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湘情缘之三  范仲淹: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013-03-24 22:57:35)
标签:

范仲淹

岳阳楼

安乡读书

深柳书院

湖湘情缘

分类: 湖湘情缘

   范仲淹: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可以打满分的想象作文,因为老师说,他根本没去过岳阳楼!”初冬,读高二的儿子,随学校组织去岳阳楼冬游,回来后他如是评点说。他和语文老师、同学一起登上岳阳楼,眺望“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一起引颈吟诵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而对于篇中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青葱年华的学子缺乏深刻体悟的人生历练和胸襟,只能是跑马观花地到此一游900多年前范仲淹写作的背景图,给他们以后写游记作文留下一些素材罢。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给岳阳楼写的最强势广告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这篇300余字的“命题想象作文”而成为中国四大名楼。这篇古老的“广告软文”,还得感谢一个策划者,即范仲淹的同年好友滕宗谅(字子京)。滕宗谅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仲淹同科进士,曾官刑部员外郎、任泾州(今甘肃州泾川北)知州、庆州知州等职,因被告发滥用钱财,于庆历四年春(公元1044)贬谪岳州巴陵郡任太守(今湖南岳阳一带)。滕子京到任巴陵后,为民生办了几件好事,比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两年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治为天下第一”。岳阳楼重修后,楼台规模宏大,极为壮丽,滕宗谅想为楼写篇“广告词”,首先自然觉得与其十分投契的同好范仲淹了,便修书一封范仲淹,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事”。据说,史书上并无范仲淹到过岳州的记载,滕宗谅也考虑周全地随信寄了一幅《洞庭秋晚图》,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供范仲淹作参考。

    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遭当朝保守派大臣的攻讦,已于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被贬谪为邓州(今河南南阳市)知州。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在细致端详《洞庭秋晚图》后,写下了这篇“看图作文”《岳阳楼记》。滕宗谅因范仲淹的这篇为其歌功颂德的美文,重新获得宋仁宗好感,于当年秋调到有小汴京之称的徽州任知府。在岳阳楼的双公祠中立有范仲淹与滕子京的雕像,纪念这对同年至交成就千古名楼的一段人生插曲。

    但是范仲淹与湖南的情缘不仅仅止于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儿时曾客寓洞庭湖北岸的安乡读书,数个初秋朝夕相对于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风情:时《宋史卷四五九·隐逸·刘愚本传》有记载,刘愚任安乡知县时“邑有范仲淹读书地,为绘画立祠修学”;《范仲淹年谱》也说,范仲淹儿时曾在澧州安乡读书。范仲淹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生于父亲范墉任职的武宁军(治所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2岁父亲病卒于任所,4岁母亲谢氏改嫁苏州为官的朱文翰。朱文翰先后在江苏苏州、湖南安乡、安徽青阳、山东淄洲等地为官,范仲淹便与母随行,在各地就学受教。北京大学学者方健经详尽考证后指出,约在至道、咸平年间(995~1003),少年范仲淹约在七至十五岁的时候,其继父朱文翰任安乡知县,仲淹就从母随朱氏生活于“县三面皆大湖”的安乡,拜兴国观司马道士发蒙读书。

     安乡县城北鹳港(今书院洲)兴国观至今尚有相传为范仲淹读苦读诗书的读书台,还有与他相关的“揭榜行医”、“断齑划粥”、“重修兴国观”之类传说故事。读书台究竟始建于何年,已难稽考,有记载的是南宋庆元二年(1196),知县刘愚在兴国观旧址重建读书堂,号“范文正公祠”,澧州学教授王仁撰了《重建范文正公读书台记》,激励读书为学者以范文正公为师,奉劝为官者以御史公为法。清乾隆十年(1745),知县张绰和邑士胡世琦等又在原地垒石台、建楼阁,环植柳树数百株,设义学,命名为“深柳书院”。范仲淹学余应该是在兴国观四周眺望过当时的洞庭胜景的。“书台夜雨”后成为安乡八景之首,古人的题咏甚多,著名的有:“山椒瑞气霭氤氲,道在虚无不可闻。玉女乍悬罗绮幔,上仙初看翠霞裙。但经秋色还春色,抛却青云与白云。花缕黄山绣作范,酒杯诗卷缀新文。”

    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也是秋风乍起时,范仲淹面对滕子京送来的《洞庭秋晚图》,勾起了四十多年前的回忆。宋时位于八百里洞庭北边的安乡,也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元代诗人许宗鲁有《中秋不见月》写当年中秋夜景:“浦市依渔火,江城傍蜃楼”。范仲淹当年就读的兴国观就位于鲸湖古渡旁,可俯瞰澧水,“鲸港秋月”是“安乡八景”之一,“竹绕琴堂水绕城,鼓喧时为骇长鲸。湖铺碧翠秋光远,云静高空月彩明。入座半瓯轻泛绿,舍虚皎镜有余清。莫辞达曙殷勤望,诗伴吟诗月里行。”范仲淹一定怀想起鲸湖古渡的白鹤横江、苍鲸喷水,落霞渔火、海市蜃楼,浮现出兰蒲渔舟唱晚图画。他会遥想春雨霏霏洞庭春涨的情景:“洞庭淼淼杳无边,野水春来更接连。青草浪高三月渡,落霞红衬贾人船。联行鸿雁翻云去,万顷波涛在目前。温道巴陵湖水阔,东来西去尽悠然。”于是有了《岳阳楼记》中的佳句:“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当然,他的脑海里还会涌现春和景明渔歌互答的胜景,笔下流出美妙的春景图: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最后,联想到自己的变革挫败,与同好分别被贬各地,发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概叹,与滕子京共勉。

     对于范仲淹是否在安乡生活过,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但是范仲淹因为《岳阳楼记》与湖南、与古城岳阳结下的情缘近千年,毋庸置疑。他在这篇记里,将洞庭湖、将岳阳楼,将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镌刻在文学史的重要章节上,更是铭刻在千百年来的文人志士的灵魂深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