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奥运倒计时第七天

(2008-08-01 17:41:17)
标签:

杂谈

写在奥运倒计时第七天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7天啦!其实我的心跳伴随着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的钟声敲响便已逐渐加速度。去年的八月八号,我在奥运村核心区为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特别节目做关于场馆建设的直播报道。此刻,鸟巢的构筑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稳固的钢结构建筑,准备好了迎接奥运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为他们的羽翼遮挡风雨,中心区下面的地铁,上面新增的的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纵横有致,为奥运村媒体村运动员村的每一位村民提供便捷的交通通道。而我也在为奥运作着最后的准备,最近的一段时间都在为奥运会得直播报道做资料储备,每天浏览海量资料,百年奥运史,冲击奥运梦想的运动员,中国作为东道主严谨而不失人性化的准备,都是我尽可能研读的对象。

    昨天浏览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北京奥运会专门成立了性别鉴定实验室,这也是奥运史上首个性别鉴定中心,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女运动员若被国际奥委会怀疑其性别,将被送往该院性别鉴定实验室做鉴定,3天出具初步鉴定结果,7天发布正式报告。可能一些人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会觉得这个性别鉴定委员会的成立没有必要,甚至有人会觉得多此一举。其实,结合男女运动员体质上的差异和奥运会历史上出项的一些事件来看,成立性别鉴定委员会是很有必要的。

    在绝大多数运动项目中,男运动员无论在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方面都较女运动员高出一筹。在田赛各种项目的记录中,男女运动员成绩的差异在10%-18%,而在径赛的项目中,这种差异达到了20%。

   基于男女运动员生理上差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在奥运会的历史上就出现过“男扮女装”的现象。

   1936年奥运会的女子100米短跑决赛中,跑步姿势颇像男子的美国运动员海伦·斯蒂芬斯获得了冠军,上届冠军波兰人瓦洛斯维奇屈居亚军。波兰人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暴躁的指控对手是一名男性。人们将目光聚焦到这个波兰人身上时却发现她倒像一个男人——男人一样的长腿和低沉的嗓音。赛后,瓦洛斯维奇移居美国。1980年,她卷入一起枪杀案,无辜被杀,当时她已经69岁,验尸结果显示,“她”是一个男人。

    1964年东京奥运会被英国作家杰弗·蒂鲍尔斯喻为“奥林匹克性别纷争日”。

    在那届奥运会中,体形粗犷的埃瓦·克洛布克瓦斯嘉先摘走了女子100米短跑的铜牌,之后又为波兰队摘得一金,并同队友一举打破了4×100米接力的世界纪录。然而3年后,刚刚通过视力检验的她因为性别染色体检验不合格,而被挡在国际大赛的门外。她被检验出比女性多了一条染色体,鉴于奥运会的竞赛规定,其不能作为一名女性运动员参加比赛。苦恼的克洛布克瓦斯嘉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男是女,因为她是两性人。

   也是在东京奥运会上,前苏联的传奇姐妹塔玛拉和普莱斯摘金夺银,所向披靡,然而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她们犹如克里姆林宫一样结实的身材。姐姐塔玛拉继1960年赢得女子射击冠军之后,又将东京奥运会射击和铁饼两项金牌收入囊中。妹妹在1960年80米跨栏赛中力挫群芳,又在东京把五项全能的金牌搞到手。在姐妹的职业生涯中,她们坐拥23项世界纪录的骄人成绩。当时就有媒体猜测说她们被苏联官员注射了男性荷尔蒙,也有“知情人”说其实她们就是男性。他们和男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没有长胡须。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决定实施性别检测的时候,显赫一时的两位姐妹忽然齐刷刷地退出了国际赛事的舞台。她们究竟是男是女呢?这可能在奥运的历史上算是一个谜团吧。


    对于奥运比赛中的“男扮女装”,无论从公平竞技角度还是从奥林匹克精神层面去看,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嗤之以鼻的。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2008年男子奥运会100米A标是10秒21,B标是10秒28,而女子项目的A标是11秒32,B标是11秒42。3000米障碍赛男子的A标是8分24.60,B标是8分32.00,而女子项目A标是9分46.00,B标是9分55.00。熟悉田径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这其中男子和女子的差距是多么巨大。因此体育比赛中“男扮女装”给比赛带来的不公平性是很巨大的,这更有悖于奥运精神。虽然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我想大家肯应不愿意在08北京奥运的比赛上看到男版木兰为了金牌男扮女装征战奥运吧?无可置疑,那是对他们自己的侮辱,对于奥林匹尊严的亵渎。所以性别鉴定委员会的成立在我看来更是从细节上体现了我们作为东道主的严谨和全面。

写在奥运倒计时第七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