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意蕴
文/卷风
唐诗,是中国文学古典诗歌中的一枝奇葩。唐诗,是奇句,讲究虚实相对,长短相对,近景远景结合。一部《红楼梦》曹雪芹积十年之功写就,《红楼梦》中的诗歌吟咏贯穿全书,俯拾皆是古典诗歌。《红》是明清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曹雪芹对世人的贡献,从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曹的古典诗歌的捻熟精通和高深的造诣。书中尤以林黛玉、香菱、宝钗等人咏诗擅对。好的诗歌,应以意蕴第一,形式第二。唐诗熟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朝诗人中以山水田园风格见长的当推王维,王维著有《摩洁全集》。谈诗歌最要讲究的是意蕴,不仅诗歌如此,任何一种艺术作品我们欣赏它的也是其意蕴。林黛玉教授香菱写诗,林黛玉说,你若读诗,我给你推荐名家的诗作,如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老杜的七言律,陶谢的诗等等,黛玉所推荐的都是历代名家大手笔,是诗歌中的上上之品。梅兰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扮演的人物众多,年轻时演谁像谁,年老时演谁是谁,由像到是,是演技的日臻成熟,充分展现了梅先生高超的艺术水准。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集萃,是千年积淀的精品,有的人皓首穷经,哪怕读一辈子书,未见得能有曹雪芹的冰山一角。
话说大唐开元五年,即公元735年,大诗人王维任河西节度使。汉武帝时期,刘彻派大将卫青战胜匈奴后,置安西节度使镇边。至唐开元年间,边陲战事告急,王维被皇上派去慰问考察河西地区,途中经过甘肃张掖地区,在六盘山一带的途中写下了这首有名的《使至塞上》一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其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二)。其一中,居延,汉置地名,唐代沿用。其二中的一句“大漠孤烟直”,孤烟怎么是直的呢?我们视觉中常用的炊烟都是袅袅炊烟,弯弯曲曲,冉冉升空。“直”一字,我们读其句,如见其形,如见其境,那烟直直地升入了空中。这首诗意蕴很深,关键在于有奇句,“孤烟直”和“落日圆”,“直”“圆”相对立。古人眼中春花秋月丑美善恶皆可入诗。大漠中的孤烟,也叫边烟,不同于炊烟,是烽烟,又叫狼烟,用狼粪干燃烧报警用的,人们一看到狼烟四起,就知道边事吃紧,有战争动态,在大漠中燃烧的狼烟烟雾升起时是直直的,不是曲的炊烟,烽烟直,炊烟袅,这种视觉认知超越常人思维。诗有诗眼,是一首诗中的灵魂,一首诗必有诗眼,好诗更有好的诗眼,那么,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诗眼是什么呢?就是大漠。无垠浩瀚的大漠,一望无边与浩瀚相连。好的诗歌超越了诗的本身。写诗,谈诗、论诗,都要论及诗歌的意境。让人想象于脑海中,读其诗如见一副田园美景,呈现出大自然的景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论及王维的诗,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其人,聪音律,擅演奏,是有名的书法家、画家、音乐家、禅师。王维的另一首诗《辛夷坞》:“木芙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切落”。王维的每一首诗,取景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外在是写景的,实则是写禅心的。正是从景中悟出禅意,这也是王维成为大悟的禅师所在。三才天地人为历代推崇,天才如李白者,浪漫飘逸洒脱;地才如杜甫者,现实主义风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吏》《三别》;惟独王维为人才者也。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字少游)也对王维的诗评价很高。
顺其自然,才有禅理意境。禅理讲道,道是自然,道是大智慧,大道者,就是满有智慧的人。大画家刘海粟大师有一副对联说得最为精妙:“宠辱不惊,看云卷云舒;生死去留,尤闲庭碎步!”达到如此境界,堪称至高境界。再看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注解,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代隐士皆有弹琴长啸唱高歌之风,真是人在自然,真正的天人合一。诗美意美景美境美,犹如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之畅意,《竹里馆》这首诗写出了竹林情趣——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大自然的奥妙人类未必尽知,唯有托付明月相知,此一境界就是一个智者的境界,可喜的是,在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中有许多像王维的田园诗一样,处处充满着禅机的田园奇趣。在《唐诗概论》中关于山水田园诗有1万多首,真是庞大空前。。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读诗如观画一样,一副有声的画,鸟鸣声声,静到极处,春山空灵,桂花落地无声,有静有动,动静相宜。
谈到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不得不提另一位大家孟浩然(689—740?),他的《春晓》妇孺皆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字词精炼,多一字多余,少一字不可,此诗所表达的是伤感的春天,有伤感之美,但译不出来其中的百分之一,诗人感受的不是花,而是花所代表的所有的美,如朝霞晚霞旭日,所有的美,你能解尽多少?永久的流传久远的惟有孟诗中所传达的意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