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梅福禅院
一、梅福禅院简介
梅福禅院,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梅岑山脉西巅,传为纪念西汉南昌尉梅福来山修道而建。庵宇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古时曾“万树梅花开满岭”。明万历中普陀寺住持如迥创,万历末中书陆宝题额“梅仙庵”。清康熙间改名“梅岑禅院”。后经五世孙照祚、七世孙通哲及徒心恒、心观重修。至光绪元年(1875),殿宇历久颓圮,普济寺住持隆璋同徒妙昌重建,复名“梅福庵”。解放初僧定忠、庆耀等居之,1960年遣僧后,数十名老弱僧尼居此。1980年起由佛协全面修复,重塑金身。大殿中供阿弥陀佛、左右观音、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两边塑十八罗汉,殿东侧后有灵佑洞,传为汉儒梅福
炼丹处,洞外有“炼丹井”。现有殿宇63间,建筑面积2292.10平方米,由尼师修持。

二、普陀梅福禅院碑记
普陀之古称梅岭者,得名于西汉隐士梅福仙翁。梅翁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严子陵岳父,汉成帝时为南昌尉。尝以大将军王凤专权,不计安危,上书弹劾;后值王莽乱政,汉室将亡,遂弃家遁世,漂然于吴越山海间。其居山隐修之处,即今普陀梅岭峰巅之梅福禅院也。庵内灵佑洞,“清波泓然,大旱不竭”,世称“仙水”,即梅翁炼丹遗迹。清代学者许琰有诗赞曰:“青林长秀蔚,苍岭故纡回。井地犹存汉,山岭尚姓梅。抱忠徒海窟,避世且云隈。千载真冰玉,桐江亦钓台。”
梅福庵初创年代无考,明万历间,普陀寺住持如廻禅师于旧址重创,中书陆宝来游,以先贤名讳不宜直呼而易名“梅仙庵”,总兵杨宗业误为梅花之仙,乃题“仙葩古迹”。清康熙间,更名“梅岭庵”。清乾隆间,僧照祚、通诘率心恒、心观、源德重修。光绪元年,普济寺住持隆璋和尚率徒妙昌为之重新殿宇,与隐秀、白笔、海岸、磐陀、净土五庵并称“前山六大房”,名重一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运灏危,本庵为山中唯一僧尼居所,孤灯续明,足堪纪念。公元一九八0年,金山住持妙公筹资修缮,新塑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地藏大士、十八罗汉诸像,新建念佛堂并乐园诸景。二00一年起,复重修大殿,重铺明堂,翻修东西厢房,增益其美,焕然一新。
古迹春颜,兰若重光,千载百年,历历在旁。谨刊贞石,以光先业,以垂永久,俾诸后人继往开来,传灯无尽。
佛历二五四七年岁次癸未吉旦
监院 清了敬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