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与人生

(2010-10-20 21:11:12)
标签:

项羽

中国

道家文化

道法自然

【原创】

杂谈

分类: 随笔杂谈

               道与人生

 

                 文/卷风

 

    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道家文化集中反映在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中,该书仅5千言,但是论述简洁,语言精炼,“涵宇宙之奥妙”,道破人间真理,集中体现了道家精神的博大精深。道之精深,道之奥妙,不是本篇小文能说得清的,恐怕几本书也说不尽道学之奥秘,现择要述之,浅谈个见,愿与众师友共勉耳。

    道家崇尚阴阳,讲究天人合一。道家认为,天地万物皆是由阴阳组合而成,人有男女之别,动物有公母之分,数学有正数负数,电分阴阳二极。就连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也是阴阳相生而成的,山为阳,水为阴。“人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道,就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的矛盾之中,没有“有”,何来“无”?没有“长”,何来“短”?对道家哲学而言,强和弱是互相转化的,所以你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有朝一日,他会时来运转,成为后起之秀。反对藐视弱势群体,是符合道家文化观点的。矛盾双方的对立性也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性,老子认为,对立面是互相转化的,强与弱,大与小,长与短,都是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老子所说的道,就是认识自然,揭示自然,改造自然。“道法自然”用一个字面来解释就是“顺”字,道法自然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不是中国的“仁学”,亦不是中国文化的原典。顺应长辈,尊老爱幼,这是传统的孝心孝义,但是有些我们却并不一定赞成,如“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诚然我们感动他的一片孝心,却不会赞成那些所谓孝道的行为对人性的毁灭与摧残,试想,那么冷的天滴水成冰,你让一个幼童在冰封的湖面上躺下你于心何忍?如果鲤鱼不来水面,这个幼童岂不冻死罔辜了小小性命,这不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什么?所谓的孝义,也仅仅是愚孝罢了。

    顺,不是妥协。中国先人大禹治水,就是用的“顺”的方法来治理泛滥的江河,采用“顺”的方法治水是完全正确科学的方法,因为水的特性是水往低处流,大禹顺水方向疏而导之,而鲧的治水方案是堵水,只能导致更大的洪水泛滥。就社会管理来讲,顺应民心,社会长治久安。不顺民心,身死国灭。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存世800多年,而秦代和隋代只有只有短短的几十年,为什么?不顺民心啊!周代存世800年,在于顺应民心。我们读的《诗经》就是周王朝最高长官问政天下、询问民生的集成,周天子有专门的采诗官负责收集民间的歌谣,采集民间信息,知民情,达民意。

    道家文化的另一个观点就是“无为而治”,其实也是顺应自然的延续。“无为而治”,是道家最本质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无不为”,道出了“无为而治”的辩证学规律。老子是圣人,以后的庄子孔子孟子也是。人分五类,圣人、贤人、君子、庶人、小人,对一个人不能过度地夸大自己,老子提倡不尚贤。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个道家代表人物,他呼吁无为而治的思想,崇尚黄老哲学。黄老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很近。把“无为而治”的思想应用最好的是汉初的“文景之治”时期,汉文帝与汉景帝,采用安民生息的策略来治理国家,国家稳定、盛况空前,这与黄老哲学中的“无为而治”的观点一脉相承不谋而合的。中国人是满有智慧的,一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但是两个中国人就不是了,是两条虫!三个中国人就是三国鼎立。这说明什么?两个人可以打天下,两个人不可以共享天下。一个管理者要管理好本单位,就时时把自己视为一只盛水的茶杯,不能盛满,CEO不能越权做下属应该做的事情,你替下属做的事情越多,下属越是做的事情越不好。你替他做多了,他为你就做少了。思考的越多,做的就会更少。

    在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刘邦与项羽都参加了反秦暴政的滚滚洪流。后来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而项羽却最终失败了呢?“运筹帷幄之中,决计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安邦定国,供需军粮,吾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吾不如韩信”,这三者皆为人中豪杰,然能为我所用,故而成就天下。刘邦之言道出了自己之所以取胜的根本原因,也是道家思想的流露。项羽不能知人善用,专断残暴,一意孤行,与道家文化相违背。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这就是道家文化思想的精髓。电脑没有程序设计就会死机,绘画若没有立意和境界,就是满纸画的满满的,也是废纸一张。

    道家认为,“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为了更有“为”。人在活着的时候是软的,死的时候就变得坚硬了。伸向河边的橡树,当河水潮涨,橡树被河水漂起,但橡树的根系发达,它的根牢牢地扎进泥土中,而河中的浮萍就不一样了,它会顺水漂流,随遇而安。橡树会在暴风雨来临时勇于对抗,迎接暴风雨的侵袭,所以毫发无损,愈长愈粗壮。浮萍则会被连根拔起,漂零四方。道家文化更加重视弱和强的对立观,牙齿和舌头,谁最坚硬?人老了,牙齿没了,舌头还在。牙齿坚硬不如舌头顽强。有的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学习传统国学,不如让其学习其他特长培训班,学习国学不如学跆拳道好,学了跆拳道不受人欺负,谁敢打我,我会跆拳道!习学国学,往往给人以弱者的形象,其实这是误解。中国人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吃亏人常在,说的是吃亏与蒙福的辩证关系。还有,退让一步方为强。你退让一步,不是怯懦,而是一个强者的表现。

    道家讲究“以柔克刚”。老子讲上善若水,人之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水的特性接近道,水的美德是善德,利万物而不争;水往低处流,不张扬自己。水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滴水穿石。水有广德,包容一切。水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圆就方”,没有固定的形状。你把它放在圆形的容器内,它是圆的,你把它放在方形的容器内,它就是方的。水最软,也是最硬的东西。滴水穿石,恒心无比,它是液体,也会变成固体,变换成气态,它是可视的,看得见的,也是不可视的,不可见的。因此管理者的德行就应该具备水的德行,还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具备水一样的人,是战无不胜者,是攻无不克者!

             2010-10-20 21:18卷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十娘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