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往中失败的五种人

(2010-06-07 08:34:17)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人生

  所谓过错——过了就是错。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超过了就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那天老同学聚会上,就因为有同学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而让对方很没面子,就因为反方的一个随心所欲的玩笑,又让对方难堪,从而引发冲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互不相让。。。究其原因:虽然老同学见面分外亲,虽然深一句话浅一句话都担待,但是时至今日,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兴趣爱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像从前那样没有距离的本色表现,拿对方不当外人,反而没有礼貌了,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表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斗转星移,时过境迁,这所有一切不因谁的意愿而改变,所能掌握的只有自己,所能改变的也只有自己。交往之中,人的自尊心也是一种显著地参与因素,距离过了,就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不安全,距离过了,被人触犯,就难免恼怒。也难怪,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独立空间,适当的距离才能产生朦胧、神迷的美感,才能使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渐进的发展余地。人生的每个时段都离不开交往,记得也曾翻阅过社交、诚信、修养等之类的书籍,究竟哪几种类型的人在交往中容易失败,归纳如下:

 

  (一)服从型

  对于别人的要求,基本上不拒绝,并且毫无原则的、力所能及的满足对方,久而久之沦为了奉献者的角色。只要得到别人的赞赏、肯定,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久而久之也被别人称作是“顺毛驴”。这类人时常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愿望,殊不知这正是一厢情愿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旦遇到点挫折和伤害,立马就会感到委屈或不平衡。。。过分的服从并从别人的赞扬与肯定之中寻求得来的自信及一味的讨好别人以改变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自信,这都不是真正的自信,恰恰是一种自卑。总想使自己的形象在别人看来是理想而完美的,从而达到别人的期望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此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所谓的自信,不知不觉中掩饰了或许自己也不知道的一种自卑。这种事事处处服从别人的意愿,已经失去了自我,忽视的也是自己真实的体验。

 

  (二)自我型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往往是不良环境中的影响或不良教育中的引导而逐渐形成的。这类人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思想,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大发雷霆,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才临时抱佛脚,惯于指挥别人,把他人看作是为自己服务的,忽视了互助、平等的基本的交往原则。这类人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以自己的态度作为他人态度的向导,认为别人都应该和他有一致的看法和意见,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从来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即使明知自己是错误的,也一副唯我独尊的姿态。这类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嫉妒心,在别人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在这种人身上,就会引起强烈的自尊心受挫的感觉,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的维护自己所谓的容易受伤的敏感的自尊心,也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对别人的成绩非常嫉妒,对别人的失败则幸灾乐祸,不愿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等。以我为中心的人,会让别人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夜郎自大,自我膨胀,反之自卑、孤独、退缩等心理障碍。

 

  (三)猜疑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谓猜疑就是对别人毫无根据的猜测和怀疑,是一种完全凭借自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对方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这种人心胸狭窄,疑心重重,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总觉得别人算计自己,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猜疑是一种主观臆想的病态,是交往的大忌。这类人表现为戒备和敌对情绪,似乎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有挑衅的成分,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曲解别人的意思,常常寻找各种借口发动攻击,试图促使矛盾激化,从中寻找对别人实施报复的机会,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

 

  (四)依赖型

  过分依赖他人,以致于成为自己和别人的负担,也会形成一种占有心理,不愿意也不允许对方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唯恐自己被抛弃,使被依赖对象有一种束缚感,甚至感觉负担,并且产生一种想摆脱这种关系的强烈愿望,最终导致亲密关系的破裂、失败。而习惯了这种依赖心理的脆弱者就会难以承受这种打击,出现心理冲突。这是一种对自己极不信任的心态和行为。

 

  (五)恐惧型

  恐惧是一种不安的情感反应。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接触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时,或多或少的都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紧张情绪,这是正常的。但是处于交往恐惧的人,总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愿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往,这或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但是反映却异常强烈,紧张、忧虑、矛盾,不是不愿意交往,而是害怕尴尬,害怕自己主动与人交往,别人不理睬、不热情怎么办。如果对方太过大方热情的回应,虽然尚能鼓舞那份信心,紧接而来的又会恐惧、胆怯、和不知所措。如果对方同样拘禁,或不予理睬或没有反应,又会试图惹逗对方,接下来又会封闭自己,俨然一出猫捉老鼠的游戏,仿佛一种似是而非的局面,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渴望与别人交往,又害怕别人的大方热情,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企图,担心被利用,担心被欺骗,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常常把人际关系人为地复杂化。这是一种幼稚的、失信的交往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