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庆生

(2011-09-12 11:55:21)
标签:

浙江万里学院

当代文坛

庆生

茅盾研究

侨报

杂谈

分类: 梅氏精英

梅庆生: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指纹

徐杰

资料来源:《新侨报》2011年2月18日第A12版

http://daily.cnnb.com.cn/xqb/page/200/2011-02-18/A12/16241297937369256.pdf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庆生

    喜庆红火震天响的“开门炮”刚放过,也就是节后上班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梅庆生老师的家中。年前,梅老师在市图书馆举办的“天一讲堂”上,向广大的市民朋友讲授《对联趣谈——从春联说起》,我们便很有兴趣一听,可惜时间不凑巧,听讲时间与另一项我们不得不参加的活动撞了车。因此,只有节后赶紧补上这一课啦。

  梅老师在学校主讲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浙江文化等课程,曾在《当代文坛》、《茅盾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和主持的省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有《当代宁波作家研究》、《宁波市农村老年人口文化消费》等多项,学识丰富,涉猎广泛,更因为长期从事文化课教学所累积的感情,对传统文化在现今所遭受的冲击颇感忧心。他认为,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指纹,是与生俱来并且独一无二的,没有了它,我们在精神世界的身份如何认定?

  采访梅老师的前一天,我们与他电话联系,约定时间地点,那时他刚从老家过年回到宁波,尽管表示“家里有点乱”,还是接受了我们登门的要求,以便我们感受“更多的个人信息”。其实,此次通话,我们就感受到了梅老师的一个“个人信息”,那就是嗓音条件不错,其中透射着浑厚的男人味。这一特征与后来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梅老师的业余爱好是相一致的。

  梅庆生: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先后在《当代文坛》、《茅盾研究》等刊物发表《男孩:成长和疼痛——解读艾伟小说集〈水上的声音〉的关键词》、《缅怀茅盾,放眼未来——纪念茅盾逝世20周年暨第七届茅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树或溪流: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一种描述》、《沧桑人世的温情抚慰——汪曾祺小说内在情感和文化底蕴剖析》、《略论汪曾祺小说语言的基本品性》等论文多篇。

 

面对过年的传统习俗,我也是一种矛盾的心态

  新侨报:梅老师,新年好!记得年前跟你联系,你说先在宁波过年,再回老家过,是为了减轻春运压力么?能否透露下你老家是哪里?

  梅庆生:我老家是丽水缙云,妻子是宁波人,通常年夜饭就在老丈人家吃,这边过完年,再回丽水过;也不是每年都这样。寒暑假的时候,都会回老家住一段时间,看看家人。

  新侨报:你是讲授传统文化的大学教师,我们很想知道,这样身份的你跟我们一般的普通市民,在过年的仪式内容上,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面对习俗,态度上是不是会特别虔诚一点?

  梅庆生:这个好像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面对过年的传统习俗,我也有点儿矛盾的心态。比如我们老家那儿有这样的习俗:大年初一必须是老公做饭,平常都是老婆做,但这一天就算老公做得再难吃,也得他来做;而且这一天不能动菜刀,所有要切的东西头天晚上就得切好。另外,严格来说,这一天也不讲究外出走亲戚。所有这些,对现代人来说,都不会很好遵守,这样的习俗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淡了。

  新侨报:反过来看,一些西方的节日,诸如圣诞节、情人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

  梅庆生:在过去家族制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人过节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祭祖,比如大年初一祭拜祖宗,那就得严格按照长幼秩序来,很大一个家族都集中在祠堂里,仪式感很强,同时很威严,小孩子、年轻人也必须得恭恭敬敬……这就不像西方的节日那样,是人人平等的大家可以一起参与的一种形式。现在西方的节日那么流行,这里面肯定有很多能捕获你心灵的东西,不需要论资排辈,内容上很放松,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更注重个体与个体的互动与交流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