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二)
——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略谈
二、提问要注意时机与目的
1、时机的把握。
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都可以提问,但提问要把握时间的层次,一般说来要做到: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一问到底。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量,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提问究竟有何价值可言!
同时提问后要注意停顿,教师提问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这是第一提问时间。因为学生回答问题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只有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会抓住要领,回答才会有条理。而短暂的思维时间,只能是学生浅尝辄止,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少公开课上那种师生一问一答,一问即答,若行云流水的提问,往往是经过事先准备,带有演戏的性质。还有,在学生答问之后,教师评价之前,也要留有一定的思维时间。这是第二提问时间。心理学家认为,延迟评价往往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而过早的评价无论是肯定或是否定的,都会抑制学生的灵感和创造性。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不得要领,而在教师的适当等待和期望中,往往会发生顿悟,将答案补充完整,这就是延迟评价的积极作用。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目的的把握
提问是师生沟通的桥梁,只有好好利用它,才能使师生配合默契。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弱的学生,适宜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绝对不要热嘲冷讽伤害学生自尊心,而应用亲切地语言去抚慰学生心灵。提问是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引路标,不是教师惩罚学生的工具。有些教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就罚站,罚作业等等。惩罚忽视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领域,破坏了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对立,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这样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总之,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教学提问。从教师设计的问题能看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看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提问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要多留心,多思考,就一定会成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