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黔东北梅氏    梅氏源流探究(十四)

(2009-08-19 14:29:28)
标签:

贵州

梅氏

杂谈

分类: 踩泥寻梅

贵州:黔东北梅氏

   

    [小记]2009年8月15日,带着对梅氏根源求解的渴望,独自一人驾着心爱的奔腾轿车,用了往返八个多小时的时间,总行程400余公里,从重庆市涪陵区出发,沿着素有画廊之誉的乌江而上,途经重庆市武隆县,去了一趟贵州省的道真县城。得到了74岁高龄的梅应魁老先生及其老伴的热情接待。应魁老先生退休前在道真县民宗局工作,退休后担任着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贵州省仡佬族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经常被遵义市等多家单位邀请整理各类档案资料。2004年10月,在遵义市成功举办个人拓片展。梅应魁老先生对道真仡佬族文化有独特研究。先后在《仡佬族百年实录》(上下册)上发表了《十家门牌》、《道真仡佬族家训实录》、《石板渡〈十议条规〉》、《道真乡道修筑始末》《一部珍贵的仡佬族习俗画〈爱鸟画全〉》、《高台舞狮》《道真仡佬族的墓葬形制》《黔北仡佬族地名捡零》等著作。笔者本次走访的重大成果:荣幸地得到应魁老先生的认同,亲送由黔东北梅氏家谱编撰委员会编写的(梅应魁任副主编)《梅氏家谱》一本。拜读后,深感非常有价值。现将相关章节选录于后,以飨共同兴趣者。

                                    ——重庆涪陵 梅邦华

 

 

贵州黔东北梅氏 <wbr> <wbr> <wbr> <wbr>梅氏源流探究(十四)

 

一、入黔始祖:梅仲建

    嘉庆《梅氏族谱》载:“至元末,有梅思祖从洪武定天下,封汝南侯,子孙世袭。及燕王靖难,建文播越爵主,仲建携子再会从行,避难遁入黔中南后,于思州宣尉司水德江司属地蒲口坝,新坑坝、板桥内地近屋基家焉。”这段记载,明确地道明梅仲建入黔的原因——避难。避何难?《明史》载:“宁国公主,孝慈后生,洪武十二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从子也……。太祖十六女诸附马中尤爱殷。……帝春秋高,诸王强盛,殷尝受密命辅皇太孙(建文帝)。及燕师日逼,惠帝命殷充总兵镇淮安,悉心防御(燕兵),号令严明。燕兵破何福军,执诸将平安等,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殷签曰:‘进香,皇考有禁,不遵为不孝’。”最终梅殷还是没有止住燕军向京都进兵。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史称“靖难之役”。燕王即位后,怀恨梅殷,梅殷遭难,殃及子孙,梅仲建外遁,避难入黔。

    江口德旺《龙兴禅院碑记》载:“我祖原籍江西南昌府属地高阶詹,弟兄三人同时出籍,一止安顺,一止秀山,我祖落业于大堡。”现安顺梅氏颇多,未联系,不知是否就是梅仲建胞兄弟的后裔。至于秀山梅姓,我编委会曾派人前往考察,秀山县城有“糜”姓而不是“梅”姓,是否是因避难而致“梅”为“糜”,未经考证不好妄言。秀山清溪有梅姓,系梅先春的后裔,一清乾隆16年由安化县安家坝新寨堡迁入。秀山长滩天堂坡小坝梅启龙、梅启忠的先祖于清乾隆年间由印江岩科弯迁入。显然,这两支梅姓也不是梅仲建胞兄弟的后裔,如他们所述迁出地属实,应该是梅仲建的子孙,究尽是丰,留待考证。

 

二、德江梅氏

    梅仲建入黔后,定居思州宣尉司水德江长官司大堡图辖地新坑坝的板桥,即今德江县荆角乡新坑坝谢家村民组。仲建、再顺父子的墓俱在这里。板桥曾住过梅梅氏四代人,到第四代梅文达、梅文显兄弟均迁出,板桥不再有梅氏居住。

    嘉庆《梅氏族谱》载:“再顺生二子,长曰永祯、咨曰永聪。永聪祖迁居龚滩,永祯祖生二子,长曰文达,次曰文显。文达祖迁居印江县木开(今名罗场),文显祖迁居金甲井(今名竹园)生四子:坚、侃、英、松。今子孙繁盛难以查考,迁移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梅仲建入黔后,前三代人在德江生息繁衍,后由于种种原因,从三世开始,代代有外籍迁者。三世祖梅永祯、梅永聪。永聪祖于明正统年间迁酉阳龚滩,经查,龚滩无梅姓,酉阳梅姓现居住在酉阳的花园、铜鼓等处。四世祖梅文达、梅文显。文达祖于明成化年间迁印江木开,文显祖移居本县金甲井。文达祖迁印一支另述。

    德江,是黔东北梅氏家族的发祥地,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600年来生生息息有梅仲建24代子孙。如今是梅氏族人聚居最多的地方。主要聚居在关林、朗溪等地,迄2000年底有600来户,2400多人。前六代人没有固定字派,从第七代开始实行额定的“春元守之单阳文,廷奇国秀应天成,再正通光昌盛启,享荣纪茂恒时坤”。到今无紊乱。

 

三、印江梅氏

    印江罗场(古名木开)梅氏系大堡梅氏外迁较早的房支。始迁祖梅文达系梅仲建四世孙。由大堡图新坑坝迁至印江木开艾梅寨。迁印后,第七代正秀、正秦、正有开始沿用“正万宁启火,朝中应世宗,云开芝永发,秀士学连通”二十字的字派,但有紊乱现象。后又曾与江口梅氏联系,两地统一字派,改为“世尚国师万朝中,克昌鸿文学政通,大启祖德芝秀发,顺天守成永华丰”二十八字,现还未用。文达祖娶杜氏,考妣墓均在艾梅寨。

    梅文达后有三代失考,其玄孙为八世祖梅孝忠。孝忠生三子:朝华、朝春、朝官。朝华居风神堂,明春居艾梅寨,朝官居贺家林,称印江梅氏三大房。另外,印江县杉木乡高峰村梅氏,曾于光绪26年尊梅启禄为始祖,启禄以上世系失考,与梅文达的血缘关系无法弄清,但同是族中人,这次修谱一并纳入,并将字派据情作雁行排比。早年由尖上头迁往湄潭县马桑区杨家山的文达后裔未联系,此次未纳入谱,有待后人清理补叙。

    印江梅氏,从四世梅文达入迁起,时逾500多年,传20代,现有203户,1067人,主要聚居在风神堂、蔡家坡、尖上头、岩科湾、邓家沟、板溪朝阳、杉木乡以及恩南的大坝场,尧上,豹家岩等处。

 

四、遵义新舟梅氏

    始迁祖梅永甲,经初步考证为梅仲建七世孙。明万历28年(1600年),播州杨应龙叛变,梅永甲随军参加平定播州之役,后留居遵义新舟。卒后葬打蛇坝老盖坪,墓碑仍存。永甲生四子:承轩、承舟、承林、承俸。构成今日新舟梅氏四大房。以后,这四房子孙移居新舟各地。子孙繁昌,家道中兴。现新舟梅氏族人聚居点的始迁祖分别是:六塘新合——十五世梅应世;九龙李子沟通——十五世梅应举;绿鼓下十三世——梅仕玉;梅家坝——十世梅枝旺;梅家沟通十世——梅枝春;连汪孔——九世梅汝芬;中桥灿堂坝——十六世梅天惠;虾子倒流水——二十二世梅正文;九龙代村——二十二世梅正刚。

    早年,新舟梅氏没制订字派,从梅永甲算起,到第八世才沿用德江梅氏字派的“廷”字,但“廷”字后的“奇、国、秀”三字又没用,直接“应”字,以后按序沿用,至今无紊乱,与德江字派吻合。只是用到“通”字时,二房四房嫌“通”字不好取名而弃掉,由“正”直接“光”,致使新舟梅氏目前在辈份上产生一些混乱,长此下去,苦干年后将无法论字分辈,老小不分。因此,经梅通泽与道真梅应魁、尚嵇梅忠贞、德江梅成义协商,决定在“再正通光昌盛启”的“昌”与“盛”之间增加几个字作过渡,使新舟梅氏与德江梅氏沿用字派在今后趋于一致。长房、三房增加“智、世、贤”三个字,二房、四房增加“明、智、世、贤”四个字。增加的字只使用一轮,到二十八字用完返祖以后沿用这次修谱修订的字派。

    新舟梅氏自梅永甲入皤,迄今400余年,传16代,现有221户,893人。主要聚居在宝合、三台山、槐子树、打蛇坝、李子沟、大潮、梅家坝、庙堂坝、梅家沟等地。世代安居乐业,勤耕勉读,宁静过日,极少远迁者,仅十八世梅再英从军外出,迁居河北省邯郸市。

 

五、江口梅氏

    嘉庆《梅氏家谱》载:“六世梅希容娶张氏,生二子,长曰杰春,次曰德春,住金甲井”。“七世梅杰春迁居铜仁苗王,以后未录”。江口德旺(旧名苗王)梅氏始迁祖梅杰春,系入黔始祖梅仲建七世孙,明万历年间(1573-1620),由大堡所属金甲井迁入,其子梅应宗入赘赵氏,孙梅启国,曾孙梅占先皆住赵家寨,梅杰春之后,三代单传,到第四代始有美璋、美才、美衡三公,为江口三大房。迄今后裔昌盛,传17代。自清乾隆中期起,人才济济,科甲蝉联,获举人以上学位的就有15人,以诗礼传家,书香家族称著铜邑。民国年间,文有梅子来,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有梅达夫,任(国民党军队)中将副师长(后任台湾台北县长),光宗耀祖,为梅氏家族增添光彩。至今,江口梅氏仍文学昌旺,经久不衰。获大专以上学历者有29人,是本谱所纳七个房系中获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最多的房支。

    江口梅氏字派为:“世尚国师,克昌宏文,大启祖德,顺天守成”十六个字组成。从梅应宗算起,至第七世才开始使用“尚”字,以后无紊乱。族人主要分布在德旺乡的赵家寒、玉河、苏家场、白沙、德旺街上、干田嘴、核桃坪、白杨树、尖山等地。

 

六、遵义尚嵇梅氏

    清道光五年(1825年),尚嵇《梅氏先茔碑记》载:“始祖守志同妣周氏,居黔之思南府安化县,世传生长于此,又居务川及大堡场,疑迁居也。有弟守慧、守魁、生长卒葬均与始祖守志在思南府地…….始祖生应甲,于清顺至元年入遵义清里十甲,今水坝也。”又1946年尚嵇《梅氏家乘》载:“原祖世籍京都,住居棉花胡同,由明成祖时,因避梅殷之祸,于是出籍湖南,继迁居思南府居大堡。乃清初时也,又由思南迁居遵义尚嵇,卜宅水坝,现刻基址犹存”。根据以上两段记述以及对梅守志以上的查考,尚嵇梅氏始迁祖梅应甲系梅仲建十世孙,清顺至元年(1644年)由思南府安化县大堡场金甲井迁至遵义尚嵇,居水坝,迄今历时350年,传14代,130多户,530多人。

    尚嵇梅氏从梅应甲起,一直沿用“应现万逵如,映文天成序,忠良明德易,鸿齐永载先”二十个字的字派,无紊乱。

    据尚嵇《梅氏家乘》记载:“七世祖梅文兰因兵乱逃亡,生天爵一子,出亡在外数十年,后于光绪庚子初次转家。”尚嵇梅氏外迁者有梅文兰一人,时间大致是清同治年间或光绪初(1862-1880)。文兰子天爵入赘于开阳属地杠赛道羊场祖州吴姓,因而定居在彼。以后子孙繁盛,到“忠”字辈就有37人,现已全部世系纳入谱中。

    为寻宗觅祖,尚嵇梅氏族人梅忠一、梅忠贞、梅忠刚等人闸于1988年、1997年、1999年三次到德江,与德江梅氏联系,达成同宗共识,对这次黔东北《梅氏家谱》的编纂起着倡导作用。

    另外,德江金甲井梅化元以下世系失传,而梅守志三兄弟以上世系又失考,经双方协商,在梅化元名下由梅守志起三兄弟承接宗祧。

 

七、道真梅氏

    道真旧城梅氏墓碑载:“始祖梅再顺,在江西临江府十字街,移居于思南所辖大堡,复更名为安化居住。再顺祖坟在新坑坝。所生四子:梅金、梅克、梅膺、梅松……梅松生梅鼎和,鼎和生二子:梅长荣、梅友荣,均居大堡火烧宅窑叶头。梅长荣生二子:子孰、子纯。梅友荣生兴国、兴见。”

    经考,这段碑载有误。“金、克、膺、松”应为“坚、侃、英、松”,且非再顺之子,而是再顺之孙梅文显之子。“梅松生梅鼎和”应为“梅松生梅握”,梅握生梅长荣、梅友荣。

    又传,清初,梅兴国率兵打仗阵亡,田氏祖妣办完丧事后之后,即率子朝现、朝相、朝举、朝祖连同傩戏面具,由思南府头图一甲地名井头三坝迁居思宁里七甲周仁沟(今道真永成棕林沟。子孰祖率成禄、成爵父子三人于康熙年间亦迁至真安州,得买王姓之业定居西山冯家营旧屋大屋基(今道真永成西山)。

    经考证,今道真梅氏系梅中建九世孙梅兴国妣田氏,梅子孰于清顺至初年和清康熙年间前后两次迁入道真所繁衍的后裔。一居棕林沟、槐坪;一居西山,形成两大房。迄今300余年,传16代,主要聚居在槐坪、西山、棕林沟等处,沿用德江梅氏字派,仅前五个字与德江不同。

 

附:贵州梅氏字辈

1、安顺:汝有承宗德, 士培泽乃长, 人文家永绍, 戴锡国之光.

2、贵州大方:汝有承宗德,世培本益昌;人文家永绍,载锡国必光。(梅松华  提供)

3、罗甸:万、应、玉、德、明,全、才、启、兴、文,缘、来、有、富、贵,世、代、敬、君、臣。(梅才伦  提供)

4、德江:(始迁祖梅仲建,二世祖梅再顺.前六辈无固定字派,从第七世起用以下28字):春元守之丹阳文廷奇国秀应天成再正东光昌盛启 兴荣景茂恒時坤 (梅顺焦梅再会提供)

5、仁怀宗万春魁永,开凤祖仕正,云应世朝显,光先甲帝登,明元昭远发,清贤国佐升,家祥传百代,源芳立志亨(据说此支是由江西吉安府迁往泸州大田角,然后又迁进贵州的)(梅誉  提供)

6、镇远(石千):盛万首启凤,朝正光明() 忠,天顺之美菊,孝利()学良通。(梅天鹏提供)

7、盘县新民乡打克村:占法世金银,春时良开有,朝兴启泽民。(梅泽阳提供)

8、毕节县大屯酉里乡(一世祖梅公,英。系状元出身,招为附马,洪武钦差,署贵州布政使司。又由安顺府,原受恩赐,有四世祖梅竹蘭系举人出身,授云南习鹅县知县正堂.五世孙梅应春,特授山东省青州事):英元位竹鼎枝春,舒章廷文在玉贵。(梅邦华摘录自<梅氏族谱>)

9、大方八堡中箐:云春维祖应,思桂之毓忠,全祚永元现,万於斯为章(六十年代与安顺合派.其中,大方的“全祚永无现,万於大气候为章”与安顺的“汝有承宗德,世培本益昌”对应字辈相同。

10、大方城关:云春维祖应,圣百元春芝,汝有承宗德,世培本益昌。

11、印江:(始迁祖梅文达,系梅仲建四世孙,第七代正秀、正秦、正有开始沿用):正万守启大,朝中应世宗,云开芝永发,秀士学连通.[后又曾与江口梅氏联系,两地统一字派,改为“世尚国师万朝中,克昌鸿文学政通,大启祖德芝秀发,顺天守成永华丰”二十八字,现还未用.----梅邦华录自<梅氏家谱>]。

12、印江杉木乡高峰村:富启先,国正再廷奇,春元守芝丹,昌盛启兴荣,景茂恒时坤。(梅邦华录自《梅氏家谱》中之《各房支字派对照表》)

13、遵义新舟:(从梅永甲算起到第八世沿用德江梅氏字派的“廷”字,但“廷”字后的“奇、国、秀”三字又没用,直接“应”字,到“通”字时,二房四房嫌“通”字不好取名而弃掉,由“正”直接“光”,致使新舟梅氏目前在辈份上产生一些混乱,因此,经梅通泽与道真梅应魁、尚嵇梅忠贞、德江梅成义协商,决定在“再正通光昌盛启”的“昌”与“盛”之间增加几个字作过渡,使新舟梅氏与德江梅氏沿用字派在今后趋于一致。长房、三房增加“智、世、贤”三个字,二房、四房增加“明、智、世、贤”四个字。增加的字只使用一轮,到二十八字用完以后沿用这次修谱修订的字派):永承魁枝润汝俞,廷应天成再正通,光明智世贤盛启,享荣纪茂恒时坤。   (梅邦华录自《梅氏家谱》)

14、江口:(从梅应宗算起,至第七世开始使用“尚”字):世尚国师,克昌宏文,大启祖德,顺天守成。(据《梅氏家谱》)

15、遵义尚嵇:(从梅应甲起一直沿用):应现万逵如,映文天成序,忠良明德易,鸿齐永载先。(梅邦华录自《梅氏家谱》)

16、道真:(沿用德江梅氏字派,仅前五个字与德江不同):鼎友兴朝正阳文,廷奇国秀应天成,再正通光昌盛启,享荣纪茂恒时坤。(梅邦华录自《梅氏家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