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好家风”系列篇之二
母慈子孝
仁感天下
——贵州安顺梅家4进士26举人的诗书故事

安顺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僻静的小巷,紧靠安顺府文庙,一个家族祠堂旧址多次有人前往探访,在这个历史文化街区里,商界人物邓家、帅家、戴家老宅子依然还在;政界人物王若飞故居、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老旧居也在;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安顺不能也不可能没有诗书世家的记载,小巷中的梅家祠堂成为关注热点。
那么,梅家在安顺历史中有多少故事呢?
当手指在百度输梅月,出现了这样的资料:
梅月,字双清,明朝普定卫(今贵州安顺)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举人,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进士。历官川南道副使,很有政绩,老百姓歌之曰:“操如梅,明如月,双清那可得?”擅长古诗文。其子梅惟和亦为进士。
因为有这样的父子进士,梅家的故事当然不简单。梅家的故事要从梅老太太说起:
1562年,从京城传来嘉靖皇帝下旨旌表梅家的老太太,93岁高寿辞世是一件大白喜事,何况还有皇帝的旌表?何况还有大学士徐阶、大画家徐渭、大文人徐渭的诗送别老太太?
安顺历史这是唯一记载。那么梅老太太为什么可以获旌表?
在她的生命中,家族荣耀的根在这里,因此,皇帝专门下旨旌表。
梅家,来自陕西黄土高原,据说和陈忠实写的白鹿原在同一片地方,梅家在安顺留下这样的传奇:
一门四进士,二十六名举人;
梅老太太寡居养子的年代,著名英雄戚继光在抗击倭寇。身为梅家媳妇,寡居更需要养育自己的儿女成才,这是真正的大事,她的两个儿子分别名为梅月、梅雪,典型的书香人家之名。
抱怨不是梅老太太的选择,这位获皇帝下旨旌表的母亲,为梅家留下的财富是让家风中的慈与孝传承,让儿子的精神超越一位女人的视野,如同岳飞的妈妈、如同孟子的妈妈,她养育的孩子最后是她生命的财富,同时,成为安顺这个城市的财富,留下若干传奇:
一、由贵州巡抚郭子章做传记的女人一定不多。
在她的生命记录本上,在梅家的家谱上,有非常关键的数字榜来自这位23岁的寡妇:
她的长子梅月一门三辈,出了梅月、梅惟和两位进士;她的后人中先后有26为举人,从嘉靖皇帝到万历皇帝这个时间段,梅家不乏入仕的后人,这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家族充满敬畏;
二、 1562年之后,1618年的梅家在书写什么故事?
1618年,对万历皇帝是不顺的年头,朱元璋最担心的蛮夷之患在屯兵制松弛后终于爆发,这个时候梅月的孙子梅豸已经中举,对梅家26举人来说,这个增加的数字是意料之中的,他期待以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完成士子的使命,但安顺历史上最大的劫难来临,土司安邦彦举兵包围了安顺城,城破之时,杀气冲天,梅家300多人口最后活下来的仅仅6人,这是安顺梅家影响消弭的节点,即使这样,家风给予的世界观依然在延续,战乱中,梅豸当时在安顺没能逃出去,被安邦彦的手下抓了。梅家的诗书声望救了他一命,安邦彦又把他放了;但传奇还在继续,被安邦彦放过的梅豸这时候被一名发劫难财的歹徒盯上了,在城门口,歹徒用石头袭击梅豸,没有击中梅豸的要害,梅豸并没有还击,而是取下手中的金镯子递给歹徒,希望这个镯子可以换一点吃的食物,歹徒接过手镯迅速离开了。没想到过了几年时间,梅家之后梅豸做了山东完县的知县等官职,荣归故里之时,当年抢夺他手镯的歹徒吓得不敢出门。梅家人在闲聊中完成了梅豸和歹徒的相遇,还原了他对歹徒说的话:
你我已经是旧相识了,当年时势如此,难道为因为一个金手镯买宿世之果报?
梅家家风中,仁与智的解读在这个细节彰显;
三 、1828年,梅氏父子清官的故事
“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十月,正是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载着贵州举人梅克群一行的驿车驶入河南新野地界。行程如此快捷,令几位赴京会试的举人预想不到,离开安顺不到半月,路程已经过半,一切皆入做梦一般”
——丁武光《父子两清官》
梅家,不仅仅是梅月父子两进士的传奇支撑,在不同的年度,梅家总有人在告诉世界这个家族的精彩。河南西平、新野志书上有安顺梅家的几代人物,这是安顺出仕者唯一的记录,被梅家人创造;
梅克群是1828年获乾隆皇帝恩准可以做官派马车应考的学子,路过新野,车夫问及籍贯说是安顺的梅家,车夫言语立马敬重有加,因为在这片乡土,1696年贵州乡试第一名的梅廷栻在1712年被派河南西平做县令,为民做主的情怀、牵挂民生的担当让他有“豫中第一清官”的美誉;他的儿子梅瑛于1738年为乾隆戊午科举人,1740年做了河南新野知县;
梅克群路过河南祖辈们留下美名的地方时是1828年,一位车夫对清官的仰望和对清官之后的敬重是给梅家后人上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即使他后来在京城应考没有获取功名,但祖辈的清名和百姓认可敬仰依旧让他的心境升华。在梅家祠堂、在梅家家谱、在安顺诗书传家的故事中,呼吸河南气息、亲身体验了家族荣光的梅克群后来在安顺书院以讲学化人,求知、识礼是他对学子们的教化根本。
梅老太太下旨旌表的传说在城市已经消失很久,梅家传承的家风一直在行走,今天安顺大大小小的读书之地,梅老师们不少,一位母亲,照耀一个家庭的道理应该就在这里。
(安顺 梅仕丹
提供)
附:
安顺梅氏科甲名录
(十一代孙琴重修,十四代孙万先、克林及阖族续修)
闻达
致身之始,科第为尊。
恩拔副岁,号曰明经。
吾家历世,代不乏人。
绵绵弗绝,祖德所荫。
吾先世自双清祖公父子进士,后嗣兴者代不乏人。且族大人多,争相濯磨,虽其间有遇有不遇,之不可以强齐,然世世相续,科第至今未已,不可谓非稽古力也。后之览者,勿谓读书不必尽售;然则读书何尝不售?俾读书之世业不坠,则递传之科第方兴耳。
甲科
第五代
梅月,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
第六代
梅惟和,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
第十代
梅廷标,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三甲一百七十五名
第十四代
梅克芳,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三甲八十五名
乡科
第五代
梅月,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五十四名
第六代
梅惟和,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科十五名
梅惟诗,万历元年(1573)癸酉科九名
第七代
梅豸,万历四十六年(1618)戊午科二名
第九代
梅首,康熙八年(1669)乙酉科四名
梅建,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十七名
第十代
梅廷杰,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二十五名。
梅廷标,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科十六名
梅廷栻,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五名
第十一代
梅珌(左王旁右笔),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十九名
梅琮,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十八名。
梅璿,康熙五十六年(1717)丁酉科
名。
梅琯,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科十二名
梅瓆,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二十三名
第十二代
梅毓仁,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四十四名
梅毓蔚,乾隆四十二年(1777)丁酉科十四名
梅毓华,乾隆
年 月
科 名
第十三代
梅岐,嘉靖十八年(1813)癸酉科二十名
梅占元,道光元年(1821)辛巳科十三名
第十四代
梅万先,嘉庆三年(1738)戊午科十一名
梅克兰,嘉庆五年(1800)庚申科
名
梅克芳,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十二名
梅克群,道光五年(1825)乙酉科十一名
第十五代
梅汝舟,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五名
梅汝修,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科二十七名
梅汝羹,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三十二名
梅汝芬,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四十七名
安顺梅氏名人录
梅宗乔 撰
梅月
梅月字双清。未生时,母熊孺人梦月坠马厩,见鸡子色赤,拾食之,月遂生,因名月。幼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一日,客至其家,家人献瓜果。客抱月入怀,随破一胡桃送入手,戏曰:“汝能以此破题否?”月默片刻,应之:“圆如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天地分而万物生焉。”客笑曰:“神速哉。王勃再生乎?”初应童试,高不能越户限,学官搂而问之:“尔小子,来何事?”曰:“应试也。”曰:“尔读书否?”曰:“熟读十三经。”曰:“尔诵之。”月默然。学官不悦:“尔其诈我乎?”曰:“非也,经籍浩浩,诵无从。”因乱抽数卷以试,咸背诵如流。一座皆惊,曰:“此神童也。”遂免试,授童生第一。
明正德己卯,领乡荐,有同岁生某,须发尽白,拱手语之:“我候公久矣。”问其故,曰:“我屡试不中,因卜乩。乩言:‘欲得汝名登金榜,且待梅稍月上时。’”问卜乩之年,月未生。
嘉靖五(1526)年丙戌,月举进士。初任户部郎中,后迁云南知府,旋官川南道宪副。居官有清声,百姓歌之曰:“操如梅,明如月,双清那可得。”生平持恭谦让,人称长者。及卒,祀乡贤。
梅惟和
梅惟和,梅月长子也。骨貌清淑,大造笃生,钦崎岩岸,迥不犹人。时月以名进士重当时,惟和箕裘克绍,
嘉靖三十八(1559)年以年少中嘉靖己未进士,奉旨册封琉球国王,以亲老辞。改授莱州府推官,行取山海关巡按,广东道御史。惟和按临山海关时,闻境内一寺,僧三百人多不法,欲捕之,无主名,阴遣干仆投寺落发居,久之尽廉得其杀人夺财、开土室匿妇人状。乃为僧帽数百,刻日令诸僧受施。至,则紧闭深院中,发寺神座下,白骨无数,出土室匿妇女百余人,访归其家,焚寺骈,诛诸僧,远近称快焉。
清末贵州先贤莫友之编《黔诗纪略》,因慕梅惟和之文行,遍访之,得七律《清坐》一首,载入《黔诗纪略》:“晴霞一曲照沙汀,廻合林荫覆野亭。花气微微风里渡,泉声汩汩雨余听。鸟鸣时籍舒筋力,獭祭终嫌少性灵。万籁不闻清坐久,小窗内观亦惺惺。”
梅豸
梅豸字凤阳。明万历四十六(1618)年戊午科举乡试二名。
性慈仁,无故不杀生。天启二年,安邦彦陷普定,豸被执。安之谋主李希尧见之,谓邦彦曰:“此正人,拘之不降,杀之无益,且有诛戮善人之名,不如逸之。”邦彦信之。豸遂得归。行至汪官屯小惕崖下,素所识屠者潘甲,见豸手有金钏,自崖上举巨石击之,不中,豸佯为不知,取钏召潘甲曰:“我饥甚,请汝持钏为我易食。”甲得钏,遂去。
已而入京候选,期未至,部议权任北直顺天府良乡县教谕,后实任保定府完县知县,以干略著闻,在县多所建树,累官至监军佥事。
告归家居时,潘甲遇之于里中,叩头乞死,豸曰:“时事然耳,我汝本旧相识,讵以一金钏而构宿世之果报乎!”并予甲酒食,劝之为善,甲感谢而去。
其官良乡时,遇异人赠与诗,末联云:“一枝先报江南晓,次第清光遍九州。”盖示龙兴不远也。清军引兵南京,遂归隐。顺治初,孙可望陷安顺,子士良、士举避难而获全,人以为累世清白吏之裔,盖有天佑之而独存云。卒祀乡贤。
——《安顺府志》、《黔诗纪略》
梅建
梅建字怀芝,父运昌,明江津知县。建幼从运昌于江津,未至,流寇破江津,运昌殉难。母李氏系之归里。建有至性,事母孝,母卒,哀毁骨立。
康熙二十一(1682)年,补行辛酉科,举于乡,三十五(1696)年,截取,官高平知县。高平有水旱之愆,建屡引咎告神,无不立应。时有军兴,前署县事,征加耗银,颇繁重,建至减去其半,百姓有梅来百里香之谣。时尚行编审法,高平陋习,丁有逃绝,概不勾除,丁绝者其户出丁银,户绝者其甲出丁银,甚至有一户而赔十余丁者,百姓苦之。建编审一依其实,百姓欢腾,适祀城隍,众共拥至庙饮福,欢声溢于城郭。
四十二年上幸五台山,命巡抚举所属廉能吏,建与焉,上赐御书以奖之。决狱明允,案无停牍。创宗程书院,以教育士子,资其膏火薪水。时有伪为红代子觉罗者,持白绫清书片,称奉诸王谕,取乡绅李耀文妾蔡二锦入王府,建察其踪有伪,穷治之,奸果发觉。泽州盐枭李奎俊,聚党数干人,卖私盐,拒捕,掳掠富室巨商,大为山西之害。建部伍民居,极有纪律,高平之人,无一入奎俊之党,而奎俊亦不敢入高平境。
久之,升泗州知州。泗州水,大饥,仓无见储,建捐白金千两粜米煮粥以赈之,所全活者甚众,凡所需皆给市价,百姓便之。每决事,则以“怕不是”三字自度,反复揆以道义,必得其是而后安。
居泗半载,引疾归,家居恒布衣疏食。捐金造干河湾河二桥,助修文庙,乡里贤之。久之卒。著有《壶山集》、《重订马氏等音》若干卷。祀乡贤。
——《安顺府志》
梅廷标
梅廷标字人表,清康熙三十九(1700)年庚辰科进士,任江西建昌府南城县知县。
梅克芳
梅克芳字雨亭,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己卯进士,先任觉罗教习,后任内阁中书,因病奏辞,实授贵阳府教授。
梅万先
梅万先字南馨。性仁孝父卒,母黎氏双目失明,汤药饮食万先必亲奉,早晚寝兴,必亲视。如是者数年未尝稍懈。及卒,丧葬尽礼,哀毁骨立。
嘉庆戊戌,万先领乡荐,以制艺为一时所推重,同时诸名士既登贤书,犹以师礼就正于万先,既而诸名士皆捷南宫,万先仅以乡荐终老,人颇惜之。设教于家,四方来学者颇众。恒以误人子弟为惧。及官毕节教谕,亦如是焉。万先卒,毕节、黔西、安平等处诸门人,出资于安顺东门外建立神道碑,其文曰:“梅南馨夫子文迹昭著。”
万先应事接物,乐于为公,勇于善行。尝监修圣宫官署,又捐资修理莲花塘大河桥梁暨旧州至安顺要道达万余丈。晚年之际,复集族人创建宗祠,续修家乘,经营计划不惜余力。
【参考文献】
1.《安顺府志》·[清]常
恩 总撰 邹汉勋 吴寅邦 总修·咸丰辛亥年版
2.《中国人名大辞典》·方
毅等编·商务印书馆发行
民国22年5月国难后第一版
3.《贵州教育史》·主编 孔令中·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