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渔洋研究中心
王渔洋研究中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8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渔洋山人精华录》批点本提要

(2010-02-02 09:54:30)
标签:

刻本

批语

上海图书馆

朱笔

杭世骏

山东

文化

分类: 八面来风
   

《渔洋精华录汇评》(周兴陆编)

http://www.gdwx.fudan.edu.cn/upload/200813191753.jpg

《渔洋山人精华录》批点本提要 《精华录》评批类

    一、《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金荣笺注,清金氏凤堂刻本,清姜恭寿朱笔手批 上海图书馆藏

    扉页锓“此中得少佳趣”印、“仁者寿”印,第一卷首页首行下钤:“姜皋原珍藏印”。姜恭寿,字静宰,号香严,又号东阳外史,江苏如皋人。乾隆六年(1741)解元,官教谕,善诗、书、绘画,有《皋原集》传世。目录后有批点者朱笔识语:“乾隆乙亥年七月望日阅起,至晦日终卷,香严姜恭寿志于小有清虚水阁。”乾隆乙亥,为1755年。这是笔者所接触到的《渔洋精华录》最早的手批本。首卷前空白页有沈裕璜的一段识语,云:右《精华录》六册,姜香严先生手自点勘,极为严密,洵渔洋山人之畏友也。至行间金氏笺注,久为惠氏所纠,无足宝贵,所可重者姜先生之评耳。先生如皋白蒲人。乾隆间孝廉精篆刻善丹青,诗学尤深,曾设教吾里,固亦一时名宿也,是书传为先君购于其家,璜时尚幼,不及详矣。三年前,常甫裕中兄以惠注《精华录》易去,今日复以见还。窗明几净,展卷欣然,朱墨错杂,犹恍见先生濡毫滴露时也。丁卯年三月十一日,邑后学薇垣沈裕璜谨志。

    乾隆时期,正是神韵诗学落潮,招致普遍诘难的时期。姜恭寿的批点,对王士禛诗歌否定的较多。在《精华录·附录》的页眉上,姜恭寿有几条概括性的批语:公歌行最冗沓平直,在集中为下乘,只好到得吴渊颖,去玉局变化处尚远,公甬戈                 谓从《史》《汉》得来,是虚语耶。

公诗本不学杜。

公诗各体总不能变化,千首之中,重句重言分出迭见,出使各集,更数见不鲜。

先生五言诗,大抵出于高、岑、王、孟、韦、柳诸家,而参之以太白牛诸西江之格,凡数百摹之。若七律,则带元习,兼宋人之清真,苦多弱调,七绝本之宋、元,参以中、晚,时有缥缈之音,而不能讳其轻。

    公诗使集最多地名别号,千首雷同,过于爱好,时露熏衣剃面之态,公同郡赵秋谷先生谓阮亭为清秀李于鳞,公终身病之。

 

二、《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王士禛撰,金荣笺注,金氏凤翙堂刻本,有惠栋硃墨二色批校。惠栋批语。上海图书馆藏

其中墨笔为惠栋注释校勘文字,多同于今通行《训纂》。硃笔为惠栋的评批文字。现只录惠栋硃批文字。又,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佚名汇批林佶编辑本《渔洋山人精华录》,经与上海图书馆惠栋批本比较,知此本部分批语系佚名过录惠栋的批语,其中有若干条文字略有差异,可能系过录者。

 

三、《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六卷,伊应鼎编述,乾隆24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伊应鼎,字元吉,别字戒平,号侗叟。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安阳县知县。[①]与王士禛同乡,为年家小子,世有戚谊,王士禛晚年归里时,伊应鼎尝往来于渔洋先生家,亲承驯诲。早岁为诗,常蒙称赏。伊应鼎编述《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六卷,评论王士禛诗歌301首,乾隆24年(1759)刻本。今贤李毓芙先生等整理的《渔洋精华录集释》收录了伊著,但是遗漏者十之一二,本书因而重新辑录。伊应鼎论王士禛诗,善于分解章法,抉发幽隐,尤其对于王士禛“神韵”说深有会心,多鞭辟入里之论。此书各家图书馆均有庋藏,笔者所据为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本。

 

四、《渔洋山人精华录选钞》2册,不分卷,查慎行、何焯评本,道光年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白口黑框,半页10行,行21字。。一律录于眉批。署“查初白、何义门 两先生评本,山右郭汝骢校刊”,钤“臣谦印”、“丁氏益甫”两枚印章,知曾为近代藏书家丁谦(字益甫)收藏。卷首尾分别有吴德旋序和陈用光跋。查慎行、何焯二人批语一律录于眉批,在各条后分别注“查”、“何”姓字。

 

五、《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 董讷夫批点,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董熜,字讷夫,乌程(南江)人,诸生,雍正间举博学弘辞,有《南江诗集》四卷,《南江文集》二卷。该书卷一首页次行墨笔手书“南江董讷夫评点”。董氏批语为墨笔,包括行批和眉批,多引录查慎行、何焯批语而未注明,但总体上来看,董氏批语远比查、何二人丰富。其中第四、五两卷无批语。疑董讷夫过录查、何评语的同时,亦自作评论,其评点是“自批”和“辑评”相兼。另上海师范大学佚名汇评本中亦多有录董讷夫评语。

 

六、《复初斋王渔洋诗评》,翁方纲评,1920年刻本,缪荃孙辑《烟画东堂小品》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翁方纲评王士禛诗,今存版本形态有过录手批本和刻本两种,刻本即此本。李毓芙先生等整理的《渔洋精华录集释》辑录翁方纲的评语,就是依据《烟画东堂小品》的《复初斋王渔洋诗评》,不过略有脱漏。且《和家兄蠡勺亭观海》一首,误把缪荃孙的按语“《涛音》十二卷,荃孙曾见之”也一并抄上。

 

七、《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康甫临翁方纲评,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翁方纲手批《渔洋山人精华录》,批语与《复初斋王渔洋诗评》有较大的差异,显然非源自一本。翁方纲手批本,经存世较多,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图书馆均有藏本,复旦图书馆且有王欣夫先生临抄本。关于此书,笔者曾有专文论述,见附录。另,陈衍《诗评汇编》辑录《翁评渔洋精华录》一卷,内容多同于翁方纲手批本。陈衍在翁评后时有按语。其中卷首有总论数则,转录于下:

《渔洋精华录》,有翁覃溪评本,允当者固多,未当者亦不少。今录而辩论之如下:

总评云:五谷五律五绝,皆似录旧,即七古亦多为格调所牵。惟七律七绝有神韵耳。案:五古五律,诚似录旧矣,五绝虽似录旧,然故是阮亭诗,移向古人不得,且神韵殊绝。七古虽为格调所牵,无横绝一世处,然凑成一种新声调,无一首不铿锵可听,故能震动一时。七绝神韵同五绝。七律本不重在神韵,阮听所作,亦偶以音调见长,并非神韵。覃溪误认耳。其他别无长处。

又云:阮亭诗,如海估拣取明玑紫贝,制作仙子五铢衣,随手补凑,皆合五城十二楼中装饰,但寒者不可以为衣耳。案:此评亦未尽当。拣取玑贝固也,制作者未见果尽仙子之衣,未必果合五城十二楼中装饰,抑五铢衣安见其可随手补凑者?

评卷一首叶云:渔洋诗必应按年次第看之,惠氏分古今体非也。大约读近人诗总以排年为是。或者如杜诗之厚实,则不妨分体乎?然亦只可施于家塾读诵,偶一分体,则不妨耳。若裒辑问世,则不若编年之为得也。

覃溪自命深于学杜,其实所知者山谷之学杜处耳,只可以傲门下谢蕴山、冯鱼山辈。至其考据,所精在金石书画。于音韵之学,则未有知,故常以翰林院试帖诗科律律古近体诗,而阮亭短处,大半已被指摘矣。[②]

 

八、《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杭世骏手批本,上海图书馆藏;毛文达过录杭世骏批点,山东图书馆藏。《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惠栋撰,红豆斋刻本,吴骞过录杭世骏批点,上海图书馆藏

杭世骏(16961773),字大宗,号堇浦,又号秦亭老民,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考取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纂修,著作有《道古堂集》、《榕城诗话》等。笔者所见杭世骏批点《渔洋精华录》有三种,一本藏于山东图书馆,为毛文达过录于风翙堂本上;两本藏于上海图书馆,一为杭世骏手批于凤翙堂刻本上,一为吴骞过录于红豆斋本上。三本批语内容基本一致。山东图书馆本有张仁黼手跋云:

光绪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偕同直数人游海王村,闽王可庄修撰搜获是书,诧示予。予审阅数过,定为先文达师手录杭堇浦先生评本。可庄慨然解让。予维先师手泽,亟宜珍护。况堇浦实山人诤友,摘瑕抵疵,多中肯要,津逮来学,厥功匪细。丁酉使蜀归,岁阑风雪,阒然闭门,翻检芸帙,以遣乡愁,适取是册,附识如左。钝盫学人。(末锓“张仁黼印”、“文学侍从之印”)

张仁黼,字劭予,河南固始人,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任大理院正卿等职,书法家、藏书家。据此跋,杭世骏的批点系由其师毛文达过录的。上海图书馆一种藏本为杭世骏手批本,卷七之末有“大宗”印、“杭世骏”印、“世骏”印。该书卷首有嵌页,题:

归来据堇浦先生诗册对勘,此本确为杭先生手笔,可珍玩也。丁巳首夏,野侯灯下展读谨志。(后勒“逐臭夫”印)

另一种系吴骞过录杭世骏批语于红豆斋惠栋训纂本上。卷一首行下钤“兰雪斋”、“吴氏藏书”印。卷首空白页有吴骞的题识:

(首钤“拜经楼”印)堇浦杭先生于当代诸名公诗文多有品骘,丹黄甲乙,粲乎可观。而王新城《精华录》一书尤极精确,可谓具正法眼藏者。予尝过先生道古楼,获见是书,因假归手录于本。或曰:“新城之诗,为骚坛建赤帜者,垂数十年,迄今海内奉为圭臬。兹取其十四,又复纠其十七,得无过峻矣乎?”予曰:“不然。渔洋之才华,固是牢笼一世,微嫌通籍太早,名誉骤著。于凡经史诸实学,俱未暇深研殚索,以穷其根柢。故诗中用事舛误者有之,体制未协者有之。在昔太原阎百诗征君亦谓新城当代伟人,惜少集众思、广忠益之功,又讥其不谙舆地。此固非敩谈龙辈之呶呶也。诚宪鲰生末学日驰骛乎浮艳之场,动借渔洋为口实,而不知渔洋之神髓固别有在也。唐刘子玄为《史通》,十九皆论作者之短,至其广综博核,钩釽排击,心细而眼明,舌长而笔辣,说者以为使马、班复生,当有不能自解者,然而佳处正自瑕瑜不相掩也。然则先生之评是诗也,即还以质之渔洋,亦未必不叹为身后之知己,而吾子乃疑其过峻,岂欲以弃灰之、漉坐之乎?”或者爽然意沮而退。因次其问答之语于此。乾隆辛卯秋日休宁吴骞书于海昌之小桐溪。(末钤“兔床”印。)

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号兔床,海宁新仓人,清贡生,学识渊博,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著有《拜经楼诗集》、《拜经楼诗话》等。据此跋语,杭世骏批点,系吴骞据杭世骏手批本过录。其中,红豆斋本卷一首页页眉朱笔批:“《精华录》再删去六分,身价乃高”。

杭世骏的批语既有对王士禛诗歌的批评,也有驳斥金荣、惠栋注释之谬误,态度严谨而苛刻。评论诗法,可谓是渔洋之诤友;批驳谬注,则是山人之功臣。其中卷首有一则云:“徐夔所注,征引说部居多,根柢浅薄,一望可知。惠栋稍详,然犹未能沿波讨源,至其《训纂》中又痛诋金荣,未免薄道。”

 

九、《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雍正凤翙堂刻本,王鸿翔过录严冬友批,上海图书馆藏

卷首页眉有王鸿翔题识一则云:

淮山李丈笠夫藏有严冬友先生手批《精华录》。论似苛而实平,盖《春秋》责备之义,非故作饴山后劲也。阮翁有灵,定当畏此诤友。世无他本,暇录一过,更求黄文蕙伯照录本校之,黄不誊其圈点,此则(丝毫之丝)无遗焉。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1890)三月初十日鸿翔记。(勒“王鸿翔印”)

然将此本评语与杭世骏批点本对勘,发现,严冬友批语几乎完全同于杭世骏本。杭世骏批点本,上文已述存在两种,且有吴骞、张仁黼等人的确切记载,应该是可靠的。疑此本只是严冬友过录杭世骏的批点。因未作清楚的交待,故而引起王鸿翔的误把批语归入严冬友的名下。证明是严冬友过录而非其自批的一条重要证据是,杭世骏批《送汤荆》:

荆岘以辛酉典吾浙试事,浙江人文甲天下,名儒辈出,与他省不同,故圣明以大儒塞其望,非为游历计也。通篇只写西湖与钱塘之潮,似送人游武林之作。阮亭一生所办,只落词客窠臼,于义理之学未曾梦到,昌黎《志李殷墓》谓“读书万卷,专以为诗”,此老所读之书,又出李殷之下。荆岘诸公又不能如乐天所谓有公鉴,无姑息讨论而削夺之,遂致迷而不返,哀哉。

而严冬友批本则为:

《送汤荆岘侍讲使浙江》:汤文正以辛酉典浙中试。此诗送其奉使。只写西湖与钱唐之潮,便似送人游武林诗。居常笑阮亭一生所辨,只落词客窠臼,于义理之学全然未之讲也。昔昌黎作《李殷墓志》谓读书万卷专以为诗。此老所读之书,又出李殷之下,荆岘先生又不能如乐天所谓有公鉴无姑息讨论而削夺之遂,至迷而不返。惜哉!

杭世骏是浙江人,故而曰“吾浙”;严冬友为江南人,所以过录时只能改换口气为“浙中”,且将杭世骏称赞浙江人文甲天下的话省去。

 

十、《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雍正凤翙堂刻本,姚鼐批,安庆图书馆藏

首卷首页第四行署“姚惜抱先生评点,辛卯十月老林录”,钤有“寿衡长寿”、“鞠常”等印。姚鼐评点,条目不多,文字亦较为简略。

 

十一、《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姚莹批点,上海图书馆藏

姚莹(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晚号幸翁,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进士,……。该书为姚莹亲手批点本。目录页后有姚莹孙子姚永概的墨笔题记:

先大父批校精华录笺注十本本吾家旧物以遭乱失去,通伯娣夫游京师,得于厂肆,诚可宝也,永概。

又有桐城派后期代表马其昶(18551930)的朱笔识语:

乡先辈姚石甫先生亲笔批校《精华录笺注》十本。癸丑春日购于京师。马其昶记。(勒“通伯”印)

此书除了姚莹的批语外,还有号“琴圃”者的辨正和补注。卷首页眉有题记:

诗有朱笔圈者,照六家诗选本,细泣朱笔圈点者,皆近时事,上画细批圈点者,琴圃笔;间有辨正及补注,亦琴圃笔,则未及用朱笔也。时嘉庆元年丙辰(1796)夏日琴圃记。金注有误伪处,俱用墨笔芟削。

嘉庆元年,为1796年。这位“琴圃”,生平不详。或许为袁桐,字琴南,号琴甫,一作琴圃,又署琴居士,钱塘人,袁枚侄子。琴圃的辨正和补注,用墨笔,笔画细腻。姚莹批语亦用墨笔,字体粗壮。然有时又难以分辨。姚莹批语,论诗细致,颇多肯綮之论。其中卷前《附录》上有几则批语,迻录于此:

诗第一忌俗,其次熟。俗不可医,熟犹不可救,熟久者必至于俗。学阮亭诗,能得其神味,可以由李义山而入杜;即袭其貌,亦可免熟滑之病。尝谓学杜先须充满腹笥,若枵腹者妄拟之,便似蔡司徒见蟛蜞矣。学阮亭亦然。

吾不知三神山何状,诵阮亭先生诗若或可遇也。

锡山刘复燕先生执玉选《国朝六家诗》云:阮亭取材既富,而气之浑灏流转,足以运之。即偶然涉笔,亦有搢笏垂绅之度,主盟骚坛,洵无愧色。后人或讥其优孟衣冠,亦可谓蚍蜉撼大树矣。

阮亭先生俎豆风骚,下至汉、魏、六朝、唐、宋、元、明诸大家,体格亦复全备。我朝之杜工部也。其谓在放翁、遗山之间者,皆谦辞耳。

寓情于景,写景处即是言情处,此妙于言外领取,所谓空中色,象外音也谭龙录一书为门户起见,后人胡为耶。

又刘执玉评赵秋谷诗云:“时方奉阮亭为宗匠,秋谷与龃龉,诗中亦时见讽刺语,然町畦独辟,与阮亭异曲同工。”亦是笃论。

渔洋《古夫于亭录》中,最胡说一条,是论孟子,直是毁谤圣贤,急须毁板,不然诗学可传,未免为儒教中一罪人也。

 

十二、《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方功惠批点,山东图书馆藏

方功惠(?-1899),字庆龄,号柳桥,巴陵(今湖南岳阳)人。清著名藏书家,有《碧琳琅馆书目》四卷等传世。该书首卷首页“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卷第一”行下锓“沈善成印”、“尚宾”印。页眉和行间又锓“秋香阁寄藏印”、“柳桥手校”、“功惠收藏”、“碧琳琅馆主人”、“丁氏菊甦”、“菊甦读过”等印。卷尾钤“方家书库”、“书存徐乡丁氏”、“菊甦审定善本”、“光绪十年以后所得书”、“系匏盫”印。疑原书为沈善成故物,后归方功惠所得,后又曾藏寄存丁菊甦处。方功惠的多录自查慎行、何焯、董讷夫评语,自己少有发明。

 

十三、《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十二卷补注一卷,金荣注,清金氏凤翙堂刻本,佚名批点,山东图书馆藏

首卷首页“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卷第一”行下锓“金陆如志曾氏”、“潜庐老人”印。潜庐老人,不详。不知系何人批语。批语为墨笔眉批,文字不多,时引沈德潜评语(引沈评不赘录),以论诗为主。

 

十四、《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侯官林佶耕烟阁康熙39年写刻本,阙名墨硃笔批点,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第一卷首页首行下钤“兰皋人”阳文朱印和“沈氏家藏”白文印。批点多录惠栋、董讷夫、查慎行、何焯等人语,己亦时有发明。

 

十五、《读渔洋诗随笔》二卷,抄本,2册,梁章钜撰,上海图书馆藏

是书主要记述梁章钜老师纪昀、翁方纲等评论王士禛诗,兼采沈晓沧、戈源、王应鲸、李兆元、汪琬、陈允衡、钱大昕、杭世骏、林茂春、邓汉仪、史承谦等人的评论和考辨,梁章钜亦时发己见,论诗为主,兼有考证。笔者曾专文论述,参见附录。

又,梁章钜《随笔》有两则批语,不是批《精华录》的,补录于此:

《题杜工部秦州像》:先生此题诗凡三首,此其次首,最佳,惜结十字稍滑耳。汪钝翁尝闻先生作此诗,骇之曰:“子率易如此耶?王不应直掷其诗。”令读之至“意气”十字,急加称赏,曰:“能道得简个语,真工部后身矣。”

《羼提轩病中漫兴》:相传先生成此诗,颇自矜赏,尝出示汪钝翁,曰:此诗当不减韦左司。钝翁笑曰:“露槛”十字,已微类柳柳州矣。先生跃然起曰:“君言良是。”盖先生论诗有云:“解识无声弦指妙,柳州那得并苏州。”故汪云尔。

又、梁章钜《随笔》中有一则综合评论,难以放置诗下,亦补录于此:

先生《南海集》中诗,聊以编年纪行则可者,若入自定之《精华录》,则不惬人意者多,如《河间从郑山公乞沧酒》七律第三句“朔风初过毛苌里”是矣。而对句云“西日难遮庾亮尘”,则似随手配用,别无所指。《茌平懐古四首》惟《张镐》一首云:“湖海须睂在,宁忘社稷雠。张公琴酒客,能辨杀闾丘。”语意尚蕴藉。其前三首则太浅率矣。《雪中发东阿诗》“即事成今古”五字,亦滑。《次兖郡》结句云:“独愧钟离意,名符发甕书。”牵扯无谓。《少陵台》云“平野苍苍合,浮云故故来”。“故故”二字,虽本杜老,然殊不佳。《雪后过峄山》云“数仞碧玲珑,参差望不穷”。后五字岂应出自名手?又云“波浮泗滨声,雪照峄阳桐”,如此板对,有何意趣?《古薛城吊孟尝君》一首,亦浅。而《狐骀山》一首云:“髽吊何年事,传闻此伐邾。至今歌小子,犹似怨侏儒。”则真不成诗矣。大抵此一路之诗皆平庸,与全集不称,读者当自领之。

 

十六、《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十卷,年谱注补二卷,清惠氏红豆斋刻本,严复批校,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首卷首行标题下钤“愈壄堂长行报览本”白文朱印,严复晚年号“愈壄老人”。又各卷末多署批点时间,卷一下后署“甲寅三月十二日读记”,卷十下署“民国三年四月廿三日点迄”。甲寅,是1914年,可知严复批点此书时间在1914年三、四月间。严复批点为朱笔草书,文字不多,侧重于诗艺评析、字词笺释。因为严复批本是按古、今体编排的,其中有批云:“渔洋今体过其古体远矣”,补录于此。

 

《秋柳诗》笺释类

一、《王渔洋秋柳诗四首解》,屈复撰,清乾隆9年(1744)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屈复(  ),     无序跋,与《百研铭》、《弱水集对联》合刻。

 

二、《渔洋山人秋柳诗笺》,李兆元撰,嘉庆乙卯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作为新刊《诗笺三种》之一,与《古诗十九首笺》、《苏李诗笺》合刻。又有国群铸一社1914年重印本

三、《渔洋山人秋柳诗诠》,徐寿基撰,桂树冬荣之室光绪12年(1886)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四、《渔洋山人秋柳诗释》,高丙谋著,古费王氏光绪14年(1888)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五、《渔洋山人秋柳诗笺》,王祖源撰,刻本,同治5年(1866)天壤阁丛书本,上海图书馆藏

尚有光绪19年(1893)仁和吴氏刻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与《寒松堂诗集》合刊本。

 

六、《渔洋秋柳笺注析解》,郑鸿著,同治11年(1872)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与同治丙寅秋九月天壤阁开刊之王祖源《语言山人秋柳诗诠解》合刊一起,卷首行题“渔洋山人秋柳诗笺注析解,新城王士正贻上著,曲阜郑鸿伯臣氏注。”

 

 

选本类

一、陈允衡选《国雅初集》,选王士禛诗50余首,均有批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北京图书馆藏康熙刻本影印。

二、邓汉仪选辑《诗观》,选王士禛诗,多有批语,四库禁毁书丛刊据清康熙慎墨堂刻本影印。

    三、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选王士禛诗47首,数量为第一。每首诗后都下评语。并在小序后有总评曰:

渔洋少岁即见重于牧斋尚书。后学殖日富,声望日高,宇内尊为诗坛圭臬,突过黄初,终其身无异辞,身后多毛举其失,互相弹射,而赵秋谷宫赞著《谈龙录》以诋諆之,恐未足以服渔洋心也。或谓渔洋獭祭之工太多,性灵反为书卷所掩,故尔雅有余尔莽苍之气遒折之力往往不及古人。老杜之悲壮沉郁,每在乱头粗服重也。应之曰:是则然矣。然独不曰欢娱难工愁苦易好,安能使处太平之盛者,强作无病呻吟乎?愚未尝随众誉,亦非敢随众毁也。平心以求,录其最佳者。其有当众心与否,不及计焉。全集以明丽博雅胜者居多,然恐收之不尽。兹特取其高华浑厚有法度神韵者,觉渔洋面目为之改观。


 

[①] 参陈汝吉《伊应鼎与<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②] 钱仲联《陈衍诗论合集》上册第965页,误字径改,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