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教育
独孤求拜
同事有一个宝贝儿子名宝宝,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同事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挺能挣钱,什么钱都挣,钱多的人也讲究排场,同事也不例外。对于他自己我不想多论,然而对宝宝的教育确实不敢恭维,什么都离不开钱。
金钱万能的观点在同事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给儿子宝宝也灌输了不少,说两件小事你就明白。
同事很宠儿子宝宝,宝宝上小学,同事就规定:考试60分为三等奖;80分为二等奖;90分为一等奖;100分为特等奖。平时的作业90分以上就有奖。说这样儿子的学习就会好,他主张重金下必有勇夫。这些奖都是钱,宝宝拿到钱,同事也不去过问钱怎么用的。
只要我们是读书过来的人都知道,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算术都很简单,如果60分都得不到那还读什么书呢?最不该的是同事从来不看作业本,只看分数,其理论是重结果,不讲过程。宝宝为了多拿点钱,先是抄人家的作业,后来是请人家做作业,所以成绩越来越“好”,当然奖金就越来越多。别看他人小,社会风气确学了不少,弄虚作假、哥们义气样样都会。同事被蒙在鼓里,常常在人前人后夸自己的宝宝读书得行,知情人谁也不敢讲什么。
时间长了,宝宝也学会了金钱开路,抄作业要给人家钱或请吃,给父母做事要先给钱,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叫宝宝到楼下去买一盒烟,钱给他后还不走,又把手伸向同事,我们都不明白,同事心知肚明地又掏了5元钱给宝宝当跑路费,宝宝才去了。当时在场的几位都瞠目结舌,不知所语。
晚饭后,同事要宝宝一起去散步,宝宝不去,要同事给10元钱才去,说是陪伴费。同事当场说宝宝太聪明了,有时还讨价还价,不给钱什么也不干。
对于这样的事,我不敢苟同,也许我没有同事的钱多,作为我来讲,就是有钱也不想这样做,这里我们要弄明白几个道理:小孩的学习,我们要让他知道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帮我们学习,要小孩做事,就得讲清楚道理,让他自觉自愿地去做,不能老搞金钱刺激,有些东西用钱是买不来的。我们当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第一任教师,把子女往正道上引,不要学我的同事。
在此,放下“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话题不谈,却引发了另一个不得不引起重视和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对孩子的金钱教育问题。家庭又是金钱教育链中最基础、最首要的一环,孩子的金钱观与道德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因而不容忽视。如果错过时机,等孩子长大了、问题产生并积累到一定的地步时再去抓,那无疑会增加难度或产生亡羊补牢的效果。
我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因此金钱教育就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美国有一位心理医生,她曾带着6岁的儿子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父亲买一台物美价廉的收音机。我们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过程中,差价成为可触知的盈利的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让他们自己支配零花钱则可能会教他们节俭。不妨看看周围那些富家子弟的开销吧!他们的零花钱到了惊人的地步,一般家庭是望尘莫及。
金钱教育、理财教育确实是一个很现实、很迫切、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人们没有多少钱,谈不上理财教育。现在,一般家庭都有了一些闲钱,也舍得给孩子零花钱。但是,给多少钱,要不要对孩子的零花钱实施监控,能不能帮孩子预支零花钱……等等,却是很多家长不太明白、也是急切想知道的。
如何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对金钱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父母,可能无法像学校的老师一样对孩子们耳提面命,但他们自身的言行,却同样可以影响孩子们的金钱观,甚至可以说正是他们的这些言行,才让孩子们树立起了错误的金钱观念。
比如上面提到的我那同事,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就用金钱来诱导,规定考试考多少分就奖励多少钱;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了什么学习用具或者是玩具,就刻意提醒买这些东西花了多少钱,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父母等等。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在孩子们的心里形成了钱能解决一切,钱能换来一切,一切都是为了钱的观念。这样的孩子是乖吗?是聪明吗?我认为不一定吧!当然,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千遍一律地要求,但我们要做到起码的准则,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谁都想望子成龙,那就让我们为他们做出表率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