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五峰山龙泉寺---------------追忆傅山 拜谒龙泉

标签:
宗教佛道农民军博搜傅山龙泉寺 |
分类: 单车游记 |
五峰山龙泉寺:素有莲花之称的五峰山,距寿阳县城30公里,距太原市60公里.因其山势五峰环绕,状若莲花而得名。龙泉寺处于五峰山中心,建于唐宋年间,经历代重修,至明万历年间成现在的规模,距今约有400年历史。因寺内有天然清泉而得名龙池寺,后改成龙泉寺.
山下的牌楼
全貌----
龙泉寺有木厦51间,石窟40孔,依山而建,上下七层,左右三庭,厦窟互补,明暗相通。
窑洞式的道教建筑令人称奇,高楼里有清泉经年不竭.
龙泉寺将佛道二教糅合其中,上半部分为道观,下半部分为寺庙,是我国佛道文化交流的又一典范。
寿阳五峰山龙泉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里的大钟,每一个撞点都能撞击出不同的音阶。
大清道光26年10月出品,上面刻了很多捐赠人的名字.
明末清初名人傅山在这里出家为道,并以此地做依托为乡民诊病疗疾,寺更因人而声名远播。傅山先生作为中国17世纪的思想家,在他不平凡的学术生涯中,不仅崇尚儒学,呼吁恢复诸子与儒家的平等地位,同时在对佛、道两家的学说研究方面也作出了独创性的成就。
傅山出生在一个佛道文化气氛浓郁的官僚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傅霖,嘉靖进士,曾为山东辽海参议。晚年在太原小弥陀寺施粥济贫,收容
傅山与道教最为殊胜的一次因缘是他拜还阳真人为师,出家为道。这一因缘几乎决定了他后半生的人生走向。还阳真人本名郭静中,人称还阳子、郭还阳,河南修武人。早年他与左光斗、赵南星等名臣交契深厚,后因见官场腐败,厌薄世故,弃家为道士。明末,郭还阳定居寿阳县太安驿龙泉寺,崇祯十七年(1644年),傅山在此拜他为师,依辈份取道号“真山”。这年傅山有诗作《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山龙池不遇时道士在马首伪署次又元韵》共三首。诗中说,他去拜访郭还阳,恰逢郭寿阳在李自成农民军的地方政府作客,不禁对道师与农民军的亲密关系赞叹起来。诗中感叹郭还阳不愧为居于市尘中的“大隐”,他不在乎世间的所谓“清浊”,不刻意模仿管宁避居辽东式的所谓 “节操”,而是采取顺应时代潮流的“地自由他天自茫”的随缘态度。
这年冬天,傅山再次过五峰山龙泉寺拜见郭还阳,二人作彻夜长谈。《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一诗记录了这次晤谈经过:“山灵若相召,逢自长安来。红绿不到眼,寒山生玉苔。王倪经四问,鲍照失多才。静夜发微论,有身良可哀。”从诗中“王倪四问”、“鲍照多才”等用典中,看出傅山对当时社会形势骤变提出种种疑问,而郭还阳认为天不可回,人不可挽,劝他学习鲍照顺应时变,韬光养晦。
傅山在龙泉寺的居所-----傅山在五峰山龙泉寺居住五年,常为百姓写字作画,行医看病,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待师傅归真后,才离开寺院,云游天下。
室内的匾额
傅山的书法艺术成就------大草碑
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啊...
天一龙池里有传说中的圣水....
与龙泉寺紧临的凌泾塔
好象有点歪啊大家
夕阳下的寺庙......
仰天长萧的怪兽...........
班驳的柱子,正诉说着它沧桑的历史....
微风轻轻地摇响了风铃.....
历史的天空..
写满风霜的屋檐.........也许当年的老先生就是在这里读书,习字,画画,行医........
几个世纪的风雨,依然不改它的威严..........它在注视着来往的人群,历史的兴衰......
闯入镜头的不速之客...镜头挨的很近,可这小朋友毫无惧色.....(这身衣服挺DIAO,在哪买的啊兄弟?LV的新款秋装?)
一说给照相乐得P颠P颠的山下村里的孩子...
孩子纯真的笑脸,让我回到了现实....有点明星气质啊,演演琼咬戏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