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电影《一一》或《yiyi》英文名《a one and a two

(2009-06-22 10:28:11)
标签:

文化

《YIYI》

台湾电影《一一》或《yiyi》英文名《a <wbr>one <wbr>and <wbr>a <wbr>two
    台湾电影《一一》,英文名《a one and a two》或《yiyi》。
    清淡的音乐缓缓想起,真实的婚礼场面,和〈小武〉等其他影片一样,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写实的作品。
    没有凶杀,暴力,色情,没有帅男,靓女,没有故弄玄虚的悬念,没有故作高深的对白,镜头中这个家庭的成员都在平淡的,独立的,沿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轨迹缓慢的前行。
    真实,仿佛在旁观现实生活中一个邻居或一个朋友的生活,吃,喝,拉,撒。。。。。。
平淡,没有忠贞的爱情,真诚的友情,暴烈的愤怒,也没有断肠的悲伤;
孤独,只有孤独,尽管身边不缺少热情的合作伙伴,喧闹的聚会,一起搞恶作剧的小朋友,甚至还有一个短期的恋人;
    NJ是孤独的,面对事业的起伏,承受工作的压力,维持一个没有爱情只有亲情的家庭,只能与一个叫“大田”的日本人分享自己心中的感情;
NJ的老婆是孤独的,繁忙的工作,琐碎的家庭生活,紧张忙碌后的反省,感慨自己平庸的生活,也许只有信仰才能平静她的心;
    NJ的女儿是孤独的,名校里枯燥的学习生活,一个本以为可以倾心交谈的女性朋友,一个唯一给她生活带来色彩的男朋友,最后带给她的唯有失落和伤心;
    NJ最小的儿子也是孤独的,这个小学生也是孤独的,本该拥有缤纷灿烂的童年,就是这样一个小小孩居然也是孤独的,在外婆的葬礼上,他告诉外婆,“我也老了。。。。。”
    NJ的小舅子,这个市侩的胖子,也是孤独的。。。。。。
    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奇迹,品味着电影中压抑,灰色的生活,我猜想应该有不幸发生,猜想影片中的哪个人物会提前离开人间,提前结束自己孤独的生命,没有,只有NJ的岳母最后平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大部分时间毫无知觉的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在我看来就好象一面镜子,映象着其他家庭成员孤独的内心。
173分钟,漫长的173分钟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点上几只烟,我沉默着,不想说话,孤独的品味着这壶淡淡的,回味无穷的下午茶。
    我喜欢茶,茶可以清心,清心就能寡欲。
    谁能告诉我,十年或二十年以后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还和现在的社会一样吗?
    仍然是用财富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仍然要靠宗教来平衡一棵棵浮躁的心?
    仍然要用名校来满足家长的虚荣,换来没有色彩的生活?
    仍然孤独,仍然孤独得让一个小小孩过早的心理成熟,甚至苍老吗?



     杨德昌(1947—2007.6.29),台湾电影导演,其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
    《一一》(2001年)将近三个小时的影像细腻而漫长,其间没有大起大落,只是一直温和的诉说,讲述那些我们日夜重复的事情。喜悦或悲伤,皆是内敛而克制,无论是NJ,婷婷,还是洋洋。影片还原的是本来的生活,然而正因这样的真实,看片的过程始终笼罩在一种夹在着伤感与无奈的氛围当中。看那些情爱起伏,我们或许反而不曾动情;可看这平淡的真实,却叫人沉重起来。生活正像NJ的妻子所说的,她发现她每天给中风的母亲讲的一天之中发生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她的生活,每天都是重复。她泪流满面的时候,我想,平凡如我,人至中年怕是亦会碌碌如此。于是想来,悲凉之至!此刻韶华,十年,怕已是庸人一个了!影片由婚礼开始,葬礼结束,表现了一个人生的两个极点——生与死。人性的错落与道德的静观,统统都在洋洋那不断闪现的快门中得到记录,在体验到这些看得见、摸不到,却也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生琐事之后,八岁的洋洋居然意味深长叹息道:“我已经老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表现?是悲?是喜?是哀?是怒?都未曾有过交代,只是一种宛如旁观者的静静介入其间,在一段段谁都可能走过的人生道路上合影留念罢了。这是一个没有道德包袱与文化压抑的影像写真,是九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中最具人文魅力的“醒世恒言”。
  《一一》以一种非常细致、有条不紊的步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生的故事,它的题旨是生命,意味着对一生命途的反思。
  这是一则很普通但很美丽的寓言故事,同时也是一篇高水准的社会学宝典,它以一种温柔的笔触将现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常态与变调“一一”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权威的《巴黎世界报》对《一一》相当推崇,赞扬导演杨德昌以社会写真的手法,忠诚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个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及无奈孤独,认为影片“以敏锐而温热的镜头进行社会心理分析,为社会百态及人性的枷锁做见证”。
  杨德昌以往的电影经常表现一种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以及理想必然破灭的痛苦,而在《一一》里,这种痛苦转变成一种思辨的力量,它反映了一个人从纯真到怀疑再到睿智的过程,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生命,描述生命跨越的各个阶段,身为作者,我认为一切复杂的情节,说到底都是简单的。”或许这也是杨德昌自己心路历程的一种写照。

台词欣赏:
“婆婆,我一直不跟你讲话,不是我不喜欢跟你讲,而是我觉得我能跟你讲的,你一定老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会每次都叫我“听话”。就像他们说你走了,你也没有告诉我你去了哪里。所以,我觉得,那一定是我们都知道的地方。婆婆,我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你知道我以后想做什么吗?我要去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我想,这样一定天天都很好玩。说不定,有一天,我会发现你到底去了哪里,到时候,我可不可以跟大家讲,找大家一起过来看你呢?婆婆,我好想你,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我觉得我现在很想对他说:我也老了…… ”
  
  这个小家伙,总是拍大人们的背影,然后给他们看照片,说,你们看不见,我帮你们看啊。杨德昌是个人物,我不得不承认。
  现在看看这段话,还是忍不住哽咽。

 人物介绍:
  杨德昌,1947年生,广东梅县人。1949年随父母迁台,小学时常随父亲看电影,迷过国语片,但后来失望;酷爱漫画,深受其中对人性光辉的信念及悲剧结局中对人性肯定的影响,中学时自编自画的漫画故事在班上传阅。1965年,入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1970年赴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脑硕士毕业后到南加大学习电影课程,并从德国新电影得到很大启示――尤其沃纳-赫尔措格给予其重大影响。因为他证明精彩的电影可以一个人做而不必倚赖巨大投资。在美国做过七年电脑工程师。1981年回台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成为台湾新电影作者中,对城市中产阶级及都市新兴文化的道德省思者与智性思辨家。他将西方电影理论与中国传统电影美学相结合,创造有鲜明台湾乡土特色的民族电影。散点结构与开放式结尾,突破东方人大团圆结局的传统审美心理,却又不追求新潮电影式的技巧奇特,展现纪实、隽永、朴素的艺术风格。为80年代台湾新电影赢得了世界的荣誉。
  
  
     1981年 春天参与《一九零五年的冬天》拍摄,任编剧及演员;秋天拍摄电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中 的《浮萍》
  
    1982年 《指望》(《光阴的故事》第二段)35mm∕彩色∕中影公司
  
    1983年 《海滩的一天》 35mm∕彩色∕中影,邵氏∕167分钟。摄影:杜可风、张惠恭 。
  
    1985年金马奖最佳作品、最佳编剧提名
  
    美国休斯敦国际影展评审团推荐金牌奖
  
    第二十八届亚太电影展最佳摄影奖
  
    1985年 《青梅竹马》 35mm∕彩色∕万年青影业∕105分钟。
  
    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家协会奖
  
    1986年 《恐怖分子》 35mm∕彩色∕中影公司∕109分钟
  
    第二十三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奖和第四十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国际影评人奖和英国电影协会最具创意和想象力奖
  
    第3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1991年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35mm∕彩色∕中影公司及杨德昌电影公司∕240分钟。
  
    第十三届南特三大洲最佳导演奖
  
    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最佳编剧奖
  
    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三十八届《电影旬报》电影奖最佳外国导演奖
  
    第四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评审团大奖
  
    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92’新加坡国际早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4年 《独立时代》 35mm∕彩色∕杨德昌电影公司∕127分钟。
  
    第三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和最佳导演、最佳作品提名,被评为1994台湾十大华语片之一。
  
    1996年 《麻将》 35mm∕彩色∕原子∕121 分钟。
  
    1996年柏林电影节特别推广奖及
  
    1996年新加坡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 《YIYI》35mm∕彩色∕台湾、日本。
  
    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次佳外语片,次佳影片,次佳导演。
  
  北京时间2007年6月30日下午,同结肠癌斗争了7年的中国台湾第一代新锐导演,在位于美国加州贝弗利山庄的家中病逝,享年60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