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家梅真君

(2015-05-17 11:46:21)
分类: 梅氏精英

画家梅真君

 

画家梅真君

真君老友

文/左溪

    我与真君兄相识已数十年,有多年的友谊,又有画画的共同爱好,算得上是同道上的人。真君说他自己一生只做了两件事:画画和培养学生。他实际当然不会只做了两件事,这是两件他愿意做并做得比较好的事。真君的性格里有一种执着的精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做精,这是我对他最深切的感受,也是令我钦佩的品质。

    真君嘱我写这篇小文时,我正在策划打造天台山金满坑涂鸦村,准备搞涂鸦大赛。真君听说后表示要组织绍兴涂鸦队过来参赛,我原以为他来参赛也可以凑凑热闹,想不到没过几天,他就带了绍兴一大帮人来到金满坑,大多在各大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有他一家三代人。仔细考察了绘画的墙面后,回绍兴分组分别设计图稿,又几次组织讨论、修改,然后在正月里再带队到村里绘制。金满坑是天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那几天又遇到下雨,但他的团队硬是完成了几幅高质量的作品。这便是真君做人、做事的风格。他在绘画这条道路上一如继往地走到今天,体现的也是这种风格。这种锲而不舍的拼劲,与他青少年时期的磨难不无关系。

    梅真君出生在天台山,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青年的时光,中年以后,梅真君举家迁至水乡绍兴,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绘画的钻研、创作和美术学生的培养上,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从他现在生活、工作的地方来看,他是绍兴画家,但从他的性格以及文化背景来看,他仍然保持着天台人的特征。绍兴与天台相隔不远,从绍兴出发向东,沿“沪甬高速”转“上三高速”南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便到达天台山。这是一条非常便捷舒适的道路,视野所见尽是青山绿水,道路的平坦已使人感觉不到当年需要翻山越岭的艰辛。但历史上因为崇山峻岭相隔,两地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气质。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富裕的鱼米之乡,小桥流水赋予它柔美的文化气质。天台山文化却充满了山林的野性和粗犷,又有着看淡世事的超然。在仅靠山间小道相连的古代,进入天台山是件不容易的事,它成为人们想象中遥远、神秘的仙乡,是一处可以看云、听瀑的世外桃源。但梅真君青少年时期的天台是贫困的,他的青春时光里没有这些诗情画意。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在他13岁即将小学毕业时,革命烈士的祖父被诬为叛徒,父亲因此坐牢,他也被关押了多天,并失去继续读书的机会。他是家里的老大,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这个13岁孩子的肩上,为了生活,他卖过水果、蔬菜、做过小工。直到四年后,他才重新走进学校。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梅真君说,艰苦的生活培养了他坚强的毅力,成为他以后面对困苦的精神财富。进入中学,他有幸遇到画家张浩先生,当时的天台中学语文教师,后来成为著名画家的张浩是他中学时期的班主任,这是他走上画家之路的最初原因。工作后,他先是做体育教师,后来又通过进修,成为中学美术教师。人生的道路上,他有过多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但他一直没有停下画笔,他把画画作为奋斗的人生目标。调到绍兴县文联后,他的视野更加开阔,绍兴浓厚的书画氛围,使他如鱼得水,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书画。

    文化的影响常常是无意识而又深刻的。毫无疑问,天台山文化给了梅真君最初的艺术养分。作为从天台山走出的画家,真君选择山水为绘画的主要形式,与他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和情感有关。真君走的是传统山水画一路,绘画题材多取自浙东山水的情韵,浙东山水特别是家乡天台是他的创作母题。山水画的历史太悠久,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代萌芽,到唐朝成为独立的画科,五代至北宋达到顶盛,此后长盛不衰,成为中国画中的最大画科。山水画与西洋的风景画不同之处是更强调画家的精神诉求,而不是对自然风光的直接描摹,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理想追求的体现。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它是中国人情思中的厚重沉淀。真君不是山水画科班出身,但深知从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性。他早年倾心于石涛,后又溶汇了宋人的博大苍厚,元人的幽思意韵,野逸中透出几丝古意。他的山水画整体感很强,笔墨中既有古人的皴法和传统笔墨的精神,也有着现代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绍兴、天台两地不同的文化,也对他的绘画产生必然的影响,天台山虽属江南,但天台山文化中有许多野与刚的成份,而第二故乡绍兴的深厚水乡文化,滋养了他柔和细腻的笔墨。绍兴的柔和天台的刚,构成他绘画柔中带刚的气质,初步形成了自然、淳朴、苍润、浑厚的画风。从他的画中还能体会到他的执着、韧劲,以及家山情怀。

    山水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似乎是成就历代山水画大家的不二法门。真君把写生作为训练自己观察和表现能力的手段。多年来,他游走于大江南北,手、脑和眼并用,画了大量的写生稿,汲取西北山水的苍茫厚重,把南北山水的特征有机地溶入自己的画中,从造化中会通禅机,感悟传统大“道”,从而达到格物致知。我早知真君是位勤奋的画家,但当我在他绍兴家中的画室看到他的一叠叠写生稿,仍然为他的勤奋而吃惊。这些写生稿记录了他几十年来不懈努力,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心路历程。

    真君兄即将进入耳顺之年,近年他的笔墨中也开始有一些散淡的意韵。去年,他进入中国美院卓鹤君教授的山水创研班学习,绘画境界又进一步。这本画集既是这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也是他上半生绘画生涯的总结,因为不久真君将退休,结束世俗中的工作,但作为画家的梅真君正处于创作的旺盛期,我相信他有更高的艺术目标,我们期待着他更多的作品问世,在艺术中找到他的精神归宿。

                                       左 溪

                                    天台县文联主席

                                    台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梅真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