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思念你的结局

(2011-03-16 20:13:41)
标签:

强震海啸结局

神爱世人

义人【原创】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当思念你的结局

 

             文/卷风

 

         惟愿他们有智慧,能明白这事,

         肯思念他们的结局。

 

                ——《申命记》32章29节

 

    震惊世界的日本9级大地震至今日已经进入第6天了,一场旷世之灾顷刻间袭击了这个位于太平洋上的扶桑岛国,3月11日,强震和海啸造成的惨重伤亡以及核泄漏危机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无情的震难让万余人不幸遇难,无数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造成难以计数的巨大经济损失,大自然和海洋的愤怒让万物之灵的人类束手无力望洋兴叹。再往前数,2月份新西兰发生了大地震,年前智利发生了大地震。这几年,咱们中国也遭受到了地震的屡屡重创,当国人还没有从5.12的汶川震难中抚平疮口,去年4.14的玉树地震让国人记忆犹新,甘曲的泥石流再一次让国人伤悲垂泪。当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不断地侵犯我们人类的时候,有人悲伤,有人垂泪,有人漠然。有的人认为,灾难来了躲也躲不掉,虽然不想早死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你也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有的人认为,人终有一死,大不了就是一个死字,活着也没有多大意思,这类人悲观厌世,或许是生活上经受了大磨大练,他们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肉体而活着,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生存。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折弄,真正有几人会静下心来慢慢思考,为什么这些灾难会频繁地降临到我们人类头上?难道是真的一死百了万事无吗?你思想过人为什么活着吗?我们人类知道自己的结局究竟是什么吗?我们无法预先知道自己何时出生,更无从知晓自己何时灭亡。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对于生存,我们不知道的太多太多,至于死亡这个深奥无比的话题更是无从谈起了。

    万物大结局  万物皆有结局,世间万事万物,大到宇宙星宿天体,小到分子原子尘埃,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有自己在世的寿命日子,只是这个日子有长有短。自古至今,无论男女,遑论贫富,都难逃一死,逃脱不了死亡的终极判决。当那时那刻来临之际,每个人都要接受圣洁公正的审判,造物主供应了充足的食物备你所需,也会按着每人各自的轨迹定制你的一生,他会按着每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来判决你的结局。人断不能存以侥幸心理妄图逃避对你的判决,人在大自然面前在造物主面前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一分子,一切的选择权不在你的手中,而在于主宰你者手中。被造者人类的自由意志只能靠着主宰者的支配,人类自身只不过是一个有别于其它高等动物会思维的机器人罢了。

    个人的结局  人类的结局有两种,一种是美好的结局,一种是不好的结局。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达到美好的结局。义人必为有福,恶人的道路必然走向灭亡。违背律法的人都是恶人,崇尚良善正义公理的人都是义人。恶人的结局必然是走向灭亡,义人的结局必然蒙福。人类的终极结局就是天堂和地狱两种抉择,你会选择通往天堂的快乐还是选择炼狱的痛苦?只要你不愿做恶人,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神造人之前,就把永生的观念放在被造者的心灵里面,人是万物之灵高于动物之上,许多人追求长生不老,是因为各人心中都有永生的盼望,人死不是简单地肉体消亡。我们都为老年人祝过寿,祝他(她)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吉祥语,难道被祝寿的老人都果能随人所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吗?与南山比寿仅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唯美祝福罢了。

    创世纪时,洪水在地上泛滥四十天,水势浩大,把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动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和爬在地上的昆虫,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信他的人得着永生,不信他的人将不得永生。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他临终前,让他的女儿为他读了《圣经》上的一段话就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儿子赐给我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人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结局呢?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在我,凡信我的人必得永生。电影《2012》是一部描述灾难的影片,一张珍贵的船票,能保证你能永远活着吗?生命建立在什么样的根基上,就有什么样的生命含义。用草木秫秸建造的工程能经得起火的考验吗?用金银宝石建造的工程就能承载起烈火的检验。任何时候别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常常儆醒,常常思念,思念我们各自的结局。义人蒙福,恶人灭亡。信他的人必得永生,不信的人得不着永生。愿我们的信心建立在坚固的磐石上永不动摇,常常思念我们各自的结局。

 

                       卷风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夫妇有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