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瞒原本忠良相

(2010-07-06 21:13:32)
标签:

历史

曹瞒

董贼

忠良

曹操

洛阳【原创】

文化

分类: 两汉文化

 

           曹瞒原本忠良相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曹操

 

    前言:新版电视剧《三国》在江苏卫视黄金档强势播出,观者如潮,反响强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此卷风将推出一家之言“我品三国”系列,望能与博友互学共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为盼,是为记。

 

    曹操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大奸臣,“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持奸臣一说的代表人物是罗贯中,就是以擅长写历史演义闻名的历史小说作家,自《三国演义》成书之后,后来的人们就以他的小说为界定,把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形象同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混为一谈,因此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多数来源于小说戏曲的演义中,曲解了历史本来面目,误读了真实面孔的曹操。也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代表人物是陈寿和许邵,陈寿是三国稍后时期的魏代人,对曹操的历史评价较为客观公正,许邵则是与曹操同时代的人,他对曹操的佳评是“治世之能臣”。他是湟湟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最后一名丞相,力挽狂澜于倾倒,拯黎民于危难之时,致力于汉室中兴,忠君为国,侠肝义胆,虽九死而不渝,实为千百年来少有的历史英雄人物。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两种说法,针锋相对,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两大派观点,挺曹派与抑曹派一直争议了1800年尚不能盖棺定论,历史上的曹操其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

    曹操是一个大英雄  东汉初平元年,董卓自西凉起兵,占据东都洛阳,董卓自封相国,立时年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剑履上殿,威福莫比。独霸朝野,祸乱朝纲,久有篡逆之心,朝中百官俯首称臣,惟命是从。汉室几欲亡也!大司徒王允寝食难安,忧心忡忡。一日散朝,王允邀请百官赴宴,唯独没有邀请时任洛阳北骁骑校尉曹操,而曹操竟然不请自来。你道王允为何不请曹操赴宴?王允是有原因的,原来这曹操表面上和董卓走得很近,曹操出入相国府无需禀报,无需验身搜身,可以带着兵器自由出入相府各地,畅通自如。百官当然最看不起这位身份特殊的董卓眼中的红人,这也是王允之所以不邀请曹操赴宴的根本原因。宴上,王允放声痛哭,慷慨陈词:“董贼不除,汉将危矣”!曹操闻听,放声大笑:“世人都惧怕董贼,欲除之而后快,尔等何做缩头乌龟哉?待俺手刃董贼,以谢天下!”众臣皆惊,王允以曹胡言论语将曹操赶出府门,却暗地吩咐家人让曹操到后府相叙。

    王允送走百官,到后府亲与曹操把盏,王允将祖传的七星宝刀赠与曹操,曹怀揣宝刀,献于董卓,被董卓识破刺杀之谋,遂令义子吕布全城布控缉拿刺客曹操,继而全国贴榜通缉追杀朝廷要犯曹操。曹慌不择路,逃到故交吕伯奢家中避难,曹操误以为吕伯奢举报他,误杀吕氏一家八口。这时候,曹操说出了令后世人颇具争议的惊世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从字面上看,曹操的言语是为自己误杀吕氏一家行为的辩驳,更是一种心迹的表白。刺董成功,功成名就,青史名垂。刺董不成,我辜负了天下人的厚望,误杀吕伯奢一家,我事出无奈,不得不然。即使错了一千次,我曹操都不悔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曹操贪婪自私的个性,为成名节去做大事,却不拘小节做错事。曹操献刀刺董,一方面为自己树立了个人形象,增加了人脉,笼络了人气,朝中上下为曹操刺董的义举而折服,就算刺董未遂,曹操仍然可以打着讨贼反董的大旗,邀请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商讨贼义举,明正而言顺。

    曹操行刺未遂,他再也做不了他的洛阳北部骁骑校尉,从此亡命天涯,刺董失败,曹操仍不愧为一个英雄,试想一下,敢于刺董献刀的勇士难道不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英雄吗?面对暴强,朝廷上下惟命是从马首是瞻者有之,趋炎附势刻意奉迎者有之,心怀怨恨敢怒却不敢言者有之,磨刀霍霍欲图之而后快者有之,然而满朝文武能有几位敢像曹操那样,不畏暴强仗义执言,挺身而出,甘冒生命之险义无反顾,献刀刺董呢?

    在三国之前的历史上,敢于刺王与刺杀暴君首长的英雄,刺秦的荆轲算得上最著名的一位,荆轲受燕太子丹之重托,“图穷而匕见”,刺秦不成身先死,死得何其壮烈,死得其所,重于泰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样是刺王刺暴,只不过荆轲刺秦不成反成仁,曹操刺董不成苟活贪生,以求东山再起罢了,后世人从曹操的“宁叫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的豪言壮语中断章取义,肆意曲解乱世英雄穷途末路时的无奈心情,此为大谬也!(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