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部门的定位和建设
(2015-11-24 11:18:52)
标签:
技术研发单轨吊 |
分类: 说 |
德国很多小企业都是从一个修理厂敲敲打打的成长起来。特别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技术和器件的进步,再基于德国人相对严谨认真、一板一眼的做事态度,在机械行业中逐渐建立起了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SMT公司也不例外。
1.
随着公司改制上市、新一代具有国际视野领导人的出现、德国可开采煤矿资源枯竭以及国际煤炭市场向好等诸多因素,SMT公司从一个德国本土企业,逐渐成长为辅助运输领域中,具有丰富产品线以及跨行业经验的国际化公司,产品和机构遍及中欧、东欧、南非、南美、北美、亚洲等多个市场和地区。
眼看着陆陆续续进入矿区的各种产品,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德国SMT公司的核心技术?
单从SMT柴油机车系列产品看,我认为其核心技术集中在:
²
²
²
核心技术体现,是在有限、紧凑的设备尺寸内,大功率发动机长时间满负荷工作矿条件下,通过发动机散热、进气和排放达的最优化设计,满足各个国家煤矿安全标准要求的同时,保持强大牵引力持续、正常的工作状态。当然,还有对发动机、液压系统的动态控制、关键部件的选型和改造乃至轨道系统的设计和总体成本控制等外延经验。
随着中国市场对柴油发动机运输系统需求的启动,其他相关煤矿设备厂家开始纷纷筹划产品的设计和投入。截止到2015年,国内已经拿到“安标证”的企业已经达5家,估计还有两家也正在积极组织研发工作。
柴油发动机井下运输系统结构并不复杂,由柴油发动机、液压系统、电控系统、驱动行走单元以及起吊单元组成。国内组织研发工作的企业基本都是基于这一认识决定参与到行业竞争。
理论上轿车的生产技术也不复杂,就是一台发动机搭在车价上配上四只轮子就能跑了。但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由外形设计、发动机选型、轮胎、玻璃、电子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形成了汽车世界丰富多样性,各种品牌产品的差异性依然存在。
产品的研发有独立设计、借鉴、仿制等几个路径。但就柴油单轨机车的研发,需要投入
²
²
²
²
²
²
加上车间、办公室场地及日常消耗,粗算下来没有1500万应该无法完成能够商业化生产的机型设计和实验。即便通过山寨节省费用攒出来的样机,也会因为形似而神不和,在后续的实地运行中会出现大量问题,进而发生巨额计划外成本。
当然,各级政府以各种名目提供各种形式的“项目支持资金”,相对缓解了研发初期投资压力,也成为一些企业“创新”的动机。然而不幸的是,经济低迷传递到了基础能源行业,最终导致煤价落入低谷,煤矿对设备需求被萎缩到历史新低点。国产柴油发动机井下运输设备项目的技术和发展,结上了厚厚的冰花。
2.
经济低迷是经济周期带来的结果。随着煤炭生产企业亏损面积的逐渐增大,无力弥补亏空的矿井就会被逐一关闭,煤炭产量与市场需求最终达到新的平衡。在下一轮经济发展的起伏,或者煤炭产量下降的惯性,供求关系会刺激煤炭价格的再一次攀升,形成新一轮的行业需求。
市场需求低迷只是延长了SMT等公司的先发优势。在下一轮需求周期,必将形成新的竞争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SMT当前产品的核心技术与潜在竞争企业的距离,将会逐渐缩短直至被追赶上。赢得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通过不断的创新,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位置。
3.
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最终体现在产品性能不断改善,更易于操作和使用,同时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通过形成核心技术壁垒、扩大需求疆界,维持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利润,带动整个行业技术的发展。
煤矿生产企业对辅助运输系统的要求不光是“拉得动、跑得快”,还要更安全、更耐用、更便宜。在排放治理、降低噪音、能量转换效率、故障率、免维护等方面,依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依然有新技术采纳、革命性突破设计的机会。
4.
建立中国技术研发团队的宗旨,是通过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建立有技术再生能力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寄希望能于在中国市场长远和扎实的成长。管理层要求团队成员在完成学习、吸收、消化的培育阶段后,能够有能力将德国产品设计的理念,转化成适应中国用户使用环境的技术应用。通过基于德国设计原型本地化机型的研发,培养团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德国核心技术的同时,本土化采购搭建新机型的可行性试验,为进一步成本控制和性能检验提供可靠数据。
可以想象,像柴油发动机运输机这类设备,只要市场转好,不出十年,国外生产商就要跟土著企业并肩作战。所以本地化内生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保持企业技术领先的重要资源。
中国的煤炭资源的和生产环境的多样性,是德国煤矿所不能比拟的。不同地质和工矿条件,也会形成对运输系统多样性的要求。“井下没有一种系统能够满足所有的要求”,那么,“更适应中国某些矿井的运输系统”必将会陆续出现。能够在下一个竞赛中拔得头筹的团队,必须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对井下运输条件知识的积累。
十年之内,你们能准备好么?
5.
只要一个人参与以报酬为交换的劳动,无非是你为他人工作获得工资,或者自行创业享受回报。获许,在经济体制越来越复杂化的今天,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但无论你跳槽还是转行,要想获得更高的回报,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价值的同时,找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机会。也就是所谓“骑驴找马”。大部分人都是在这种纠结中,愉快或者不太愉快的花光了自己的职业时光。
做一名技术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路径或者成为管理人员,或者在某个技术领域成为专才。拥有技术经验和教育背景的人员转变成管理人员是司空见惯的。要成为管理人员,必须有目的的训练自己逐渐具备承担责任、压力的意愿,高于常人的洞察力和远见,抓住机遇的能力,引领团队方向的素质——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当个官儿”;成为一个领域的技术专家,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再到理论的多次循环和升华,才能达到每一个新的高度。
我建议全体技术、研发人员,在新的一年中开始新的工作规划:
1.
2.
3.
4.
²
²
²
²
-
-
-
-
-
ü
ü
-
-
ü
※
※
※
ü
※
※
期待着你们的计划和执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