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安远寻乌大田梅氏宗祠简介

一、宗族渊源
溯考梅氏宗祖,传二公原籍江南省宁国府宣城县(今安徽宣州城),元末中进士,钦授广东省惠州府学教谕,及致仕,择居广东龙川铁龙上青坑立基。生子庭一,孙庆二,曾孙3人:受一于寻乌县大田立基;受二于定南月子岗立基;受三公(又名汝铭)性秉恺懿,识高志远,为避战乱,于明洪武初年,弃家业,舍田地,别祖坟,谢家室,迁居安远太坪新田(现三百山镇)半径梅屋岗立基,至今600余年。
二、祠堂简史
太祖受三公生有三子:长子早逝,次子必忠,三子必信,兄弟同心协力,初创基业。后人于嘉庆年间建梅氏宗祠,距今200余年。初建时仅三栋厅、一个大沙池及一座门面牌坊。后裔子孙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月十七日在宗祠两侧加建六间厢房,历时三年,使宗祠共占地1800平方米,迄今建筑结构仍保持原貌。近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宗祠全面整修美化,面貌焕然一新,愈显雄伟壮丽,充分展现深厚文化底蕴。昔日专供家族祭祖及议事之宗祠,如今已成集文化、教育、艺术、培训和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
三、历代文人仕宦
梅氏自太祖受三公立基梅屋岗,迄今生息繁衍二十七代,600余载悠悠岁月,梅氏豪贤代兴,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明清两朝及民国期间共出翰林院士2名,进士2名,国学贡元23名(宗祠门口已刻立柱),军功五品1名,军功六品4名,军功九品1名。新中国成立后,梅氏子孙获大学以上文凭和在政府各部门任职人员共有100多名。
修祠理事会(整理)
2011年8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