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第一部翻译小说《茶花女》,是由古文大家林琴南与王寿昌共同翻译的。
林琴南名纾,及长以字行。清咸丰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1852年11月8日),生于福建闽县。清末著名古文大家。
王寿昌,字子仁,号晓斋主人。精通诗文,留学法国,精通法文。
林琴南不懂外文,翻译时,王寿昌一手持原著,一边口述。林琴南运笔挥毫,下笔如飞,“耳受手追,声已笔止”。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产生巨大影响的《茶花女》,竟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在一位一句不懂外文的林琴南笔下诞生了。
书译成后,林琴南和王寿昌都未敢用真名。林署冷红生,王署晓斋主人。原因时,当时人们认为,小说不入流,不入经史子集,小说姓“小”,为士大夫所不耻,尽管林琴南译书敢为天下先,但在署名上他不敢为天下先。
这是我收藏的,1901年,即光绪辛丑年玉情瑶怨馆校刊本,该书青色封面,木版水印,装帧古朴雅致,令人爱不释手。王运长为该书写了眉签,丁可钧篆题扉页。
中国话剧的鼻祖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创办春柳社,他们上演的第一部话剧就是《茶花女》,第二部是《黑奴吁天录》。而林译的第二部小说也是《黑奴吁天录》。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李叔同及春柳社同仁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冒昧下句断言:是林译小说的影响,也是时代使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