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屑红尘五
文\艾之宁耶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追溯儒家‘君子比德于玉’的提法,有孔子在《礼记-聘义》中提出的玉有‘十一德’;荀子提出的玉有‘七德’和西汉刘向提出的玉有‘六德’。我们现在常讲的‘玉有五德‘说,也是许慎对前人比玉之德的提炼。
在下理解的玉之五德,感觉侧重在为人处事的方法层面。儒家对于人的审美,有“谦谦君子,温存如玉”之说。那么,实现仁的途径无疑就是润泽以温了。说话办事能够深入人心,做到“润物细无声”,是为润。这样的功夫需要学养和修为的支持,此等人物,自带光彩,是为泽。人心所悦,光彩动人的美,一定有关照人心的温度。故而,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宋名臣包拯的《述怀》一诗有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但凡为人做事秉直守正、表里如一,不耍心机、玩滑头,才合正人君子的本义。古人推崇的道体清静实为治世根本;古人践行的身谋直道也是修身良知。行不为名、权、利所扰,心不为贪、嗔、痴所困,清正廉明,故而,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
“君子和而不同”。人与人的沟通交往,难免会有观念的不同和思想的碰撞,小人之言闪烁其词、狂人之言锋芒毕露、庸人之言含混诺诺、病人之言怨天尤人,究其根源,都因为心胸偏狭了,缺少包容心和通达心。能够包容和通达的君子,可与智者言崇高,可与愚者言卑小。人皆有七情六欲,所以,心境忽阴忽晴,格调时高时低,因之,以高远幽深之言体察生命的尊严,以贴近慰藉之意体悟生命的挫折。故而,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
勇有匹夫之勇,有君子之勇。匹夫之勇籍一时的意气,逞一时之勇,不管不顾,不留后路。君子之勇,因为有了人生的目标而孜孜以求,不轻言放弃,顺利时乘风破浪,困难时坚韧不拔。古今中外,比勇斗狠者或者力压一时,或者卧薪尝胆,却都不及不折不挠的君子之勇。故而,不折不挠,勇之方也。
“疾风知劲草,乱世现忠良。”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挫折,即便是顺风顺水,也还有翻船之虞。王阳明聪慧明敏,忠诚耿介,坚韧顽强,却也要九死一生的到贵州龙场,方才得悟《心学》大道。君子对于逆境,不怨尤、不愤恨、不气馁、不改其志,故而,可谓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君子盘玉,武盘现其润泽,乃知君子仁者之为。文盘现其经脉,乃知君子义士之举。意盘现其精锐,乃知君子圣贤之道。人可以明心存志,物可以比心见理,明心见理全都要靠意识的提升和实际的修炼,让我们在玉屑红尘之中,感悟宇宙人生,敬请关注宇宙终极真相之五《意识禀赋》和收官之作《万象归因》。玉屑红尘系列小品文从今秋开始,写到晚秋结束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