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归因—宇宙终极真相之六
(2021-11-06 10:13:37)
标签:
万物本源系列超时空启示录超前科技宗教文化佛学 |
分类: 科幻小说;美学理论、诗话 |
万象归因—宇宙终极真相之六【番外篇】
---科幻小说《地球上的巨堡》的基本理论构建
文\艾之宁耶
本篇文章暂且将“万物本源”系列之宇宙终极真相做个收尾。实际上,如果单单写写集能量场域就有无数可能的现象和话题,因其已到了庞杂而多维的物质现象界了。无穷的意识组合,便带来无数的物象聚散,从物象的不同,甚至带来智慧生命观察到的物理定理的不同。但凡物理学的巨擘们,没有不想找寻一个“大一统理论”,从而能解释所有可以观测的物质现象。抽象的讲,就是找寻到这个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如果可能,我们便拥有探寻全部宇宙的理性过程。对此,我个人不抱有存在一个“大一统理论”的幻想。
之前的文章中,我就站在了自然主义者的角度看待宇宙万物。打心底认同着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绝非神造。如果某一天,我们真就找到了一个“大一统理论”,并且可以验证我们所在宇宙的一切现象,毫无疑问我们的宇宙就是由外在的造物主刻意安排的。从我们这个世界的宗教哲学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宗教哲学都是从现象中推想宇宙万物的来源和演进,巫祝、神话、悟道、福音、天启、布道、神迹、参禅等等无一不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意识活动,现在世界的主要宗教的中,相对而言接近客观的表达宇宙万物起源的唯有我中华道家。注意道家与道教有深刻的不同,前者多研究世界的本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属于哲学层面。而后者是打着前者的旗号,行民间方术之实。
用写诗来比拟一下,诗写多了,写好了,小有影响了,可以称其为诗人。但是,仅仅是写写诗,或者只写某种形式的诗,没有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形式上的突破,就不能称为“诗家”。所以,诗家体现诗人的核心价值,是诗人的根本。同理,道家也是道教的根本。而《道德经》又是道家的灵魂。从世界主要宗教基本经文的来源看,也唯有《道德经》出自吸收、扬弃、总结前人文化地博学、正统、官方文人之笔,来源丰富,积淀深厚,思想睿智,贴近客观。比之民间口口相传的、个人主观突现的、后世附会修订的和借鉴抄袭的各种宗教经文,更有资格成为我们打开客观世界之锁的一把钥匙。
现象界的智慧生命最为纠结的无疑是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哲学和物理学称为第一动因。当古代的圣贤大德,无法摆脱时空意识的束缚时,才会在名与相上做出区分。如:《道德经》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金刚经》的“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所描绘的现象界发生、展开和归置的时空白纸、意识仓库和能量场域(就是时空信息的层层利用场域)多是二维或者一维的。一维时空性没有意义,不做讨论。二维意识薄片,时有间隔(所有维度的时都有间隙),可以称为时间。当这样的同向意识薄片从各个方向开始组合,并且确界后,周遭的空间被开启,故而才有了三维及以上的时空。三维质能宇宙中的黑洞现象中藏有更高的维度,因为我们看不见、理解不了,故称作“事件视界”。
正如我们的宇宙乃至其中的万物构成,全部都是有界有限的,故而每一张时空薄片的确界和扫描刻画的该极薄时空的“基因图谱”所组合造就的三维世界的基本材料——原子,也是有界有限的。而原子中的电子群现象(位置等测不准),只是这群叠加确界时空场域之中的运行轨迹,故于时空层面有相应的“利用”(前面文章中解析的《道德经》)价值。套用佛教智慧的《心经》的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我们是否悟到了时空的本质呢?
暂且以维度理论来类比一下时空蜷曲。一维无大无小、无久无暂,因此谈不上确界。二维时间在极薄层面展开,因为是被时间开启的,有久有暂。但是,极薄层面到底多薄?理论上讲,薄到空间无法显现。在什么样的尺度上才无法显现?我只能说在意识的层面上极薄,在有时间却无空间的尺度上无法显现。因以,我才比拟出了时空白纸和意识仓库的概念。有人将时间算作一个维度,加上我们的三维存在,称作四维世界,我不能同意这样的认知。从前面的文章中可知,时间意识开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扫描、确界形成信息场域,信息场域层层利用为能量场域,而能量场域被潜藏的信息场域所利用形成潜意识“基因图谱”。 能量场域的聚散变化形成质能世界、物质世界。故而,我们人类目前认知的世界是有意识、能量和物质组成。当然,前文中对此提法我是有新的理解的,本文不再赘述。引用《金刚经》的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知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去,亦无所从来。可见,我们所认知的世界,究其本源是信息意识所构建,究其本质就是时空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