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固始县“梅家古堆”千古之迷

(2011-05-08 10:46:33)
标签:

红孩儿

固始县

古文化遗址

霍邱县

建窑

杂谈

分类: 踩泥寻梅

河南固始县“梅家古堆”千古之迷

 

     “梅家古堆”是一处距今三千多年的古文化遗址。它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城东北方向约45公里处。居淮河之南岸,泉河(古决水)之东岸,临水镇(古阳泉县治)之牯皮山东麓。

    “梅家古堆”的堆顶GPS坐标:纬度::32度28分28.1秒;经度:115度54分54秒。堆顶海拔:23.7米。堆顶面积:7709.289平方米。堆顶周长:327米。

    民国时期,“梅家古堆” 属于“霍固县”辖区。1949年2月,“霍固县”被撤销,分别成立固始县和霍邱县,在行政区划时“梅家古堆”划归霍邱县管辖。今属安徽省霍邱县冯井镇安郢村。

    “梅家古堆”虽经受千百年来的自然水土流失和长年人为耕作的破坏,其“堆”顶相对高程仍保持为3-4米。远远望去,是一个高耸的大土丘,为当地一处名胜。

    “梅家古堆”紧靠牯皮山,翻过这架山丘,就是如练的古决水――泉河;站在山顶上,古阳泉县治――今临水镇,一览无遗;“梅家古堆”面北、东、南是淮河南岸的冲积扇平原,阡陌纵横,田畴如画。

    “梅家古堆”依山旁水,田园开阔,水路运输方便,从地理位置优越的因素来分析,“梅家古堆”在选址上是独具匠心的。从风水学角度上讲,这一选址背靠山岳,面向沃野,左淮水,右决水,纳东来紫阳,大有帝都之气。

    “梅家古堆”东为耿郢村,南为运郢村,西为侯郢村,北为周郢村。所在村为安郢村,居于中心。从这些村落的名子上,我们不难看出,统统带一个“郢”字,非常特别。这个“郢”是楚国国都的用字,司马迁史记有明确记载。这一区域无疑有着浓烈地楚文化气息。

    “梅家古堆”为第二、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建档的古文化遗址。在“梅家古堆”的农田耕作层地表,散见大量的古陶片、鬲足、豆柄等。陶片按色泽分有灰、褐、红、黑;按工艺分有绳纹、绳纹间划纹;按质地分有夹砂、无夹砂。古鬲足出土有中空足和实足,无论是中空足还是实足,足根上一律带有绳纹。出土有豆柄,豆形陶器的把手,呈短柱状,直径1-2厘米。依据出土的大量古陶片、鬲足、豆柄辨析考证,专家将“梅家古堆”的年代定为:跨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距今3000-3500年左右。

    “梅家古堆”上有许多神奇之处。“古堆”北坡上,流出一眼泉水,泉水潺潺,冬暖夏凉。冬天流量小、时枯,泉水是暖暖的;夏天流量大,清凉,被当地群众引流灌溉稻田。“古堆”上面所种植的庄稼不会被旱死,那怕长期没有降雨,“古堆”上面的土壤依然是潮湿的;周围田野里的庄稼都因干旱枯黄了,惟有“古堆”上面生长的农作物依然葱绿。在“古堆”东南角,有一个洞口,直径约50公分左右,洞深不见底;夏秋时节有成群的黄鼠狼在洞内出没,不时的窜入青纱帐中。

    “梅家古堆”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一说是“梅小姐的墓”。梅姓大家族中有一位小姐死了,安葬于此,堆了一个大坟茔。二说这是一块“狐狸地”,有一只红狐狸在此地修炼成精,后飞升而去,留下此“古堆”。1958年生产大队在此建窑烧砖,谁知窑火突然外窜,差一点把一个人烧死;于是找来一位老窑工来看风水,老窑工看后说,这里是“火狐狸地”,建窑时把狐狸右腿挖了,有报应,吓得再没人敢在此继续烧砖了。三说“红孩儿跑马场”。有一“红孩儿”骑着一匹红马从东方而来,经常在“古堆”上面扬鞭策马飞驰;骑累了之后把马牵到“古堆”边的深水坑里饮马,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梅家古堆”所在的村民小组就叫着“梅家古堆村民小组、队”,解放后一直叫到今天。但是在本地,以及附近方圆十几里的村落中却没有一户姓梅的人家居住,这是为什么?再者,从出土文物看,跨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距今3000-3500年, “梅家古堆”是否就是传说之中的古梅国遗址呢?

    千古之迷,有待后人揭开。

                        (梅世明2011年4月19日于河南固始县)

河南固始县“梅家古堆”千古之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