区里的一个学校:秦皇岛煤炭学校的一间灯光昏黄的、地板吱吱作响的,用来作招待所的房间里,认识了梅先生。房间里有两个人,他讲着老子、庄子;康德、尼采我听着,那年我三十(爱人正在该校读书。)

也是那年,我因地震受重伤,转院到了东北沈阳。与家人失去联系。便托先生代为打听。先生将一切处理好后,将情况写信详细告诉我,并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十元寄给我,让我买烟吸(先生不嗜姻酒)

……

本世纪这些年,先生协助恩师任继愈先生审读《佛教大辞典》与大藏经注释之余,致力于因明学的研究。

 昨天去看望先生,先生又滔滔不绝与北人谈了半天:治学、做人、……还象当年,北人听,在听。望着八十五岁高伶的先生,精神熠熠,北人衷心祝先生健康长寿。

 

 (梅德愚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北大哲学系,为任继愈先生高足)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德高显劲节、梅老正精神——初始梅德愚先生

    四、网名“在茶香萦绕中长谈”笔下的梅德愚先生

    (一)

    网上闲逛,竟偶然在北人杨虹的博客上看到梅德愚先生的信息。

    先生的音容,亲切如昨!想起与先生同在煤校工作的难忘岁月,几欲泪下。

    与先生同在一室工作5年,同在一院相处15年,先生品格如松柏,如菊花,如美玉,又如小草,如闲云,如山间溪流,傲然,淡然,悠然,自然,是那一代学人中品格一流的人物。

    至今记得,他眉飞色舞地向我讲如何用数学解释相对论,自豪地宣布他终于咬破了《成唯识论》。

    已经快十年不见先生了,明年一定去看先生!

    (二)回忆梅德愚老师

下午,我就按吩咐在办公室坐班。曾老师说,会有新老师来报到。

两节课下课铃声响过,外边楼道里开始多了人声,大概是上课的老师回来了。

 突然,门一响,我抬头,有人进来,是一位有些驼背的老教师,头微低着,很快地走向我坐的桌前。我连忙站起来,嘴里说道:哎,老师您好!我是新来的,毕业分配来的,您是?

来人似乎才发现我,抬头看我,嘴里说:啊,你好,你好!哪里来?

我说煤师院,他也跟着重复煤师院、煤师院,边重复边一手抓过桌上的报纸,把眼镜摘下来,急急地浏览,眼睛在报纸上看定后,脸上才放松下来,带着些笑意,答道:“我姓梅,你贵姓?

我一动,问:您是梅老师,我听他们介绍了,我免贵姓王。

梅老师一听,抬头看我一眼,又微微地笑着,:姓梅,梅德愚,梅花的梅,道德的德,愚蠢的愚。你哪几个字?

我答了自己的名字。梅老师一边点头,一边微笑,一边把我的名字在报纸上有手划着笔画,一边在嘴里念叨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